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156节

这才是政客应该具备的素质……

赵曦就像个看客,看着整个朝堂你方唱吧我登场的大戏,慢慢的在脑子里成型自己的执政方略。

赵曦本想就这样一直收敛到自己登基,没想到发生了自己不得不展露锋芒的事儿。

侬智高反了。

开始别说是朝廷,就是赵曦也没当回事,因为他不记得大宋有什么有名的农民起义事件。

可接二连三的奏报,让朝廷不得不重视起来。

从广南西路到汴梁,那怕是驿递,少说也得月儿半载的,也就是说,朝堂得到奏报,知晓广南西路具体情况,要比当地的实际现况迟近一月。

一月呀!谁都能想象的到,这一月的时间,整个广南西路将会混乱到各种境况。

这时候,朝堂终于开始正视了,却也乱了。这就是文人朝堂的真相。

国难思良将,到这时候,靠他们的嘴和笔是不行了。

“陛下,广南路多年不经战事,军卒懈怠,虽余靖、孙沔援战,为保不失,老臣以为,须着西军前往广南。”

庞籍说出这般话,赵曦总感觉政事堂好像应该压着些奏报。

其实压不压吧,从邕州开始,宾州、横州,贵州、浔州、贺州,接连着都是弃城而逃……国朝对这些知州确实有点过于优待了。

“何人为帅?”

赵祯确实有点慌了,这才三五日,已经连失五州,如此这般下去……

怎么说呢,就是广南西路那边,也没想着会被祸乱到这般地步。侬智高起事之初,并未有人当回事,直到后面国朝军卒连接溃败,连失数城,才想起来紧急奏报。所以,奏报便成了这般一日三另的情况。

“陛下,老臣以为,狄青狄汉臣可任!”

“陛下,狄汉臣不宜为帅!”

庞籍的话刚落下,韩绛就直接否了。

为什么?国朝从来不曾有武将为帅者。

况且,那边现在又是侬兵起事……赵曦知道机会来了。

第118章 据理力争为出征

赵曦绝没有跟韩绛打招呼,这个没必要。

国朝自开国,还未有武臣做帅的先例,所以,韩绛此时反驳并不意外。即便韩绛沉默,其他的言官和朝臣也一样会驳斥庞籍提议。

可要说这时候让朝堂那个文官出征……怕是没人敢接茬。

就看看广南西路那些弃城而逃的文臣吧……

“陛下,狄汉臣于贱薄之身,因战功擢升,若配以文臣,令出不一,于广南之战局无益。”

这是事实,赵曦很赞同庞籍的说法。国朝文武是怎样的状态,大家都清楚。远征广南,文武同为帅……或许起初为改变乱局会有一时的和谐,可只要稍有改观,争端必将出现,也同样会导致前功尽弃。

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国朝的现状必将导致的结果。

“武人专任,自太祖开国未尝有先例。陛下,如今广南糜烂,不可专信武人,一旦生变,恐一发不可收拾。”

这谁呀?跟狄青有仇吗?至于这般恶毒的揣度吗?不过赵曦好像就等这些话了。

老爹什么性子他清楚,最容易受臣工们影响,耳根软,谁说什么他都会听进去,这也就造成了他左右摇摆不定。

“吾愿协作狄帅远征广南!”

这……赵曦的这一声,不仅仅是那些还准备反驳庞籍的人愣了,连庞籍也愣了,赵祯更是呆的说不出话来。

太子欲出征?开什么玩笑!

“殿下不可,此事万万不可!”

庞籍还愣着,韩绛先阻止了。

“殿下,战事凶险,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汝千金之躯岂可涉战场险地?”

“曦儿……此事莫提!”

老爹也出声了,甚至不顾这是朝堂,直接喊家里人的称呼了。

“有何不可?为何不可?陛下,诸位臣工,曦出此言并非莽撞。不说太祖开国,太宗御驾亲征,灭北汉挫大辽也可不提。”

“自说祖父,因御驾亲征于澶渊,方换来北疆几十年和平,也方有当朝二十年不言兵事之现状。”

“然,国朝专心内治,不言战事,致东南宵小之辈猖狂。如今,朝堂委任狄汉臣为帅,又恐武人之乱。故,吾以为,吾随狄帅南下是为良策。”

对于大宋如今乃至将来的状况,赵曦很清楚,这些年在心底对于如何改变也有些想法。

从军备而言,他知道改变是势在必行的,可他的有对现时战场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的去改变。

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战事,也好不容易在朝堂有了纷争,这机会,他是绝对要拿下的。

“殿下所言,太宗与先皇之举,皆为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如今边陲小民,尚不到御驾亲征的地步。”

这国朝的朝堂还真是没忌讳,连所谓御驾亲征为形势所迫都敢说,就差直明是被逼的了。

“韩中丞所言极是,尚不到御驾亲征之地步,故,吾作为太子,此事出征恰如其分。”

赵曦很少当堂与人辩论过,或者说从懂事开始,就一直是温文尔雅的,文质彬彬的,很温和,很亲和的太子。

首节 上一节 156/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