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521节
在赵曦把工坊城和矿城的衙门设置方案拿出来后,富弼等人彻底明白了……枉做小人了!
早知道官家以准备放手这两城,政事堂又何必在官家面前玩这些猫腻?
啪啪的打脸呀!一点情面都没留。
工坊城是怎样的存在,整个朝堂都是清楚的,不仅仅是官家重视,国朝最为重要的地方。工坊城的待遇更是不同于朝堂。
这是一个香饽饽……
赵曦并没有事无巨细的把所有事都定下来,既然要交于朝廷,有些事就应该由朝廷来做,有些权利也应该赋予朝廷。
自己少说话,反倒会让朝廷有所顾忌,不至于在营私舞弊上做的过分了。
这样,在自己似放似收的压力下,朝廷也能拟订一个相对公平的选人标准。
赵曦也没指望就能绝对公平,那不可能。
好在不管工坊城还是矿城,涉及利益的朝臣太多了,谁眼里也揉不进沙子,想要完成这两城衙门的组建,绝对是一次大的利益交换。
有一点可以肯定,涉及的官员,或者利益方越多,在组建衙门时,就会越能体现公平。
没人担心这次征战的胜败,好像打赢这次战争是应该的,甚至朝廷都准备让矿城衙门尽快成立,可以随同南征军一起赶往矿城。
赵琴这几天很忙,曹祥这几天也很忙,甚至刘瑞,就那个原来管御膳房的内监也很忙。
工坊城和矿城的改制,他们有很多事需要做,甚至在官员的选定上,也有相当的话语权。
“官家,苏家姐姐有意让国舅入驻工坊城,辅助韩府尊……”
赵琴很清楚自己的角色,那怕是在外面呼风唤雨,叱咤风云,只要到了内苑,她的地位还是比不上苏氏这个贵妃。
在外面,那怕是相公们家里的,在有些事上,也会给自己几分薄面,因为那是商贾之事。
可论地位,她始终是与苏贵妃不能相比的,她没名分……官家说过给,但皇太后和朝廷都不容许。
她认命了,能活到这份上,并不比贵妃差,甚至对自己娘家的照顾,也比贵妃要简单的多,最起码没有多少御史盯着。
可苏贵妃要自己在工坊城的官员上出力,她不敢擅自做主。
“国舅?苏子元?”
“回官家,是的。”
苏子元现在算是五品的职衔,中州的佐官……自己即位才一年多,也没有对苏氏的娘家照顾啥。
按陈例,在苏氏册封贵妃之时,苏家就鸡犬升天了。
可是老岳丈自己领了朝廷的封赏,却让儿子把朝廷封赏推了。
曾经也被朝堂传为美谈。
广南动荡,苏氏经历过侬智高叛乱,担心自家因这次动荡而遭祸,不仅是名声,甚至可能会有性命之忧。
按说苏氏那大大咧咧的性子,应该想不到这些呀。
“琴儿,你行商贾之事,不宜介入朝堂纷争。在工坊城官员任命事宜上,保持中立,尽量不掺合,多听多看。”
“至于苏氏……我去谈吧!另外,告诫刘瑞和曹祥,别把手伸的太长了!”
赵曦反感商贾去左右朝廷官员任职的事,这是大忌!
可也知道,在工坊城的问题上,并不能完全的撇开商贾,毕竟当初是以商贾开始的。
“三哥,并非苏家妹妹要求,是滔娘觉得苏家娘舅既然有意以己之力立足朝堂,工坊城乃最佳职位。”
果然,看苏氏不好意思的样子,滔娘就把实话说了。
“没必要让赵琴掺合,走正常程序吧!有苏氏这个由头,子元已经有优势了,没必要画蛇添足。”
第393章 有些事没必要
都把工坊城看成香饽饽,只有赵曦清楚,或者政事堂相公也有感觉,工坊城任职,那就是一次回炉,是接受新理念的过程。
从仕途上看,第一任工坊城的官员,未来肯定会有先机,就是赵曦也不否认这一点。
正因为如此,赵曦更希望入驻工坊城的官员,是通过相对公平的方式选拔的。
苏子元作为国舅,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优势,没必要再走偏门。这也是代表着自己对此事的态度。
最先定下的是矿城的官员。并且是需要随军南行的。
由于矿城的性质,以及在未来发挥的作用。政事堂在选定矿城主官时,撇开了皇亲国戚,撇开了勋贵世家,而是选择了没有任何跟脚,又熟悉赵曦所有理念的王陶。
这让赵曦有点另眼相看了。很显然,这一次政事堂是在真正的用心做事。
“爹爹,孩儿十三岁了,护卫营也经过近两年的训练。爹爹在这个年龄,已经主导南征,孩儿只是想随军……”
儿子想经历征战,赵曦并不反对,甚至是赞同。
他不希望儿子就在这深宫里成长。就如儿子所说的,他在儿子这年纪,已经带着护卫营痛扁安南军了。
可是滔娘……
“不行。为娘说不行就是不行。”
没到册封太子的地步,儿子现在也就是个郡王,没有权利动用护卫营。
儿子现在也就是在护卫营接受训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