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870节
“敬亭,就这样吧!大家事大家担,功劳罪责,都是咱们五个探路者队伍的。倘若文臣真找事,并不是你的极力促成就能避免的。”
“更何况,这是战场!”
高敬亭不再多说了,只能照实奏报。
都是多年的战友,都是怎样的性格相互太清楚了。
奏报是密奏的形式。他们都相信官家,可对文臣不敢奢望。
所以,便以皇城司密奏的方式转递了。希望这样的奏报,不会在朝廷公布,甚至连内阁大臣也别看到最好。
毕竟这是族群灭绝式的全歼,被那些悲天悯人的文臣看到,一个滥杀的帽子是肯定的。
殊不知,自从探路者行动出现意外时,赵曦已经授权王韶、章惇、苏辙,有了开启前方奏报的权利…~赵曦希望前方一旦有异常情况,王韶他们在河湟,可以比朝廷早一些做出反应。
前几份奏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无非是五队又各自打掉了几家马匪的据点,水源地又都在什么地方,大致可以容纳多少军卒驻扎等等。
还有些从向导口中探听到的,在无人区的生存要点……这是高敬亭在得知朝廷已经分散军卒进入无人区后,把这些要点奏报朝廷的。
连续几份奏报都这样,对王韶派兵确实有很大的用处。
可谁能想到,这时候居然来了这样一份奏报。
王韶是军将,同样他也是文臣,自然知道文臣们的操性。
犯愁呀!
“子厚,子由,你俩看看这份密奏……”
王韶知道,现在的朝堂跟以往略有不同,武将地位略有提高。但是,对于这种滥杀…~真不知道到了朝廷会发生什么。
内阁大臣,可全是文臣,即便是有所谓知兵事,经历征战的韩琦和文彦博,王韶敢肯定,就是王安石赞同探路者队伍的做法,韩琦和文彦博也不会赞成。
章惇和苏辙跟探路者队伍都出于讲武堂,又都是官家的亲近,或许他们才真正有办法。
“很正确的决断!”
章惇看了,直接表态。而且,章惇还直接提笔了,在五人签名的头前,添加上了自己的名字。
“督府,章惇想承督府个情,还望将此密奏延迟三日返还皇城司。”
说完,又按了手印,才把密奏递给苏辙。
苏辙只是笑了笑,跟章惇一样的动作…~
王韶挺惊讶。要说章惇这样做,王韶一点不奇怪,这也是他把密奏先递给章惇的原因。
没想到苏辙苏子由,一个处事相当老道持重的人,也这样做了。
王韶还是不了解讲武堂,甚至说不算了解官家。对于这种情况,即便是满朝堂都叫嚣,官家也不会搭理他们。
别说这是近卫,就是新军这样做了,官家一样如此。
或许官家会问:你是大宋的臣子还是其他什么王朝的?
“督府,下官见此密奏,倒是有另外一个建议。朝廷给予我们河湟督边以查验皇城司密奏的权利,应该是让河湟能清楚探路者队伍的境遇,并我所反应。”
“下官以为,这时候,河湟督边应该是向青塘发起进攻的时候了。如此一来,可以将一边的所有魑魅魍魉的关注点,一并吸引到青塘城来。”
“如此,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探路者队伍的压力,也能尽可能避免朝廷的大谋划走漏风声。子由,你以为如何?”
章惇做事强势,甚至有点咄咄逼人。
就是给王韶提建议,因为每次提出后,王韶都会问一句苏辙,这几天他总是在提建议的最后,加一句:子由,你以为如何?
在提醒王韶的同时,也是要告诉王韶:我们都出自讲武堂。
“督府,子厚所言极是!”
难得苏辙今天明确表态。通常情况下,苏辙都是笑笑,然后礼貌的看王韶。
“好!韶正有此意。那就连同探路者队伍的密奏,一并请奏朝廷吧。”
对王韶这样的答复,章惇很不以为然。
请奏朝廷?对青塘施压的目的是为了缓解那些杂碎对探路者队伍的关注度。
等朝廷的反馈回来,还能发挥这样的作用吗?既然河湟督边衙门有临机决断之权,何必非要过这道手续?
若是战场,说不定就贻误战机了。
可是,王韶才是督府,章惇也只能认同。
王韶不傻,相反,还相当的聪慧,只不过他比章惇和苏辙要谨慎。
奏折撰写好,王韶邀请章惇苏辙一同附议,并且在奏折中,着重提出了这是章惇首倡,苏辙赞同的结果。
“这才是老江湖。子厚且学着吧!”
“学不来。朝堂就因为这样,官家才诸多事务上亲力亲为。”
当苏辙看到王韶再将奏折传递走的次日,便开始大张旗鼓的整军待发,就知道,人家王韶那边都考虑了。
提前整军没错,有缓解探路者压力的作用。奏请朝廷更没错,不担边臣嚣张的名头。
所以感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