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237节
等下次科举开始,先生可以去试试,万一就上榜了呢?”张成笑着说道,没注意一旁的朱温脸上有些不快。
张成没注意到,敬翔却注意到了,心里不禁意识到这是寿王的离间计,心想坏事了,连忙道,“多谢殿下和公公的好意,敬翔对现在的状态很满足,不想去过那科举的独木桥。”
“噢,那就有些可惜了。”张成失望的摇了摇头。
在朱温府上用了午宴之后,张成就带着一行人离开了汴州,出了汴州城,张成对着旁边谢旭提醒道,“殿下说过,这个敬翔能拉拢则好,拉拢不了后面想办法解决掉。刚才咱家观朱温有些不满,尚不知道刚才的离间计是否奏效,但朱温此人性格暴戾,喜怒无常,可以这这方面下手,离间他与手下干将的关系,或许有奇效。”
谢旭点了点头,态度恭敬道,“多谢公公指点。”
张成笑了笑,“都是为殿下做,不用如此客气。谢校尉,你是武学堂的优秀学子,只要立下大功,未来可是前途不可限量。”
是不是真的前途不可限量,那就不知道了,张成只是顺口这么一说,客套话而已。
可这对于谢旭来说,却是意义非凡。他出自陈郡谢氏,要是放在三四百年前,他一提陈郡谢氏的名头,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可是现在陈郡谢氏早已没落,魏晋南北朝时期,陈郡谢氏是顶级门阀之一,南朝四大顶级门阀“王谢袁萧”,谢氏排在第二,“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谢’就是指的王氏和谢氏。
不过此时的四大门阀,王氏回归北方成了现在的太原王氏,谢氏和袁氏都没落了,唯有兰陵萧氏从南北朝一直繁荣到唐朝。
谁不想恢复祖上的荣光,不过现实却让谢旭一再碰壁。后来因为屡试不第,恰逢黄巢之乱流落到兴元府,后面机缘巧合考入了武学堂,这才有了现在。
想到汴州城内的朱温,谢旭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这位成为自己向上的垫脚石。
就在张成给谢旭叮嘱的时候,在汴州城内,朱温和一众手下也在讨论李晔。
“郡王,这个寿王不简单。”敬翔不禁感叹道。
“这个寿王到底是从哪儿钻出来的?之前也没听说过,怎么突然就起来了?”朱温若有所思道。
“不知道,我们对于寿王的了解的不多,不过现在寿王和杨复恭联合把控朝局,实力不容小觑。甚至寿王有可能废帝自立,他同样是懿宗的皇子,现在手握军权,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废掉当今陛下。”敬翔沉声道。
朱温眉毛一挑,若有所思,“那先生觉得寿王登基是好事,还是坏事?寿王可是对先生你那么看重,说不定还会召先生入朝为官呢。”
听到朱温提这事,敬翔心里就有些无奈,这明显的离间计,没想到对方还是中计了。对方跟看似开玩笑,但他知道对方的为人,清楚对方心里较真了。
“郡王说笑了,寿王这点离间计怎么可能蒙骗到郡王,那就一个刚20岁的毛头小子而已。不过寿王登基对大唐或许是好事,但对于郡王可能是坏事。”敬翔回答道。
“噢,为何呢?”
“虽然下官对这寿王不了解,但却猜到对方跟当今陛下有些不同,可能会做一些自不量力的事,例如削藩。不过这乱局不是寿王这个毛头小子可以平定的,所以郡王也不用太担心,论仇恨,恐怕寿王更恨李克用。
下官可是听说太极宫、兴庆宫等三大内都被之前李克用给毁了,沙陀军虽然骁勇,不过李克用这人不会做人,得罪的人太多。
而且有一点对于郡王有些不利,那就是枢密使杨复恭与李克用交好,下官担心寿王若是不敌杨复恭,待杨复恭掌权后,恐怕会对付郡王。”
“杨复恭?李克用?等平定了秦宗权,迟早要灭掉李克用。”提到李克用,朱温脸上就一脸愠色,他跟李克用的仇是注定化解不了的。
朱温跟李克用是有仇,不过现在他却没空去对付李克用,相比于李克用,短期内,兵力是他数倍的秦宗权才是他的大敌。
就在朱温受封郡王没多久,滑州便发生了一件大事。
滑州义成军节度使安师儒因部下叛乱而被推翻,牙将张骁自任为滑州留后。对于朱温来说这无疑是个很好的机会,一个吞并滑州的机会,于是他立即派遣朱珍、李唐宾率领大军前去征讨。
这就是此时的大唐,藩镇割据,每天都在上演部下推翻节度使的大戏,所以想要坐稳一个节度使也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在中原这四战之地。
。。。。。。
浴室里,李晔脱去衣物整个人泡在一个宽敞的浴池里,热气腾腾的热水泡的皮肤发红。人靠在浴池边,头枕着柔软的靠枕,眯着眼一边享受着惬意的伺候,一边哼着奇怪的调子。
进入长安这段时间,李晔比在兴元府累多了。
不仅要处理各种政务,还需要提防李儇、杨复恭等人的反扑。特别是前者,被他架空后,心里肯定不甘心,虽然其行动被限制,但锦衣卫也无法盯着全部宫人。
昨天锦衣卫就抓到一名形迹可疑的太监,不过没能逼问出结果,就自杀了,这引起了李振的警惕。李振随即把情况向他汇报,虽然不知道这个太监是要去干什么,但却查到这个太监是李儇身边的人。
李晔也没去找那位不甘心的皇兄逼问,李儇跟谁勾结其实很明显,目前谁在宫中太监的影响力最大,不是李儇,也不是他李晔,而是杨复恭。
杨复恭几代太监都是枢密使,是北司比较有影响力的一族。除此之外还有西门、张等几姓。
田令孜起来并不是靠其义父,田氏在宫中地位不高,田令孜起来是靠的他自己。所以田令孜倒台后,杨复恭就成了最大的权宦。
只不过杨复恭目前被他压着,远没有田令孜时期权势大。一个想恢复自由身,一个想做最大的权宦,勾结在一起也不是没可能。
不过目前并不是对付杨复恭的好时机,所以李晔最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人说李晔不讲兄弟情义,居然软禁李儇这个皇兄。
首先,李晔并不是这个时空的人,跟李儇的兄弟情义就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其次,李晔已经算仁慈的了,哪次这种皇位争夺,不是血流成河、兄弟残杀,起码李晔没杀李儇就已经不错了。
除了这两人,还有其他内外事务需要李晔去操心,难怪古代皇帝活不长,真要把政务全部拦在自己手上,那真的是扛不住。
还好目前他让李振、郑凝绩五人帮他处理了不少,稍微轻松点。
不过一天下来,李晔也是头疼不已,也只有泡澡的时候,整个人才能放松不少。
第241章 宗室之谈(二)(二更)
不过也只是浮现在表面而已。
李煴的死,还有那些株连,让整个宗室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就像福王,以前跟李儇的关系很好,经常一起打马球,可现在连大明宫都不去了。不仅仅是福王,自从李儇被软禁在大明宫后,除了李知柔这个宗正卿和彭王这个皇叔祖去看过对方,其他人都刻意遗忘了李儇的存在,生怕被李晔惦记上。
一些亲王也开始巴结李晔,福王、延王就是其中其中之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晔很有可能取李儇而代之,只是目前还没动作而已。
不过更多则是被嗣襄王李煴事件吓到了,谁也不敢保证李儇会不会夺回大权,所以这些被吓到的宗室选择中立,不刻意交好李晔,也不去串通李儇。
今天来这里的基本都是跟李晔交好的宗室,这种关系也体现到远处的那一众女眷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