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629节

凡与地方官府勾结,强行摊派借贷以提高业绩者,剥其功名!

凡徇私舞弊,贷出钱粮明显高于抵押物价值者,剥其功名!

凡违反规定,私自出入金库,或者不严格执行规定,导致储备不足而造成挤兑,并影响当地官府和百姓日常生活者,杀无赦!

……

政事堂还没有出台具体细节,赵曦只是根据自己的大概记忆,把可能会被钻空子的漏洞,全部用相当重的罪罚堵上了。

反正听了半天,给人的感觉就是剥其功名、流放、杀、杀全家、诛一族……

搞得一个个满怀信心,有意借银行这渠道擢升的人,到最后只记得一个杀字了。

业务熟悉不熟悉说不清,但怎样才是违规都记住了。

至于其他的知识,比如阿拉伯数字,比如记账法,比如汇兑,比如存取等等,这些都有一赐乐业人和薛向负责培训。

银行的第一任老大,赵曦准备交给薛向,从二品,与六部九卿主官等同……

这也是第一届培训班的人,硬顶住官家的恐吓,还继续初衷的原因。

而赵曦在开班后第一堂课的内容,也被薛向整理后,交给了政事堂……

就这样,由青苗法引起,最终变成银行的变革算是告一段落了。

期间还出台了农田水利法和宗亲法令,整整搅和了近一年,赵曦的神经也绷了近一年,也谋划了近一年。

也算是有个结果,最起码赵曦在不留痕迹的情况下,把银行业推出来了,也罢即便到后世仍被人诟病的青苗法替代了,还没伤了王安石的雄心。

至于偶尔听到王雱的一些听不耐听的话,他也懒得在意……挺可怜的娃,计较就没劲了。

……

“散朝,王介甫留对……”

又是一次朝会日,赵曦却不得不再把王安石留下。

原因是这个根本闲不下的大参,又给自己递了份折子……市易法。

“大参,我不是不支持革新,相反,我比任何人都想改变国朝现状。”

“只是…~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如今青苗法刚刚结束,你得容朝臣有个喘息的机会,也让他们那种敌对的情绪有时间消化一些。”

“市易法……你也清楚,这又是一个触犯大多数臣工利益的法令,又将会引起朝堂激烈的争论。”

“青苗法的尘埃刚刚落定,如今紧接着再拿出市易法来讨论,只会让本来对青苗法反对,而对市易法赞同的人,不得不对市易法池反对态度。”

相信王安石能体会这话的含义。

还是留些时间和空挡比较好。

第473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

想不通为什么王安石会如此激进。

一个可以几次推掉擢升,用三十年时间养声望的人,怎么会这般着急?一项接一项的抛出新措施,而且每一项还都是搅动国朝利益平衡的措施。

真有点想不通。

赵曦支持变革,可他倾向于循序渐进的方式,而不是这样紧锣密鼓的做法。

不说原本的历史,王安石变法就因为他的激进,最终以失败告终。

就说赵曦了解的后世那些变革,真正成功的,也唯有这片土地上的循序渐进方式。

赵曦有能力也有措施能把握变革的方向,甚至在具体方式方法上,也有办法调整王安石变法的细节。可他还是不想太激进了。

人说政治斗争是你死我活,赵曦更倾向于尽可能团结大多数。

人说变革就是利益再分配,赵曦则倾向于创造新的利益阶层。

这是一种认识,基于后世的认识,也是符合当下的认识。

这些年,赵曦也是这样做的。

幸亏没有像王安石所说的那样趁热打铁,没有紧赶紧的推市易法。

即便如此,王安石仍然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攻击。

事情是由今年的河北大旱引起的。

国朝延续五六年的风调雨顺,终于在今年戛然而止了。

整个河北道,从开春以来,就一直没有下过一滴雨……

国朝现在不缺粮,常平仓也时刻处于满仓的状态,这十来年的时间,米价也始终保持在二十文每斗的低价位。

可国朝百姓,能有余钱购粮维持一年口粮的还是少数。大多数百姓,还是靠每年田地里的产物度日。

而官府,能做的也只限于施粥,以保证灾年无饿死的人。

赵曦倒还真想过朝廷直接为灾民供粮,就跟后世那种救灾赈灾一样……瞎想了。

很奇怪,那些灾民很奇怪,朝廷已经大量的往河北道运送粮食,可灾民们还是源源不断的向汴梁而来。

赵曦甚至着令皇城司和朝堂,遣人专门彻查赈灾粮的问题,并强调,一旦发现有贪渎赈灾粮者,无论职位高低,是何身份,一律杀无赦。

结果是,赈灾粮全数用在灾民上,甚至地方官员都把自己该的份额也贡献了,仍然挡不住灾民浩浩荡荡的向汴梁而来。

首节 上一节 629/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