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757节

若此时再去谈论因既往过错而决定当下官制改革的职衔,是违背官家旨意,是逆天之应,更是为天下士人所不容……

措辞找的不错,虽然有些生拉硬套牵强附会,好歹跟圣贤之道扯上关系……这是最大的牌。

不管是士林,还是朝廷,甚至到官家,没人不喜欢被夸为圣贤的。

赵曦有点例外,他考虑的是,这篇文章的立意如何,他考虑的是这一次所谓的舆论战,到底会走向何方。

扯这些淡不是赵曦关注的,他真正关注的是:到底会不会拉开相互揭底的大戏!

“富相,舆情堪忧呀!如今不仅是《时论》、《士林苑》,包括原本印制佛经的那些小抵报,也在趁这股风评议朝政了。真成了我等尸位素餐,乡野圣贤了!”

韩琦很反感这种无秩序的乱像,不过也没有提制止。

“稚圭,朝会变革,从监察衙门推开始,朝会上便杜绝了嚷嚷。总得给人留个阵地吧?再说了,《时论》若没有官家的容许,可能有这般情形吗?”

“富相是说……”

说什么?官家在纵容?那何必要诏令既往不咎呢?

不合适!若官家因为推行监察衙门,而暂时诏令既往不咎,在三级决策制即将成型时出现反复,这是朝廷失信的行为。

关键是,一旦如此,将会将朝堂推进一个无法控制的混乱状态。

韩琦呼的一下站起身了,结果看别人依然无动于衷…~好像自己就怕揭老底一般。

“富相,奏请议事吧。”

韩琦还是觉得这事该跟官家说说,不能继续这样乱下去。

王安石就抬了抬眼皮,该干嘛继续干嘛…~官家有过出尔反尔的时候吗?他韩稚圭也真是多心。

韩绛和吕公弼压根没动作,也没表情。

关于官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说法,高遵甫跟老六家通过气。

确实是官家允许的,至于官家的目的…~肯定是有,只是猜不到而已。

只要拿过屠刀,就不能成佛……一个臣子,是否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是否能格尽职守,是辨别忠臣、能臣之标准。

如今朝廷三级决策制即将推行,朝会、议政、内阁,这是在遴选国朝之栋梁,是关乎大宋朝政的重大事项。若三级决策制的股肱之臣可以容许贪赃枉法过往的臣工,那岂不是真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

以某看来,只要拿过屠刀就不能成佛。

一个士子的操守,是遵循圣贤之道的,是被圣贤之道熏陶和教化的。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仍然无法令其忘却贪渎,居朝堂而不思朝政,居州府而不谋百姓,只为稻粱谋,有此行为者,岂能再居高堂,为大宋之栋梁乎?

先贤有言: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小人之过也,必文。

既然既往不咎,倒不如把既往摆出来,让天下人看看。藏着掖着,这本身就是没有改过自新的觉悟,这就是准备着一错再错!

“只要拿过屠刀,就不能成佛!”赵曦嘴里念叨着一句话……整篇文章,赵曦就觉得这句话有味道。

越来越有意思,有点快刺刀见红了。赵曦越发对这次舆论大战感兴趣了。

就是,这个搅局者到底是谁呢?目的是什么?不行,不能动,得看着事态的走向,再考虑是不是由皇城司介入。

再说了,恐怕到了现在,已经不是搅局者能控制的了。

赵曦都能从这些文章中看到朝堂一些重臣的影子,那怕不是本人,也可能有他们的门生。

从立意,到文风,尽管都在尽力的回避,还是能看出点痕迹。

不过这无所谓,这正是赵曦希望看到的。若这次这样的舆论大战,真的仅仅是所谓乡野贤人,单纯的就是为评论而评论,那就失去了赵曦放开舆论的意义。

来吧,再猛烈些吧!

……官家即位是新生,是推行新政,是我大宋百年难遇之大兴之象。为何?因为今上与国朝以往君王皆不同。

官员之于朝堂,如锦鲤之于江河还是海洋,处于大江与处于海洋的锦鲤汲取养分是不同的。

监察衙门的推行,对于朝臣而言,就如锦鲤自江河而入海洋,岂可同日而语?

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相互反驳的文章就没断过,皇城司现在是绝不漏过,凡是汴梁能见到的抵报,只要是关于评议既往不咎诏令和三级决策制朝政的,一律收到勤政殿。

可惜,这王中正没能力甄别那些是自己需要的。

就这,也是赵曦挑着捡着在看,一样让他很震撼……这比辩经要好看多了。

因为太多了,赵曦多数时候是浏览,或者说随意的瞟几眼,有特别吸引他的语句和段落,他才会认真看下去。

可惜,至今为止,这些文章依然保持着克制,并没有深入化,更别提争辩升级了。

这争辩变成争斗,在这样的情形下,就缺那么一个爆点了。

第586章

“洛邑日讯?”这是洛阳的抵报?

赵曦无意中瞥见了标头,才发现这居然不是汴梁的抵报。

仿佛发现了什么一般,赵曦开始翻腾开这些日子皇城司收拾的所有抵报。

“官家…~官家……”

王中正以为又出什么错了,怯怯的喊着。

“对了,中正,近些日子收集的那些报纸,除了汴梁的还有哪些州府的?”

首节 上一节 757/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