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700节
同时,赵曦当初在安排时,从鄜延、环庆到达代州的路程,要比河北道西行路程远,也是考虑到了两个主帅的性格原因。
自河北道的唐县…~在河北道境内,大军潜行应该没问题。
苛自唐县往西,进入漫漫太行山,全部是崇山峻岭,这年代,太行山还处于蛮荒……唉,难为老郭了。
尽管在派兵时,赵曦给东路军加派了老护卫营的军卒,可还是对东路军揪心。
希望顺利吧!
皇城司在测量地形地貌时,把散布在太行山的盗贼也大体上标注了,这算是对郭逵的东路军最大的帮助了。
可那是盗贼呀!是一群没有廉耻,没有家国观念,甚至人性都缺失却熟悉地形的玩命之徒……
“陛下,相信郭逵的能力……现在也只有相信!”
赵曦专注于沙盘,甚至都没注意到富弼等人进了议政厅,并且也陪着他看了很久,都根据他关注的点明白了他的担心。
“我也知道担心没用,只是东路军的潜行确实是此战的关键。”
必须形成合围,这一次大战的谋划才有可能大胜,缺一不可。
第535章 使臣
当辽夏的使臣离汴梁还有五十里时,已经有快马先行奏报了。
朝廷早已经有了定论,是不是快马奏报没区别。这是接伴使针对现状做出的正确处理。
“诸位相公,有些话还是提前告诫一下门生故吏吧。我不希望在接见使臣时有意外,倘若在接见使臣时,有朝臣失仪,直接责令其去崖州吧,遇赦不赦!”
这些天弹章没断,虽然没人敢提议和,可话里话外在跟赵曦讲圣人之道。
赵曦本来就烦朝会那种形式的议事,富弼有因战事叫停了朝会。
可接见使臣,有其特定的礼仪,朝会是肯定得有。
赵曦担心朝臣们憋的久了,会不分场合的胡言乱语,图让辽夏使臣看笑话。
所以,他提前让相公们打个招呼。
没有一个外交使臣是单纯的,说是出使大宋来谈条件的,对于使臣来言,他们更希望能看看汴梁的惊慌和紧张……辽夏大军突破雁门关,河东路危在旦夕,也就意味着这汴梁城也不太保险了。
这还是中京道、上京道没有出兵的情况。
可惜,汴梁很正常,一样的歌舞升平,没一点战事的凝重。
这不正常!早年只要边境有战事,整个汴梁都是愁眉不展的。而现在,勾栏酒肆的花楼窗口还能听到酥人心的弹唱。
萧卓尔感觉这是宋国故意做给他看的,就像接伴使拉着自己在河北道兜圈子一样,这是胆怯的表现!
细想想又觉得不可能,别说是大宋,就是大辽,皇帝陛下也不可能让全京师的子民都听朝廷的诏令,还表现的若无其事。
萧卓尔急需见都亭驿的大辽常驻使臣,看一看到底是怎样回事。
也想去拜见一下熟悉而友好的大宋朝臣……
都亭西驿在外城,西夏的使臣甚至没有机会去感受汴梁子民安居乐业的实情,就被送进了驿馆。
蔡确有点着急,在将西夏使臣送进驿馆后,他连客套都免了,片刻没停留就离开了。
他离开朝堂时,朝廷还在为监察衙门而争论纷纷,他还没有完成公务时,就成了辽夏联军攻打雁门关……还是已经突破了雁门。
这一路蔡确就被西夏使臣话里话外的挤兑,蔡确没能有一天挺直腰身。
虽然他揣摩的很到位……官家对外绝对强硬,可面对雁门关失守的情形,他也不敢肆意去揣度对外方略。
他不是窦卞,窦卞在离开时,朝廷已经明确了方略。
“王相公,朝廷对外是何种章程,下官不甚明了,还望相公指教一二……”
蔡确在某种意义上,还是王安石变法的干将之一,他觉得从王安石这边得到答复的可能要大一些。
王相公历来都有山头主义,根司马光有一比……但凡性格有些执拗的人,都有护短的特征。
王相公不想富弼、韩琦等人,云里雾里的点几句,剩下就靠你自己揣摩了。
王相公一般说的都透亮…~
“持正啊……此事安石也不敢妄言,不过有一点,时间…~拖的时间越长,这差事就算办的越圆满。估计馆伴使也是尔等两人,多用些心!”
什么时候王相公也玩这说半句留半句的办法了?难不成……蔡确其实没想明白,不过也没再继续。
这种事说到这程度,就没有说下去的必要了。懂不懂在悟性,再追问只会落了下成。
诗词歌赋的随便聊了聊,蔡确就离开了。
他终归是明白了一点,那就是拖。
窦卞要比蔡确幸运的多。同年的吕惠卿被朝廷重用,接受朝廷市易寺正卿,正在讲武堂进学。
而同样是同年的章惇和苏辙就任职于讲武堂,更别说还有他们这一科的主考欧阳公,也在讲武堂。
所以,窦卞在就任接伴使之前,就大体猜到了朝廷的方略……讲武堂空了,所有文武臣工都出征了,章惇、苏辙也随军出征了。
这不是单纯的防御做法,所以他很清楚自己该怎样做。
当使臣进入驿馆后,才发现想出去挺难!
新军军卒不管你是什么使臣,军令是只许进不许出,他们只知道执行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