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1009节
“彦国,既然官家有意,何必多此一举?难不成国朝还需要对安南客气?”
或许是用脑少了,或许是接触朝事少了,也或许是信息不畅通。韩琦又这样问了。
富弼看了看韩琦,他不相信韩琦看不明白……
“我等内阁虽然收复了西北和西南,可并没有真的将收复之地稳固了。莫非稚圭以为国朝如今可以经得起大战争?”
“从先帝后期,官家改善朝廷税入之后,朝廷就在积攒钱粮,还包括这些年的大幅度增长。可即便如此,平灭西夏一战,还是让左右库藏几近清空了。”
“随后,朝廷还没有缓过神,因为太子遇袭,官家不得不以强硬的态势拿下西南之地。该不是真以为大宋就可以横扫天下了吧?”
富弼随意的点了点,至于他清楚官家是在因势而导,他相信韩琦、文彦博以及阁老院的这些文臣武将都明白。
他不信这时候零零散散往南疆行进的军卒里,没有诸位阁老院参事的亲近。
至于四皇子……
在葬礼完毕后,四皇子原本已经散场的队伍,再一次又集结了,多了不少新人手……
“四弟,对于东向之行,爹爹早有计较。爹爹说了,让孤不要介意四弟的一些事,东向之行也是朝廷早就有谋划的,所以,此事不能失败!”
都这时候了,赵曦知道了老二的行为,也就把老四做的也跟太子说明了。
降伏老四,自然也要给太子。
“东向之行,首先要以夷州、琉球为基点,以与扶桑、高丽易货为手段,以勘探物产为目的……”
到底是一奶同胞,太子对这个四弟一点也没客气,完全是以面授机宜的形式来叮嘱。
或许老二的才能还让自己心里稍微有些戒备…~老四,只是小聪明而已,没什么胆略。
要说老二的做法,毕竟有些明事,需要朝廷或者老爹把拿捏他的权利交给自己。
老四所做的事,或许朝廷有部分臣工知道,到太子觉得自己完全能拿捏住他,甚至不需要借朝廷军备。
所以,太子是直接把老四喊来东宫,并以这样的口气命令的。
第819章 治河之议
今年也算是国朝的多事之秋,大换届、太后和惠妃薨、重臣接连离世等等,到了现在才多少稳定下来了。
其实,即便是朝堂这段时间有些忙乱,并没有影响国朝各方面的发展,多年的蓄势,也在今年有了迸发的迹象。
朝廷这时候也终于把治理黄河提上了议事议程。当初,朝臣还以为这只是官家出兵西夏的一个借口。
滑州水患过后,这几年汛情不严重,朝臣们倒是已经完了这茬,这时候官家又再次提起了······
“治理水患,水土保湿是本,中上游的泄洪分流是标。平灭西夏后,工坊城在勘探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该着提上议程了。”
“这是沈存中等人走遍西北制作的沙盘,苏阁老和存中说一下,诸位听听可行与否······”
赵曦虽然能记得后世黄河的几处水利设施,包括什么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等等,只是他不清楚以现在的技术力量能不能完成那样的工程。
有时候赵曦妄想过,如今国朝的钢铁和水泥······想多了,此时的工艺再怎么进展,也不可能跟后世的二十世纪初相比,没有基础学科发展的支持,科学的发展终归是不可能快速了。
说白了,现在的所谓钢铁水泥,那就是个样子货,比三合土或许强一些,或者说都比不上三合土的坚固。只是能缩短做工的时间而已。
至于钢铁,之所以能在火器上有多突破,更多的原因是苏颂的误打误撞,有了符合枪管基本要求的合金成品,这是偶然。
这些年工坊城一直在努力,甚至出现了乱七八糟、稀奇古怪的玩意,赵曦浏览过,大多是无用之物。
赵曦肚子里的那点东西,在早期的护卫营,已经基本上全部倒腾完了,讲武堂也都记载着,剩下的就只能是等所谓的厚积薄发了。
想着治理黄河,赵曦有些走神,脑子里冲塞着后世的那些水利设施。
这时候谈水利枢纽跟发电,那就是天方夜谭,赵曦也知道不可能。可他又不想因为这时候随意的建造水利设施最后影响后世水电设施的建造······大宋没有像李冰父子那样的天才水利专家,也做不出都江堰那种可以沿用千年的水利设施。
赵曦心里的治理黄河,只是想在后世青海、甘肃、内蒙、山西、陕西以及河南等地,找些合适的地方,用人力和火药炸开一些缺口作为泄洪道,确保汛期下游的安稳。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大力推广煤炭,严禁砍伐,改善黄河中上游的植被,减少泥沙携带量。
辅助的,赵曦还想在所有黄河之流中,都采取这样的办法。形成一个之流到主流,所有河流都有泄洪道的设置。
这样做有个好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黄土高原的水利灌溉,甚至有利于农桑······
“官家······官家······”
“哦,商议到哪了?”
内阁大臣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半天,赵曦脑子飞了,一句都没听进去。被王安石喊回来了······
他是君王,倒是没人说他什么,不过,这也让内阁诸位不怎么重视这事了。
人就是这样,好了伤疤忘了疼,滑州决堤很久了,这些年又用水泥加固的沿河的堤坝,在内阁大臣,乃至整个朝臣心里,治理黄河似乎不那么着急。
“官家,遵官家早期的建议,中上游治河,下游受益的观点,子容和存中以为应该在上游黄河的之流都分别建造泄洪道,黄河主干道也要择地建造泄洪道······”
“不过,黄河几千里,如此庞大的工程朝廷度支有限,众说纷纭,未统一意见。倒是推广石炭使用,改善植被之事没有异议。”
王安石赞同治理黄河,甚至说赞同官家所提的上游治理原则,可要说是按照苏颂和沈括所提的做法,说实话,王安石是反对的。
即便是官家授意他俩这样提,王安石也是反对的。
照苏颂和沈括所提的做法,那是堪比长城和大运河的工程。国朝财政稍微有些好转,也是刚刚才有了中兴的迹象,朝廷一旦这样做,势必将国朝再次拖进一个黎民怨声载道的田地。
黄河水患确实是国朝的大害,但它是天灾,并且并不是年年发生,十年八年的有一次水患,以国朝现在的实力,根本不在意几万几十万的流民安置。
可如果朝廷真的实施这样的大工程,不仅仅是会掏空朝廷的税入,更是会在征伐民役,进一步影响农耕,最终会是一个劳民伤财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