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95节

不过李英旭很相信李晔,但孙烨三人的脸上依然带着一丝担忧,毕竟李家是有传统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

就在李晔这边商量如何打消李儇的猜忌时,回到宫中的李儇也脸色不太好,想到迎接仪式上田令孜说的,他心里一直没有平静下来,脸色也阴沉着。看到李儇脸色不好,刘季述也不敢插话,生怕殃及池鱼,眼前这皇上发起火来,那后果有点严重。

不一会儿,一身宫装打扮的淑妃张隽宁带着由奶妈抱着的皇儿来到殿内,张隽宁本欲带皇儿过来恭贺皇上,毕竟寿王打了胜仗,皇上应该也很高兴才对。不过看到一脸阴沉的李儇,她便让奶妈把皇儿带下去,自己则是迈着轻轻地步子来到其身边。

“陛下。”张隽宁坐在李儇身边,为其轻轻地按摩着肩膀。

“是淑妃啊。”李儇侧过头一看,脸色虽然露出笑容,不过却很勉强。

“陛下这是怎么了?陛下不是迎接寿王去了吗?难道寿王打了胜仗,反倒惹陛下不高兴了吗?”张隽宁温柔的问道,不过她明显感觉她提寿王的时候,面前的陛下身体突然一紧,整个身子微微绷着。

第112章 有使自南来(五)(二更)

“难道寿王惹陛下生气了?那等后面寿王来宫中,臣妾一定替陛下好好说教一番寿王,怎么如此不懂事。”张隽宁略带责备的语气说道,不过这看似在责备,其实也是在试探李儇的态度,变相的为寿王脱责。

“不是寿王。”或许是张隽宁这话让李儇想到什么,摇了摇头,“寿王打了胜仗,朕自然高兴,可是。。。。可是。。。。”

“可是什么?难道陛下对妾身也需要隐瞒吗?”张隽宁可以感觉到,这个‘这是’之后,才是眼前这陛下今天脸色如此难看的真实原因。

李儇犹豫了一会儿,看了看殿内的其他人,屏退了除刘季述和张隽宁之外的所有人,这才说道,“今日在迎接仪式上,阿父形容寿王是登基前的太宗皇帝。”

精明的张隽宁一下就明白症结所在,便笑着道,“陛下是不是担心过度了,寿王才多大,15岁的小孩子而已,晋国公所说,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

寿王的一切都是陛下赐予了,同样陛下也可以收回来。而且若是寿王真的有反心,也不会数次救陛下,去年上元夜的那次叛乱,若不是寿王相救,臣妾和震儿恐怕是见不到陛下了。”

说到最后,张隽宁不禁轻掩脸庞,眼角几滴泪水滑落,让人看见都不禁去呵护对方。

“爱妃,你怎么哭了。”李儇顿时手足无措,“朕也知道寿王不会有反心,可阿父不止一次这么说,其他大臣也有提及此事。朕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件事,也很为难。”

对于李晔的两次救命之恩,李儇自然没忘,可现在李晔的发展已经超过了他的预料。他心里本就有些想法,加上田令孜不时在他耳边说李晔会威胁皇位,他自然就受到影响。

张隽宁不禁说道,“若是陛下因为一些臣子说的话就冷落,甚至责罚寿王。要是以后陛下遇到危险,谁会给陛下挡刀?之前两次陛下遇险的时候,那些大臣在什么地方,反倒是寿王挺身而出,那个时候寿王可是连14岁都没有的孩子。

特别是在咸阳那次,寿王更是因此差点丧命,当初晋国公也都躲得远远地。这茶叶生意,寿王不也没有忘记陛下吗?寿王是什么人,难道陛下还不知道?若是寿王都有反心,那下面的大臣便没有一个忠心之人。”

张隽宁这话说到了李儇的心坎上,当初也正是他被感动了,所以才重用寿王,让其统军,而且参与机要事务。一旁的刘季述明显感觉皇上表情有了变化,也不禁对寿王的运气感叹一二,没想到这淑妃娘娘居然也帮寿王说话。

当然,寿王对于宫中的打点也没落下,除了田令孜没有外,杨复恭、他,包括眼前这淑妃娘娘应该也收到过寿王的钱财。而且寿王救过淑妃娘娘的命,对方帮寿王说话倒也不奇怪。

“爱妃说的有道理,倒是朕小气了。可是寿王现在风头正盛,也是个麻烦事,那些大臣肯定会拿这个做文章的。”李儇头疼道。

虽然身边之人嘴上说是大臣的原因,但张隽宁却感觉到对方对于寿王依然有些介怀,想到之前对方进献的那些宝物和钱财以及对方救过自己的命,她便说道,“陛下既然头疼,何不把寿王外放至其他地方。

我朝从高祖以来,便有不少亲王外放的先例,把寿王外放也不算违背祖制。而且把寿王外放,不仅可以让对方发挥其才能,帮陛下平定叛乱,稳定地方,还可以让陛下不再烦恼。

正好寿王明年便满16岁,到了成婚年龄。早先陛下也曾赐婚,等其成婚过后,让其去地方任职,岂不是两全其美。”

想到这儿,张隽宁便觉得有些对不住李晔,毕竟对方也曾有恩于自己。不过对方外放,也能离开这朝堂的风波,对于对方或许是件好事,她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才不会那么内疚。而且她心里也担心寿王会染指皇位,那样她的皇儿岂不是危险?所以干脆让寿王远离朝堂,断了其念想。

李儇眼前一亮,额头上的阴云一扫而空,笑着道,“还是爱妃聪明,一下就解决了朕解决不了的难题。寿王的事那就这么说定了,改天朕去留意一下,看哪个地方合适。寿王毕竟不是其他人,朕也不能亏待对方,不能选太过偏远的地方。

刚才是震儿也跟随你一起过来了吧,让朕也看看这大皇儿,几天不见,朕也甚是想念。”

见身边人想起两人共同的皇儿,张隽宁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后宫,母凭子贵,她现在是淑妃,距离皇后一步之遥,自然想着如何让自己成为皇后,或者让自己皇儿立为太子。

李晔不知道他一直想着如何谋求外放,在张淑妃的劝说下,李儇便决定了找机会把李晔外放。要是李晔知道了,估计相当一段时间里,睡觉都能笑醒。

在李晔班师回朝的第二天,把天策军一众有功将士赏赐一番过后,他便专注于炼丹了。很快,李晔喜好炼丹术的事情便传遍了朝中上下,就连李儇都很诧异自己这皇弟怎么突然就爱上了炼丹。

开始的时候,李儇也很疑惑,不过得知李晔天天跑城外那处专门用来炼丹的庄园时,他便开始相信了,甚至一度他觉得自己是不是担心过度了。

不少本来看好李晔的朝中大臣,也有些意外,甚至是失望。本来他们中一些人在李晔看到了一些希望,毕竟相比于不务正业的皇帝李儇和看似具有明君潜质的吉王李保,李晔更像是一名雄主,而此时的大唐就需要这样的君主。

之前田令孜拿太宗皇帝来举例,虽然引起了李儇的猜忌,但一些大臣的确在李晔身上找到了一些太宗皇帝的影子。

对于这些猜测,李晔并没有去关注,而是一门心思地忙着火药的事情。而此时在南方,一支庞大的队伍,正朝着成都而来。而这,也让本就不平静的成都,掀起了更大的风波。

第113章 南诏求亲团(一)

南诏,会川都督府。

会川都督府,南诏行政区划之一,原属于西川节度使下辖的嶲(xi)州。唐懿宗咸通六年(865)五月,南诏攻陷嶲州,从此嶲州便脱离了唐朝的隶属,成为南诏辖地。同时南诏改嶲州为会川都督府,下辖三郡七州,成为南诏对抗唐朝的边境重镇,与西川节度使下辖的黎州相邻。

此时在会川都督府,一支多达数百人的队伍刚刚抵达会川都督府,而作为会川都督府的大将军则是亲自前来迎接。之所以如此,因为这支队伍的带队人是杨奇肱。杨奇肱不是旁人,而是此时南诏六相之一的布燮(xie,四声),是当今南诏皇帝隆舜的心腹大臣,虽然作为会川都督府的大将军,地位也很高,但却是一个只有16岁的小孩而已。

“会川都督府大将军段宝龙,见过杨布燮。”在一众文武官员簇拥下的段宝龙来到杨奇肱面前,简单的行了一个礼。

别看段宝龙年幼,但其身世却不凡。其祖父段宗榜,诛杀权臣王嵯巅,官至六相之一的清平官;其父曾是南诏安南节度使,率军攻取大唐安南都护府大量土地,极大地拓展了南诏国土。不过在其出生后不久,其父便战死安南,虽然段宝龙被封为大将军,但段家势力远不如之前,要不是念在其父有功,隆舜不会让他继续待在会川都督府。

可即便其名义上掌管会川都督府,但麾下将军听其号令者十不足一,他只是名义上的最高长官,所以面对布燮杨奇肱,自然不敢摆架子。

“段将军客气了。”杨奇肱客气地回答道。

“杨布燮此去是为了与唐人和亲?”段宝龙显然之前也是做过功课。

“没错,骠信(南诏陈国君为骠信)吩咐,杨某不敢不从。只有和唐人和亲,南诏和唐人才能彻底休战。”杨奇肱倒也没掩饰,如是说道。

因为他没有掩饰的必要,因为和亲一事早在数年前就开始,但一直没有进展。大唐乾符六年,时任西川节度使高骈奏请李儇与南诏和亲,不过因为朝中反对便作罢。

广明元年(880)正月,僖宗李儇下令以安化长公主许婚于南诏皇帝隆舜。中和元年(881),隆舜派使臣来成都来迎接安化长公主,贡献珍怪之物和毡罽一百床。但王铎、萧遘等人反对,李儇便以正在商量安化长公主所用之车服为由,拖延下来,南诏迎亲人员无功而返。

今年,隆舜则是派六相之一的布燮杨奇肱,表明南诏对这次和亲的重视。

之所以大唐屡次借机拖延,而南诏依然不放弃和亲想法的原因就是南诏已经没有跟大唐作战的实力了。

现今南诏皇帝的父亲世隆,名字冒犯唐太宗和唐玄宗的名讳,而且其继位之年恰逢宣宗驾崩,世隆并没有谴使吊祭,也没有向大唐报告其父去世的消息,唐懿宗便不再册封南诏。于是世隆遂叛唐,咸通元年(860年),改元建极,改国号大礼,自称皇帝。

首节 上一节 95/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一篇:至尊特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