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681节

可赵曦又希望相公们能明白他真实的意思,不经过提示就能踩对了点。

再等等吧……赵曦忍住了。这也没过几日,庞大的体系不在于这几日的时间,待几日相公们若再无应对后,自己再介入不迟。

……

家里又换了一批拜访的人……照这样下去,自己是真的没有进入监察体系的机会了。

富绍隆一直在关注着进出府里的官员,这两天好像换了。

他不知道前几天的那些人是已经确定了,还是说被爹爹淘汰了……唉,反正都没自己的事,只能是继续装病了。

富绍隆希望监察官的事赶紧结束了,不然他真的会憋不住走出家门的。

“三公子,相公唤你去书房……”

富绍隆有点懵,好一阵才缓过劲来,都不知道管家喊了他几声。

“这是官家确定的监察总则……另一个是为父负责的关于工坊城、矿城、讲武堂、银行以及市易寺、国营寺等部门的监察细则……”

“监察体系是个容易出成绩的衙门,同时也是个容易混日子的衙门。想出成绩,就需要自己沉下心来去监督官员,并竭尽全力的去办案。想混日子,只需要照章办事,配合好上官查案即可。”

“你考举不成,资质平庸,若是走常规官场一途,恐不仅是无所作为,很可能招致祸事。这也是为父多年不让你出官的原因。”

“如今的监察体系,名义上是天子亲军,只要有一颗忠敬之心,在监察体系安身立命足够了。”

“把这些拿回去自己品味一下,有什么想法就备注上,不要有任何忌讳,监察是不需要忌讳的。”

“另外,这几日做的不错,告病是个不错的借口,在监察官确定之前,继续这样。倘若因为接触监察体系,你便嘚瑟浪荡,就回老家守祖坟吧!”

富弼这边不是第一个换人的相公,也不是最后一个。

在知道相公们换了一批人后,赵曦就歇心了。

不过也有闹心的事,就是弹章越发多了,只不过这一次是原来被弹劾的人,开始弹劾那些弹劾他们的同僚。

果然是最亲近的最了解,相同揭开的疮疤,甚至让皇城司都汗颜,太具体了。

不管这些朝臣如何的狗咬狗,都没有影响整个监察细则的进度。

毕竟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并不像是要干掉谁,都是在作态,向官家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

还有就是,几乎所有的弹章,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别说监察体系还没建立,就是监察细则完善了,这些弹劾的事也是告诫一类的处罚,就跟后世诫勉谈话一样,属于挠痒痒层次的处罚。

官家留中不发也没人真去计较去。

而范纯仁看到监察衙门的职责时,感觉就像为他量身定做的,对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甚至做到了每日都会到诸位相公的公廨索要成稿,并兴致勃勃的带着吴君庸一日不隔的觐见官家奏对……

赵曦都被这老小子搞烦了……有你这样干活的吗?可看看他带着范仲淹眉目的脸,品品他的一腔热血,赵曦就忍了,不得不逐条陪着他研判。

“尧夫,既然是政事堂相公各管一摊,尧夫可与诸相公定稿以后再呈上来……”

赵曦若是有意制定细则,就不会交于朝廷。在赵曦看来,如此琐碎的细节,相公们都不需要关注太甚了。

“陛下,既然监察衙门为天子亲军,自然需要陛下敲定。假借臣工之手,是为起草,不可为定稿。”

这就是反复多次的对话,就连吴君庸都觉得有点过了。

问题是这根本就不是定稿呀!老兄!

不得不敬佩士大夫的操守,这些细则的条款,相公们在每一条每一款的末位都标注了起草该条款的人。

这样的草稿让赵曦看起来眼晕。

“尧夫,你看这样成不?在第二轮拟稿完成后,你俩先形成成稿,对于觉得不太适合的条款标注,然后咱们再议定。”

“另外就是,你需要根据相公们备注的官员名字,遴选组成监察体系的官员……”

赵曦很庆幸选对了人,范纯仁的秉性是最适合这个职位的。可赵曦又很担心,担心这范二杠子将来也不会让他轻松……太认真了,还固执。

其实从范纯仁能很快的进入角色这点,应该不会出现将来事事请示的结果,只是说明范纯仁对于基础的认识到位,一旦规范了,他自然能晓得该怎样做。

这也是赵曦期望的。

第519章 搅和

好说歹说,终于让范纯仁自己去干活了。

有老范的教导,范纯仁的口碑,赵曦很放心让他主导监察。

所谓用人不疑,就跟赵曦现在根本不去关注讲武堂和工坊城一样,该是臣子的事,就放手让他们做。

弹章越来越多,但似乎都克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没有特别过激的弹章,就连官员的品级,也基本限定在五品以下。

在国朝,五品是一个界限,非进士出身的官员,五品绝对是个顶。

当然,像李诫这样的就另说了。

弹章限于五品以下的官员,就说明朝廷没乱,都还有理智,没有因为一个监察体系让朝廷真正混乱了。

偏偏事情就出了意外。

还得从这老小子范纯仁说起。范纯仁认为,既然监察有处置权,那怕是天子亲军,处置权也必须符合《大宋刑统》。

对于这点,赵曦是认同的。下法遵上法,这是常识。

所以,在范纯仁推荐许遵任监察衙门另外的副官时,赵曦同意了。

许遵是进士出身,又考过制科中的明法科,就职大理寺,现在为登州知州。

首节 上一节 681/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