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6节
李晔周围的人都是他王府的人,公公有两个,宫女两个,还有王府长史和一个小厮,剩下十个侍卫。
两个公公就是眼前的张公公和赶马车的小太监。张公公全名叫张威,名字听着不错,不过就是失去了作为男人的器物,说白了也就是可怜人。从之前的询问中得知,张公公大约在10岁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所以进的宫,在李晔开府后就负责伺候李晔。赶马车的小太监姓王,叫王成,年龄只比李晔大6岁,今年才20岁,也服侍李晔没多久。其实李晔之前身边有几个跟随多年的太监,不过死于宦官内斗。
不要小瞧了这个时候的宦官,唐朝中后期的皇帝,大多都是由宦官册立,包括李儇也是,历史上的唐昭宗也是。
两个宫女自然就是小月和小英两人。
寿王府的长史姓裴,全名裴荣,出自闻喜裴氏家族,乾符年间进士,今年35岁。小厮叫赵恺,今年17岁。
剩下的十个侍卫则是李儇在李晔开府时配的那些王府卫队中的一部分。
为首的卫队长叫李洪,当然其并不是宗室,原本其也不姓李。李洪的祖上曾经是神策军的将军,因为立下大功被赐皇姓,不过到了李洪这一代,因为神策军已经被宦官把持,其不愿同流合污,就被踢出了神策军,打发到寿王府担任王府的亲兵统领。
之前那一箭就是对方射出,当然对方并没有因为这一箭而立功,反而被田令孜污蔑不顾圣上安危,有着李晔求情,李洪这才没被责罚,这也让李晔对田令孜等权宦更加厌恶。
李洪是武将世家,虽然现在没落,但是武艺却没有落下,精通骑射,而且擅长使槊。只不过因为这次出逃匆忙,放在家里的那根祖传马槊并没有带上,就连身上的铠甲也只是普通的山文锁子甲,而不是他祖上流传下来的明光铠。
李洪长相并不好看,属于脱下盔甲混在人群中都找不到的那种人。不过其身高还算高,身高六尺,身材魁梧,按照李晔的想象,这种人应该适合征战沙场,而不是担任一个王府亲兵队长。
“李洪,你是在担心你的家人吗?”
看着李洪在那默默吃着东西,眉宇间带着一丝忧愁,联想到对方已经成家,李晔便有此一问。
“请殿下恕罪!”听到李晔的‘质问’,李洪连忙半跪在地上请罪,生怕李晔借题发挥。
“起来吧,想念家人有什么错?不过现在长安城应该已经被叛军占领,就算是你回去也没用,相信黄巢那厮已经想着称帝了吧?”李晔自嘲道。
“他敢,这是大唐的天下,他一个私盐贩子若是敢称帝,各方藩镇将领不会容他的。”听到黄巢要称帝,裴荣顿时义愤填膺,大有立马回去跟黄巢大干一场的冲动,即便他只是一个文人。
旁边的李洪也神色激动,暂时忘记了家人的处境,显然不相信黄巢有这么大的胆子。
“藩镇?要是藩镇心里还有朝廷,黄巢这厮,怎能打到长安?藩镇不除,大唐将不再是大唐。”李晔讽刺道,不过声音压得很低,并不想被王府意外的人听到。
为什么历史上农民起义大多失败,那是有原因的,成功的估计也就朱元璋,刘邦其实都不算农民。无论是陈胜吴广、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唐末的黄巢之乱,明末的李自成等人。
因为格局的原因,他们很容易犯错误。就像黄巢,要是不着急称帝,而是派兵追杀逃跑的僖宗等人,然后作用长安等关中之地,扶持傀儡皇室,未尝不能问鼎天下。可惜,历史上其攻入长安后,就被长安的繁华所吸引,根本就没打算去追逃跑的僖宗,而是忙着称帝和劫掠财宝。可以说黄巢还是把自己的部队当作流军一般对待,对长安等地如此劫掠,关中的人更不可能支持黄巢,待唐朝流亡朝廷缓过气来,有大把的人愿意来勤王。
之所以一开始各路节度使按兵不动,是以为僖宗死了或者被俘。在得知僖宗平安无事,都想通过勤王来获得更大的权力和更高的地位,虽然朝廷对关东地区的掌控已经力不从心,但毕竟唐朝还没亡,朝廷还是名义上的最高权力中心。
等到了朱温这个杀猪匠起来,唐朝才真的离灭亡不远了,不过此时朱温应该还在黄巢军中任职吧。
“可是藩镇不是想除就能除的,陛下现在。。。。。”说到这里,裴荣就不敢再继续说下去了,不过李晔的表现倒是让他有些意外,之前的李晔可不是这种表现。或许是这场变故,让李晔这个皇族亲王成熟了不少,如果要是对方担任皇帝,会不会比不远处那位要好很多?
裴荣也被自己这个想法吓到了,抬头看了一眼面孔稚嫩的李晔,心里叹了口气。想要改变目前朝廷颓势,不仅仅是要解决藩镇,还要整顿权宦势力,可这两样都不是容易的事,不然朝廷怎么会任由藩镇和权宦势力发展下去?
这一晚李晔是带着很多问题睡下的,睡觉前,他想了很多,怎么改变局势,怎么改变自身的处境,不在颠沛流离。按照历史依靠权宦继位,还是其他道路?
最后想来想去,李晔就发现一个问题,自己年龄太小,而且没权没势,想那么多都是徒然。于是在胡思乱想中,李晔在这个渭河南岸的荒郊野外渡过了他在这个时空第一个夜晚。
第7章 帘外雨潺潺(二更)
“陛下,大臣延误战机,致陛下到如今地步。臣是罪人,请陛下杀了臣。”
斜谷,位于郿县(今眉县)境内的一处重要关口,扼守关中和川蜀的交通要道。此地属于凤翔府管辖,南面便是兴元府(即汉中,但辖区还包括今川北和川东北一部分地区)。
而此时,在斜谷关口数里之前,旌旗蔽日,军容抖擞的军士位列官道两侧,而在这支军队的正前方,一位身穿鷩(bi,四声)冕官服、腰佩银装剑的白发老者正跪在年幼的僖宗李儇面前哭泣。
看到眼前这位哭泣的老者,李儇也很感动,连忙扶起眼前的忠臣。
“这不是郑卿的错。朕先到兴元暂避,郑卿你一定要坚守反贼进兵的关口。”
老者闻言当即义正言辞道,“老臣一心报国,死而后已。请陛下不要担心东方之事。但许多事情恐怕无法及时向陛下请示,请陛下准许臣便宜行事。”
“朕准奏。只要对朝廷、对平叛有利的事,郑卿看着办吧。”
李儇想也不想就直接答应,旁边的田令孜等人想阻止也来不及,只能看着面前这老者得到李儇的口赠的‘尚方宝剑’。
“臣已经在关内准备了佳肴,陛下一行人舟车劳顿,想来疲惫不堪,可以在关内休息一晚在前往兴元不迟。臣会率军坚守此地,等陛下抵达兴元之后,再集结部队迎战叛军。”
“还是郑卿有心!”听到眼前的大臣安排的如此周到,李儇直接把对方当成了救命恩人,至于权力什么的,也都给对方。
眼前这位正二品大员,就是前宰相郑畋,之前因为如何平定黄巢叛乱一事惹怒僖宗被贬为太子宾客。后来黄巢起义规模越来越大攻陷淮南数郡县,就重新启用郑畋,任命其为礼部尚书,不久任命为凤翔、陇右节度使,统管凤翔、陇右二地。
黄巢攻破潼关,李儇带着数百人从长安狼狈而逃,中途还遇到神策军士兵叛乱,一路上都不敢过多停留,也都提心吊胆,直到郑畋率军相迎,李儇心里这才安稳下来。而郑畋是李儇这一路第一个前来迎驾的大臣,李儇对其自然好感大增,可以说是他救命恩人也不为过。
“殿下,我们终于安全了!”
看着面前的大军,张威忍不住感慨道,心里也很高兴,悬着的那颗心也终于落地。不仅是他,随行的其他人也都放心了,终于不用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了。虽然斜谷距离成都尚远,但不用像之前数日只能狼狈而逃,风餐露宿,十分艰苦。
“是安全了,可这只是开始。”李晔看着眼前的军队,小声嘀咕了一句。
李晔说的没错,黄巢之乱只是开始。这次叛乱,才真正掀起了唐末乱局的大幕,一个个唐末和五代十国的人物开始陆续登场,在这几十年的风云激荡时期,开始他们的表演。
朱温、李克用、王建、李茂贞、钱缪想来都要开始都开始出现在这个唐末乱局之中。到时候的天下,才是更加‘精彩’。
到了斜谷关内,一行人总算是可以睡个安稳觉,不过李晔却是没什么睡意,于是便拿起旁边的一本书,却是魏徵所著的《隋书》,随便翻了两下,发现都是繁体字,他也认识不了几个也就放在一边。
此时窗外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这本就是寒冬,下雪倒还不冷,可没想到下的却是雨,气温一下下降了很多。好在张威在出发前就把御寒的衣服备上,正好没有睡意,便披着一件貂皮裘衣出了门。
“殿下,外面正在下雨,你这是?”
还未出门,作为李晔贴身婢女的小月和小英就被惊动,揉了揉疲倦的双眼,看着正欲出门的李晔,便开口问道。
“你们休息吧,孤出去走走。”刚才两女正靠在桌旁小憩,李晔也知道两女一路上也很累,所以就没叫醒二人,没想到还是被惊醒了。
说完李晔便出了房门,发现李洪正和两名侍卫在门外守着。几天下来,李晔对李洪的性格也有些了解,固执,只要他认定的事,很难改变,就像李晔之前劝他一起坐下用餐,对方就死活不同意,最后李晔也就作罢。
来到长廊,伸手感受着这冰冷的雨,看见一丝碎冰在手上融化,李晔才明白为什么会这么冷,原来是下的雪。只不过这跟那种能清晰看见的雪不同,这雪落地即化,所以才给人一种很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