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886节

嗯?赵曦有点发懵。这都哪跟哪呀?

“你继续说。”

“官家,朝廷不是决定不调集广南和成都府的驻军嘛,说是为避免安南和大理作乱。”

“广南和成都府,见留守的官兵有限,也遵行朝廷的做法,由退役军卒和衙役共同维持安靖,直接将留守的军伍陈兵边境了。”

还有这事?赵曦有些糊涂了。国朝动军伍,不可能不通过他这个君王,就是枢密院和兵部,也没权利动一兵一卒,特别是新军。

“官家,请奏是连通调兵奏章一起批阅的,还是小的盖的印。”

王中正见官家开始翻各种请奏,便明白是怎样回事了。

记得当时官家还说了一句:也算是谨慎。

还真是忙糊涂了。赵曦也想起来了。

目前,在非战争的边境线,以有限兵力布防,确实是最谨慎也最安全的做法。

只是没想到会引起这些邻国的紧张!

国朝何时如此凶残了?仅仅是布个兵,就让他们这样了?

“那个,去……再把内阁请进来…~”

这事倒是疏忽了。

……

“诸位,也是朕疏忽。皇城司探知,安南、大理,包括西夏,都遣使向汴梁而来。”

“全边境陈兵,除了谨慎防御之外,倒是也有了混淆视线的作用。但是,接下来,各国的使臣如何接待,又如何安抚,需要定个方向……”

挺不好意思的,刚刚离开,赵曦又把诸位内阁宣进来了。

这事确实需要商议。

对西夏作战,对其他边境防御,这是既定的战略。

本以为,各个邻国应该可以看清楚形势的。毕竟边境陈兵的数量,并不足以打一场大战,除了西北地。

可所有的邻国都遣使汴梁,这就有些问题了。

赵曦没有想是所有的邻国都怕大宋了,他首先担心的是这些邻国之间联络,然后来一个什么举世攻大宋,那可就麻烦了。

按说,这些国朝的边境争端很少,不应该有这样的情形发生。

“官家,其实这没什么,因为他们怕了。”

怕了?这个定语的意义可不同,信息量有点大。

“具体说说。”

“官家有所不知。北辽就不必多说了。从河东击败辽夏联军以来,北辽对国朝已经换了颜色,不说往来的使臣态度,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地方是榷场。”

“以往的榷场,虽然在交界处,可榷场交易只要有纷争的,最终妥协的都是国朝的商贾,就是主官榷场的官员也认同这样。因为北辽人会说:三十万铁骑,兵发边境!”

“而如今,国朝的商贾也常说一句:二十万新军陈兵边境!”

“至于安南和大理,就更不必提了。不管是设在大理境内的矿城,还是国朝替大理整顿的内乱,在大理,国朝的商贾一直高人一等。”

“安南,因为两次南征,对国朝更是恭敬有加!当然,市易寺在这方面是公正的,也劝解国朝的商贾,不得嚣张!”

这……该怎样说呢,赵曦倒是忘记了从这方面去了解实力对比。

“妥善告诫商贾,万不可过激!”

还能怎样?所谓的公正,就是赵曦也不信。

只是,国朝真的很强大了?

第698章 朕是要灭掉西夏

接待来使的过程,也确实证实了富弼所说的话。

北辽、大理、安南,这三家的遣使,居然没一家要求觐见的。

也就是说,他们在心理上已经把自己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认为觐见宋国皇帝陛下,是一件很过分的要求。

看来,国朝确实是强盛了,只是自己置身其中,无法感觉到。

也是,多久没出宫了,真的脱离了现实了。

然而,西夏的使臣,却硬是要求觐见。

见到了边境陈兵的数量,傻子都看得出,这不是防御,这就是要战争了。

“宋国皇帝陛下,自政和年以来,我大夏不敢对宋国有一丝不敬。陛下生辰,各项礼品唯恐不合意,大宋节庆,歌舞奉贡不敢不尽心。虽不内附,时时臣于大宋。”

“中原受圣贤教化,大夏深受感化,请典籍、尊教化、重礼教,事事从大宋而为,皆不敢忤逆大宋。本以为边境和靖,两国相安,从此相敬如宾,不会再祸乱子民,涂炭生灵。”

“而如今,大宋陈兵数十万于边境,致使战争一触即发。敢问大宋皇帝陛下,此为何意?虽我大夏弱小,控弦之勇士千千万,从不惧战争。大宋挑起征战,后果可曾有过准备?”

前面一通话,说的赵曦还真的挺想赞叹的。几乎把他这个君王说成了让生灵涂炭的祸主,情理都说的很到位。可惜,真不该多后面的几句。

既然决定服软了,就老老实实的说些恳切的话得了,何必非要强撑?最后几句略带威胁的言辞,硬是把前面营造的那一点点气氛给搅和了。

要说服软就能阻止这场战争,当然不可能,好歹让在场的诸位多少有点恻隐之心也算。呢又算啥?本来略微升起的一点怜悯,被最后的几句话,彻底搞得反感了。

首节 上一节 886/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