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1125节
甚至于那些外族番骑,会因这样的勋章赏赐,而自觉认同这个王朝······
大宋,早已不是一个在乎钱粮的王朝了。
内阁的诸位,也同样看到了官家这种方法执行后的效果。
果然······
赵曦没想到的是,首先关注这所谓勋章事宜的,会是讲武堂的那几位:狄青、种颚、郭逵,包括熊本。
“官家,臣依然可以上马作战,老臣自请前往河东,恳请官家将种谊调任河北道。他正值壮年,正是冲锋陷阵的年纪······”
种颚是在请战,倒是不提勋章。
“官家,老臣也可以上马作战·······”
“狄帅,你这是······”
狄青已经八十多了,跟文彦博都已经算是祥瑞了,这时候也在凑热闹。不就是狄家的子弟不在河北道吗?
还好,折家的直接告老了,没有在讲武堂混事,否则,这时候算是议事厅老将聚会了。
也是官家这些年提升武将地位了,即便是如此,老将也不敢直接谈赏赐勋章的事,只是以出征为借口······目的还是为这次的勋章来的。
至于郭逵,长子次子借亡,倒是有三个儿子,都是后期入伍的,都在河北道服役,不存在不属于主力战场的问题。纯粹是陪着来凑热闹的。
“狄帅、种帅、郭帅,封桩库是为收复燕云所设,云应四州也属于燕云。朕不会忘记收复云应的战功,内阁也不会忘记。”
“收复云应四州,是收复整体燕云十六州的基础。朝廷会拟定一定的方式,对收复云应四州的功劳进行奖赏。”
赵曦的话,让狄青等几人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其实,他们还真不是为自己的战功来跟官家提诉求的。
一介武夫,一生能拥有他们这样地位,受官家这般善待,已经是止境了。可是,谁家都保不准有个子不贤孙不孝的······
这种荣誉证明,就连新入伍的小兵都清楚将来所产生的影响,他们这些老将,又如何不清楚这勋章的作用?
虽然不至于跟开朝时的世家荣誉相比,也算是大宋武勋的中坚了。
这一点,狄青和郭逵是体味最深的。国朝的文武之分,从来不是普遍的,而是他们这类草根出生的武将,才是朝臣攻讦的对象。
有了这样的荣誉勋章,就相当于以耕读传家的士族称呼······一代的荣誉哪能够呀?
第930章 医疗点还是安置点
官家是提高武将地位了,但是,官家并没有改变整个王朝的根本。就如内阁,终归还是文臣的地盘,即便是议政参政,武将虽然占三成的份额,话语权依旧不堪。
真正能让家族存世长久的,是将武将变成武勋世家······而这一次的勋爵赏赐,便是最直接的方式。
一人勋爵那是武将,多代才是世家。
“官家,朝廷待老臣,对于老臣而言足矣。而种谊,出身最早的护卫营,是官家亲军。在朝廷如此大的征战中,固守河东,是对官家培养的浪费······”
讲武堂现在的情况,已经演变成一个文武底层官员的培训基地,所以,针对于讲武堂的朝廷抵报,并没有提及河东作为突破的战略,也就不怪种颚有这样的想法了。
老护卫营的将领,除高敬贤守西南防范意外,并随时准备支援二皇子于安南外,其他的将领都在河东或者西北。
但是,赵曦又怎样会将他们闲置呢?那可是国朝真正的中坚。
“王相,事已至此,就由内阁揭晓吧。”
赵曦懒得废吐沫,都已经是定型的事了,谁解说都一样。
“子厚来吧。”
王安石年岁越大,倒是越发平和了,很懂得调剂整个内阁的和谐,再不像早年那般,事事争先。
既然是兵事,由章惇讲述才是正理。
“各位老帅,说起来汗颜,战略的谋划和布置,我等内阁还曾与官家有过争论。是后来皇城司的情报,方才拟定的战略……”
章惇从朝廷议定出兵开始,详细的介绍了这次北伐的战略布置。
河东路的队伍,才是这次北伐的奇兵所在,甚至有可能是决定是否大胜的关键!
没人会去考虑这次北伐会有战败的可能。
确实没有战败的可能,哪怕偶然和意外,也不可能整个大宋的军伍都出现意外。
如此保险的出战,是赵曦不得已深思熟虑的。
战争开始了…~
不管是北辽还是大宋,都不约而同的将战场设定在河北道。
“三日推进五十里,将士们步步为营,没有冒进。这也让北辽一时间找不到可攻击的弱点,只得后撤……”
虽然还没有大战接触,从出战的奏报来看,国朝很明显是占据了优势。
国朝战车应对北辽的骑兵冲阵,几乎是碾压。
而国朝的大军,不急不躁,完全是以战车车阵推进。就像铁壳子,让北辽没有可以下口的地方。
每当北辽骑兵冲锋,战车便是密集的炮火迎接……
“会不会这样把他们打回去?或者打散了?”
赵曦识人还是挺准的,一直没让韩缜介入兵事。他也确实没有这方面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