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405节

“就这么大的驿馆,这西夏人也太笨了,居然找不到?那可不是一两人,是五十人呢!”

“藏着干嘛?倒是打呀!”

“懂个屁,只要能赢,用什么方式不行?干嘛硬打?再说了,这硬打,到底能不能赢还不好说呢。”

“赌约好像没规定,只说驿馆内……就这样好,我买了三贯护卫营赢的…~”

……

看热闹的从来不嫌事大,再说这又是一些武夫的争斗,议论起来想怎样说就怎样说……

这还是太子殿下亲军,若是贼配军,还指不定说什么呢。

普通人不会考虑这约斗会有怎样的影响和结果,他们纯粹看猴戏,当玩乐……汴梁的猴戏多了,武夫约斗而已。

高敬贤趴在驿馆正堂的大梁上,透过斗拱的间隙,恍惚能看见驿馆大门口的情景……说好的晚上行动,这是谁已经动手了?

五十名护卫营军卒,是按五人一组分开的,这样便于隐藏。

初步拟订的策略是袭扰战,就如狄青分析的那样,只不过是将万尹山演习的做法做了微调。

目的是不间断袭扰,确保自身安全下,尽可能袭杀对方。三日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待最后,甚至可以随意斩杀对方。

这是护卫营第一次自主作战,第一次在没有太子殿下这个核心主脑之下的作战。一开始,他们几个就商量好了,必须全歼,所以采用了最为稳妥的作战方式。

高敬贤没跟西夏武士交手过,从心底里是有点不踏实。而折可行、种谊跟他不一样,他俩是边境前线长大的,整个家族,连续几代人都在不停的与西夏作战,对于西夏武士的熟悉程度,比高敬贤高的多。

关键是仇恨也比高敬贤要浓,所以,他俩在见到有绝佳的机会时,绝不会放过。

早先已经拟订好了,每杀一个西贼,就跟墙外的联络一次,以便在合适的时机,由高宜装逼……

高敬贤有点后悔隐藏在驿馆正堂了,虽然这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晚上行动也方便,可就是想白日里袭杀有点难。

每次西夏武士搜索,路过正堂也只是进来瞄一眼……空荡荡的正堂,没必要浪费时间。

有几次,高敬贤都想把末尾的杀掉,还是忍住了……不能因为自己的冒失而坏了整个计划。

这一次西夏武士又来了,还是来了不走了。

“一天了,一口饭也没吃,再这样下去,都不用宋军,咱们自个就倒了!”

“不能等了,得把他们引出来!”

“问题是,所有的房间都搜了,根本就没见着人影。”

“实在不行咱们就得分兵……”

“好!今日天时已晚。明天一早,将战马牵出来,骑马搜索。这样即便存在对方以多对少的情况,有战马,咱们也能很快支援。”

把这正堂当作议事堂了,还一本正经的谈论起来了。

说真的,若不是一开始对方想着在驿馆大门口对战,又一而再的被激怒,应该从开始就施行骑行分兵方式,守住驿馆各个要点,护卫营还真无机可趁。

关键是,约斗,太子殿下要求不得使用火器……在自己的京师里,大规模使用火器,这是从护卫营对火器使用的绝对禁忌。

听着西夏武士的商谈,高敬贤也在琢磨……或许今晚的行动该做些调整了……

原本拟订的,是今晚展开袭杀,少量袭杀,逐步给对方施加压力,从身体和精神上给予对方双重折磨。

现在嘛……

入夜后,护卫营军卒从一个个的潜伏地点钻出来,也同样来到了正堂……惯性思维,不管护卫营还是西夏武士,都把此处当作议事地点。

“第一夜,西贼尚未疲惫至极点,值守肯定有安排,袭杀的成功率并不一定高。”

多年交手的经验,种谊和折可行在对战西夏时,从来是慎之又慎。

“二位,西夏人决定明日起,进行骑行搜索,从而做到相互呼应,又能支援及时。我等是否应该在战马上做文章?”

“你的意思?”

“惊战马,踏驿馆,乱人心,伺机而动!”

第303章 惊马

对于战马,只有与西夏作战过的军卒,才能明白它的作用,也才会真正稀罕战马。

高敬贤属于没有这种体会的人,虽然出身将门,却从来没有参加过对夏或者对辽的作战。

不是他不想,也不是家族保护,是在他有机会参战之前,已经进入了护卫营。

将门子弟,很少有没有职位而作为纯粹军卒去参战的,甚至都不会是都指挥使这个级别……毕竟那都是做炮灰的角色。

折家和种家除外……他们两家世代驻守边境,自家儿郎的职位,全凭军功挣上的。

所以,在如何处置战马的问题上,三人有分歧……

“寿翁、遵道,吾知二人对战马如何看待,可驿馆战马并非国朝战马,皆为西贼之物,战马也并非赌约。”

“既然定为袭扰战,战马也是可利用之物。况且,说不定受惊的战马跑出去了,还有可能让我等护卫营军卒收拢,从而成为我们的。”

高敬贤脑子里就想着西夏人商量的骑马搜索的决定,一旦西夏武士骑马搜索,能很大程度上节省体力……这样全歼的目标就会有很大的不确定。

至于输,还真没考虑过。

高敬贤说的是事实。爱马是一回事,可为敌方保留战马又是一回事……

子时刚过,护卫营军卒全部集中到了马厩这边……西夏武士累一天了,安排了轮替的看守,估计这时候睡的最沉。

首节 上一节 405/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