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好岳父

唐朝好岳父 第45节

  “这算是完成当日的赌约了,至于做不做就看你自己了。”

  舒安看到李世民还在思索之后声音响起,随后开始品茗起沏好的茶水,冬日清晨喝上一杯热茶在这个时代无疑是一种享受。

  他就不相信李世民不会心动,方法已经都在面前就等着实施了。

  事事之上李世民确实心动了,不过还有诸多的细节李世民要考虑一番。

  李世民开口询问舒安几个问题之后就匆匆离去了,显然是在得到方法之后就忍不住动了起来。

  舒安并没有阻拦,本来他就是想让李世民背锅,在他看来李世民动作幅度还是小了一些。

  当然或许是因为时代的限制,李世民其实步伐可以大一点,要知晓现在因为战乱缘故这一些世家子弟都不愿入朝做官。

  趁着这一段时间足以录取一批寒门子弟了,这一些虽然现在无法和世家抗衡,但无疑是潜在的力量。

  在让李世民背锅的同时,舒安倒是不介意让李世民觉得这背锅背得物超所值。

  

第七十章 迫不及待,戏

   “这一次怕是要长孙无忌几人头疼了。”

  舒安眼眸闪烁轻声呢喃道,要知晓长孙无忌可是陇西贵族的代言人。

  或许在氏族志的重修之上不会做出什么声音,但对于科举制度就不一样了。

  只要聪明人都知晓科举制度给寒门带来了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士族。

  而长孙无忌等人也算是士族之中一员,自然不好说话了,只有杜如晦房玄龄两人的话倒是还好。

  但也仅仅如此而已,算起来两人出身官宦之家,也属于士族之中的一员,正如富贵有分大富和小富。

  士族同样有高门之差,像是五姓七望就是属于高门了,而杜如晦两人就属于小士族。

  当然两人肯定清楚科举制度对于大唐带来的好处,所以最后肯定不会拒绝科举制度的推广。

  事实之上情况确实如同舒安所想李世民从舒安这里回去就着急了自己的智囊团。

  御书房之中李世民先是将手中的氏族志丢到了长孙无忌几位心腹重臣的面前,面色之上带着一丝怒意。

  “这是重修的氏族志,朕倒是要看看他高士廉如何将渤海高氏排列。”

  伴随李世民的话语响起无论是长孙无忌还是杜如晦等人面色都浮现出了一丝疑惑,不知晓为何这一位陛下发如此大的怒气。

  要知晓这样的陛下可是非常少见,特别是长孙无忌内心不由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

  高士廉可是他的舅舅,在朝堂同样给了他不小的帮助,当他看到拿起宣纸看到重修的氏族志的时候,面色微微一变。

  舅舅是不是老眼昏花了,竟然将李氏皇族排在如此后面,难怪陛下会如此愤怒。

  而当长孙无忌传阅了之后,无论是房玄龄还是杜如晦两人相互看了一眼,面色之上不由露出了一丝明悟。

  “你们说朕该如何?”

  李世民不由看向了长孙无忌等人出声道,话语之中的冰冷仿佛让人有一些陌生。

  若是舒安在此的话,定会发现帝王都是天生的影帝,要知晓李世民气早就消除了,现在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给长孙无忌等人看而已。

  “陛下,臣惶恐!”

  长孙无忌面色之上露出了一丝难看说道,哪怕是他都不会想到自己舅舅会做出如此不明智的事情。

  这一位可不好欺,哪怕是自己舅舅,当年玄武门可是历历在目,若是惹恼的话怕是没有好下场。

  “臣惶恐!”

  杜如晦两人同样说道,显然两人都是老狐狸,明显陛下现在有一些针对长孙无忌的意思。

  “下令氏族志重修,取今日官爵高下做等级为参考,命令一年之内修著完成,另外二十年后氏族志可按照官爵高低重新确立。”

  李世民直接出声道,事实之上他看到了变化的好处,世家之间若是没有竞争的话,那么他如何从中取得利益。

  而无疑氏族志是一个好东西,他就想要看看往这潭水投下一枚石子会有什么反应。

  对于这件事情无论是长孙无忌还是杜如晦等人都没有任何的异议,哪怕是同为士家不代表利益就相同。

  比如若是按照陛下方法修著的话,那么他们在场的几位无疑是利益受益者,能够将自身家族压在五姓七望的机会可不多。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便是扩大科举规模。”

  当李世民话音落下之后,长孙无忌等人知晓肉戏来了,这应该就是陛下着急他们的目的了。

  然而当谈到科举两个字的时候,长孙无忌等人眉头不由一皱,继续扩大科举的规模这不是让更多寒门庶族有了机会。

  长孙无忌刚想说一些什么,不过突然想到了之前舅舅的事情,内心不由苦笑了起来,原来陛下早就挖坑在等自己。

  李世民话音稍微停顿之后就继续出声,将之前舒安说的方法都说了出来。

  哪怕是李世民都不由觉得自己岳父的方法不错,在回宫之后他就细细思索起来。

  其中的点睛之笔就是武举了,要知晓现在世家门阀影响力都在士林一边,虽然联姻武将,但这一些并不属于世家门阀影响范围。

  这算是给庶族的又一条路,而且举人的创举同样不错,哪怕是小官小吏就是一个好开始。

  当这一位帝王话音完全落下的时候,长孙无忌等人眉头紧皱思索了起来。

  若是扩大科举的规模的话,那么确实能够让庶族有出头之日,大唐的根基则更为稳固。

  然而身为士族之中的一员,无论是长孙无忌还是杜如晦等人都不知晓该如何说是好。

  李世民看着面色纠结的众人内心微微一笑,他自然是知晓三人纠结的地方了。

  “臣无异议。”

  杜如晦眼眸闪过了一丝最先出声道,话语之中带着一丝坚决。

  因为杜如晦是一位聪明人,现在他所有成就就是跟随这一位陛下而来,加上他身后并没有利益牵扯。

  虽然他是出身士族,算起来是陇西士族之中的一员,但事实之上因为小门小户的原因,并没有多少的影响力。

  随着杜如晦的声音响起之后,就轮到了长孙无忌两人纠结了,一位代表是陇西贵族,另外一位出身山东士族。

  “这仅仅是朕的一个提议,回去好好想一想,几日后再议。”

  李世民眼眸没有变化继续出声道,不过倒是对于杜如晦点了点头。

  当长孙无忌三人走出宫廷之后其中除了杜如晦之外的两人都满脸写着心情重重的模样。

  不要看不下说几日之后再议,实际之上已经有了决定,杜如晦看着两人不由微微一叹。

  “辅机,玄龄不要忘记我们现在地位是如何来的。”

  杜如晦幽幽道了一句之后就率先上了自家的马车,反正他算是表态了,也就没有那么多烦恼。

  在他看来,这两人是被身后世家门阀影响了,是什么能够让自己这一些人在世家门阀面前能够平等对待。

  靠的不是自己家族的影响力,而是现在的官职和陛下的宠信,这两人倒是有点当局者迷的味道。

  

第七十一章 时间,传承

   舒府

  “老师,你说有的人是不是不知足。”

  坐在石凳之上,杜如晦声音缓缓响起,话语之中带着一丝无奈。

  杜如晦离开宫里之后并没有马上回府,反而是来到了舒安的府中。

  舒安眼眸没有半点情绪变化,他倒是没有早晨的时候李世民刚刚离开,杜如晦还未到中午就到了。

  关键还是和他说起了这件事情,这不就是早上跟李世民说的事情么。

  没有想到李世民这么果断,不过他对于杜如晦这样的反应倒是有一些新奇。

  哪怕是他都没有想到杜如晦竟然直接支持李世民,甚至没有多少考虑,这还是历史之上的杜如晦么。

  不过说起来应该是受到自己的影响,至于历史之上杜如晦是如何一个人并没有详细记载。

  特别是贞观之后杜如晦如何记载极少,毕竟在历史之上贞观四年就病逝了。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选择不是么?”

  面对杜如晦的话语舒安缓缓说道,这件事情的话他倒是没有太多的看法。

  正如他的学生有的出身世家,有的出身寒门,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

  不过舒安从来在意过自己的学生如何,或许这就是有教无类的想法。

  他不会因为出身世家的学生高看一等,也不会看轻从寒门走出的学生。

  杜如晦早就知晓自己老师的主张了,所以对于老师的话语并无意外,他只不过是来说出自己心底话语而已。

  能够让他倾心诉说的人并不多,而眼前的老师算是一位,不用担心说这一些话会造成其他影响。

  “辅机选择这样就算了,玄龄倒是让我失望了。”

  杜如晦眼眸带着一丝情绪说道,毕竟虽然他和长孙无忌都拜了同一个老师。

  但不代表两个人就熟悉,相反两个人有时候经常相对,若说唯一的赞同就是和老师有关的事情了。

  而房玄龄算是他为数不多的好友之一,没有想到竟然也和长孙无忌一样犹豫,原本以为会和自己一样。

  “玄龄可不像你无牵无挂,他身后和山东士族有着不小的联系。”

  舒安轻微摇了摇头说道,面对杜如晦话语他倒是不赞同,房玄龄犹豫反而证明他的智慧。

  这没有言语才是给自己缓冲时间,当然有得有失,想要在李世民和士族之间左右逢源是不可能的。

  李世民可不是傻子,房玄龄最后还是要做出选择,现在或许拖延一时,但拖不了一世。

  杜如晦同样沉默了下来,事实之上他同样是士族出身,对于这里面的道理自然懂。

  “其实科举制度对于世家未免不是一件好事情。”

  舒安看着沉默的学生不由说道,面色之上带着一丝神秘微笑。

  话音落下之后,杜如晦微微一愣,似乎不明白自己老师的想法。

  “其实隋炀帝不错。”

  舒安并没有继续说起之前的话题反而是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话。

  只不过杜如晦同样疑惑,似乎猜不透自己老师想要说一些什么。

  “你觉得为何无论是隋文帝还是隋炀帝都要打压世家?”

首节 上一节 45/6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至尊特工

下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