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558节

讲武堂是训练武将,可官家没要求讲武堂配属的官员必须是武将。

所以,政事堂把这个职权运用到了极限……

讲武堂的配属官还没呈上来,但赵曦能想象到。

得偿所愿!用文臣充塞讲武堂的属官,正是赵曦所期望的。

文或者武,首先是人,是人就有人情。

低品级的文臣与低品级的武将,长期厮混在一起,就跟护卫营的教导和指挥使一样,并不只有相互针对,更多的是相互了解和融合。

文臣有为人师的偏好,而武将有结交文臣的意愿,统一接受以忠诚和服从为根基的教导,再配上后世那种灌输和洗脑式的方式。

可以想象未来的军力会是怎样。

“押班,若是有可能,皇城司把讲武堂的杂役都拿下吧。”

其实做帝王挺累,事事得防着,那怕赵曦对自己为讲武堂做的条令条例很有信心,一样需要掌握讲武堂的各种动向。

这不是早先的护卫营,他时常会过去,这是朝廷的一个机构,他现在根本没多少空去关注。

所以,只能依靠皇城司了。

对了,还有自己的儿子,可惜儿子只是现生的儿子,不是从千年后带来的,只与现世的少年相同,也没有像自己一样,在年少时就有惊艳的表现……想多了。

……

真不能用保密法令去究竟筹建讲武堂的事,这是介于朝廷重事与闲事之间的,不好界定。

当然,这也是赵曦希望被宣扬出去的,自然不会追究。

只是没想到这请托都牵扯到内苑了。

“曦儿,曹家为武勋,历代武将。如今朝廷设讲武堂,娘舅家明白,未来国朝武将会以讲武堂为根,所以……”

娘娘成了太后,反倒不忌讳掺合这些事了。再说了,这不是求官求职,是争先为国朝尽力,倒也不必忌讳。

“娘娘,讲武堂将帅班以及校尉班,是宽进严出,军卒班是严进严出。国朝所有将帅校尉,最终都会受训,无非是迟早的事。”

“但作为第一批受训者,算是试验品,也肯定是最为严格的一批。如果娘舅家子侄有具备条件者,这并不是难事。只需跟诲叔通个气就可以。”

第一批,绝对是精英一批,有后世黄埔前几期的参照,赵曦是最清楚的。

“曦儿,为娘建议,每一批曹氏或者高氏,都应该有受训者,甚至每个班,都应该有自家人存在。”

这应该是正确的建议。赵曦同意了,至于具体怎样安排,相信曹家高家会做好。

两条线,倒是自己不至于失去掌控。

第420章 王安石回朝

政事堂在拟订讲武堂章程之后,便很快的下了诏令。

整个国朝就开始动起来了。

不止是武将,因为各方都想方设法的往讲武堂塞人,就连文臣也动起来了。

几乎成了国朝最大的一次人事变动。

赵曦在政事堂拟订的人事变动中,看到了许多自己在后世熟悉的人名。

狄青也回来了。

“官家…~”

狄青有点情绪激动,刚开口就语塞了。

“汉臣,我知道你醉心于军伍。但就国朝如今之境况,虽然转向了战略进攻,但仍达不到攻伐西夏及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程度。”

“同样,由于国朝军力的提升,近些年,不管是西夏还是北辽,骚扰边境也会越来越少。所以,我认为你如其在秦州闲着,不如为国朝培养些后继之人。”

“因为你早年致仕,封赏几乎到了武将的顶峰,我也没法再封赏你了,至于异姓王,除了开朝,再没有过,我也不想封异姓王。”

“筹建讲武堂,并将你放在武院长的职位上,我的心你能懂!”

跟狄青这样的人,赵曦不会去藏着掖着,都是直白的说。

“臣明白。谢陛下恩重。”

或许会有人认为官家对狄青是鸟尽弓藏,可狄青是清楚官家抱负的,也懂得官家这样做的目的。

国朝的军力,不是靠一将一帅来体现的。

早年官家曾与他谈论过。一个狄青,就是三头六臂,也挡不住几十上百万的辽夏骑兵,唯有满国朝都是狄青,都是种家折家将,才能平灭西夏收复燕云。

国朝抑武扬文的国策,狄青当时听了也只是听了。

这次回朝,看到讲武堂的筹建,狄青知道,官家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都挺好,从政事堂的章程,到讲武堂文武合建,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赵曦也算是有了少许轻松的时间。

这次南征,又一次痛揍了安南,也彻底稳固了粮食交易的本源。

大理就更别说了,除了段思廉这个大理王,其他的跟国朝的州府没两样,还为朝廷解决了一点点冗官的负担。

税入在逐年递增,轨道在继续延伸,地方乡绅凑热闹,轨道几乎链接了国朝的所有州府和上县。

首节 上一节 558/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