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951节
“什么事?直接说吧!”王建并没有放在心上。
“就是朝廷的政策,让我云南都督府以东宁州的方式实行,就是给迁徙到云南的我大唐之人丰厚的土地。
孩儿仔细了解过,东宁州那边是规定,成年男子50亩,老人和妇女20亩,孩童10亩。”王宗黯解释道。
“这有什么不对吗?”对于这个,王建有所耳闻。
他作为郡公,有自己的永业田,对这个倒是不是很在意。
“义父,孩儿的意思是,我们这边是不是可以修改一下这个年龄限制。把老人的年龄降低,孩童的年龄太高,这样就能义父,还有一众兄弟匀一些良田出来。”王宗黯说道。
王宗黯这建议摆明就是钻空子,这样一来,有些年龄本来不算老人的,他就给算成老人,但给朝廷报的时候又按照朝廷的标准。
这样一来,就可以多得30亩,还能把这30亩应交的田赋这些转移到这些移民的身上,因为收税的人不知道,依然按照50亩收税,但移民却只是得到20亩地。
因为前两年免税,后面肯定会成为一笔糊涂账。
钻一个老人的空子就是多得30亩,若是钻一个孩童的空子,就可以多得40亩。
虽说这十万户不可能全部到昆明都督府来,但哪怕是三分之一,每一户就可能损失几十亩良田,总得加起来那可能是几十万亩的良田。
这数字可不小。
这事,王宗黯不说也可以自己操作,但他也怕闹大不好收场,所以这才向王建汇报,意思就是想把这位义父拉下水。
精明的王建一下猜到王宗黯的意思,心下对这个外甥的胆子也有些惊讶,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你自己看着办吧,也别太贪心。”
“义父放心,孩儿也只是为义父和一众兄弟谋点好处。”见王建不反对,王宗黯心中便放心了。
“朝廷直接向恭州和曲州派刺史的原因查清楚了没有?”王建好奇道。
对于这个事,他一直很好奇,本来他是想把这两个州也安排他的义子或者亲信的,但朝廷直接派了刺史,让他的愿望落空了。
王宗黯解释道,“义父,好像是因为铜矿。据孩儿的大厅,工部,还有几大皇商,都派了人在勘察铜矿,开矿采铜。
可能就是因为铜矿,所以朝廷才会直接派人担任两州刺史,还驻扎着军队的原因。”
“铜矿?难怪了!”王建点了点头,也明白了原因。
目前朝廷的铸币都是铜钱,据说那神机炮也都需要大量的铜,这样一来,倒也说得通了。
“义父,要不要孩儿派人盯着那边?”王宗黯试探道。
“盯着吧,若是有什么重要的消息,记得向为父汇报。”王建点了点头说道。
“是,义父!”
其实王建暴露出的野心早已被李晔察觉,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李晔并没有刻意遏制王建的野心,反而让其担任这云南都督府的都督。
剑川城这边,在郑买嗣的使者到来后,段宝龙陷入了犹豫之中。
他也在考虑是否要出兵相助,下面的人也是意见不一。
忠于南诏蒙氏一族的认为郑买嗣是逆贼,现在段宝龙既然打的是匡扶南诏的旗号,就不该跟郑买嗣合作;还有一拨人却是赞成段宝龙出兵,因为郑买嗣若被唐军消灭,段宝龙也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那个时候,有隆腾这个新的南诏王在,段宝龙如何自处?
套用唐人的一个成语就是,‘唇亡齿寒’。
郑买嗣若亡,段宝龙建立的势力离覆灭也就不远了。
想了想,段宝龙最后还是出兵了。
为表示诚意,他便打算亲自率领两万大军增援郑买嗣。
得知这个消息,郑买嗣自然大喜,这算是最近一段时间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不过郑买嗣和段宝龙还没高兴多久,一个坏消息就传来了。
唐军左武卫攻占了邆川睑,正好这个时候段宝龙的大军刚刚在宁北城完成集结。
宁北城,是十睑地区通往剑川节度使的必经之路,位于一条狭长河谷的口子上,地理位置比较重要,也是剑川节度使的门户。
其实宁北城和邆川城相距只有十余里,正好邆川守军知道郑买嗣这边要出兵协助,就放松了戒备,结果被唐军一举攻陷。
等段宝龙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邆川城的城墙上已经插上了大唐的军旗。
“可恶!居然被唐军抢了先!”
看到远处邆川城楼上那飘舞的大唐军旗,段宝龙用力地挥舞着马鞭抽在自己的战马身上。
战马吃痛,想要迈步疾驰,却被段宝龙死死地拉住马缰而无法动弹。
段宝龙其实也忘了,他也曾短暂属于唐军的,虽然说只有一年的时间而已。
不过他对大唐并没有归属感,他又不是唐人,也不是唐人后裔,从小在南诏长大的他,对于大唐不仅没玉归属感,还有一股憎恨感。
至于投靠大唐也不过是为了自保,在有机会脱离大唐机会的时候,就立即叛出大唐。
让这样的人对大唐有归属感,想来也不是多容易。
“大都督,我们现在怎么办?唐军已经攻占邆川城,我们还否要履行诺言,帮助郑买嗣对付唐军?”旁边的部下有些迟疑。
“可知道是眼前的哪支唐军?”段宝龙问道。
“好像是左武卫!”
“左武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