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115节

李来亨看到路边已有很多闯军士兵布置的稀饭桶,知道经过长久的奋战、坎坷和挫败,闯军终于要一飞冲天了。

只要闯军在洛阳开仓放粮的消息,一经传出,河南局势必然会产生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星火即将燎满中州大地,释放出无与伦比的巨大能量。

福王王府是将原来的伊王王府扩充改建而成,差不多将一座洛阳城占去了三分之一。李来亨走近后,看见到处是雕梁画柱,金碧辉煌,忍不住向高一功叹气说:“这宫城中不知有多少亭台楼阁,单是一座房子盖成,加上里边陈设,花的钱就需要千百家中人之产。建成全部福王府,该花去多少银钱?该浪费多少民力?该使多少人倾家破产?多少工匠民夫被折磨死去?”

高一功也愤愤不平,切齿骂道:“崇祯皇帝天天哭穷,可光是他老朱家在全国的这几十处王府,单只这一项,就值得多少钱?这随便一处王府,便可代得辽饷、剿饷,何至于人心离散,民怨沸腾!”

李来亨看到王府前的空地上,有一大片血迹,便问李双喜:“双喜哥,宫墙前的血迹是怎么回事?那个吕惟祺便死在这处吗?福王呢?我倒很想看看,这头享誉天下的肥猪是个什么下场。”

李双喜走了两步后,回头答道:“我们本不想杀了吕惟祺,可惜洛阳百姓不让他活!至于福王,这头杀千刀的肥猪,或许除了崇祯皇帝外,便是朝廷的官绅,也无人不想将他立即杀掉。”

其实闯军将吕惟祺释放掉,并不奇怪。秦寇毕竟不是梁山匪徒,并不会采用宋江和吴用那般赚人上山的陷害计策。

历史上闯军攻破大同后,俘虏了大同巡抚卫景瑗,由于他薄有令名,李自成恳切地开导他:“我米脂一民耳,今日至此,天命可知,尔真好官,尔降仍用尔抚大同。”

过了三天,李自成见他不肯投降,爽朗地说,“尔真忠臣,我且驿乘送尔还家。”

卫景瑗却死心塌地要为明王朝“杀身成仁”,请求速死。李自成说:“我必不杀尔。”卫景瑗唯恐做不成忠臣孝子,自己跑到海会寺自经而死。李自成得报后仍然给了五十两银子,派人把卫的丧柩送回韩城老家。

其实闯军对于具有一定人望的明朝官员,一向是采取这种做法:即劝降不成后,不仅不杀,而且还送给路费,保护其返回老家。

只有对于那种名声恶劣的劣绅贪官,闯军才以极为酷烈的手腕进行拷掠。

但是对官绅而言,闯军拷掠一贪官污吏,就使得他们人人自危。反而闯军保护、释放那些有清名的官员,这种做法根本不入士人的法眼。

按李来亨的意思来看,像吕惟祺、卫景瑗这样的官员,根本没有善待的必要。这等官绅,即使闯军竭力拉拢,他们依旧不可能真心诚意地效忠闯军,一有风声草动,就会立即掀起叛乱。

李自成的手腕不是太酷烈,而是太宽仁!

“福王又如何了呢?”

“福王磕头如捣蒜,泥首求饶。咱们掌家已命令刀斧手,将福王拉到城头处行刑。砍头后,洛阳百姓全都一拥而上,要把福王的尸首分而食之。但掌家念在福王府一名忠仆拼命磕头恳求的份上,许其用一副薄棺材将福王尸首带走。”

“棺材现在还在福王府中!”

所谓闯军将福王和鹿肉,混做成一锅人肉汤“福禄宴”吃掉的事情,自然是谣言。

李来亨等小虎队众将,跟着李双喜和牛金星走近福王府后,一进去就在福王府长廊中看到了那副装载着天潢贵胄遗体的薄木棺材。

任你生前如何荣华,死后还不是区区白骨?

亿万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福王吝啬至此,究竟有何意义?

但李来亨还是冷笑一声,说道:“老掌盘的手段还是太宽仁、太怀柔了,福王这样的天下巨蠹,死后还能有一副薄棺材。可因他们叔侄而饿死于道的天下蚁民,多少人葬身他人腹中,不要说一具棺材,想留全尸都不可能。”

“说得好!只是掌家也说,咱们要同朝廷争夺天下人心,许多事情就不能做得那样痛快了。”

“刘师傅!义父!”

李来亨返身回顾,看到他的弓马枪棒师傅刘芳亮和义父李过,两人亲自到王府门口来迎接小虎队,顿感惊喜。

自从闯军冲出商洛以来,他也有很长的时间,没有和义父、师傅见过面啦。

李过还是一脸肃穆、冷淡的神情,他沉声说道:“来亨,听二虎说你在熊耳山中发展特别顺利。只是掌家的宽仁和怀柔,自有他的考虑,这点无需置疑。”

李来亨在义父面前,还是备足礼数,点点头回答说:“是我考虑不周,只是我想若咱们要拷掠官绅作为军资,就不能对官绅抱有幻想,认为用一些怀柔的手腕,就能博取士大夫之心。对士绅而言,我们拷一劣绅,就等同于和全部士绅宣战,怀柔恐怕也没有很大作用。”

李过对李来亨的这句话感到有些意外,他低下头想了一会儿,觉得有几分道理,但又觉得这不是眼下第一要紧的事项,便没有继续说这个话题。

刘芳亮则张开双臂将李来亨抱住,他又敲敲打打李来亨的臂膀,夸赞说:“让我看看你锻炼的怎么样了?”

“好小子!身材满结实的。看来这段时间你没有松懈,还是有在好好熬打筋骨、练习武艺,难怪‘李公子’的名声越传越大”

“亮哥……刘师傅,弓马枪棒的功课,我一天都不敢落下的。”李来亨笑了两声后把刘芳亮双臂推开,对义父问道,“掌盘呢?如今破了洛阳,有粮有钱,闯军在河南的名望大增。却不知道下一步的方略定了没有?”

“就等着你们来了以后,一起商议定夺。来亨,先同我们吃完祝捷的酒宴,然后就同大家商议此事。”

一听到要吃酒宴了,李双喜和郝摇旗都兴奋起来,李双喜还将他回洛阳路上收到的几份百姓请愿书交给李过,说:“回洛阳的道上,我收到好多百姓请求咱们掌家在洛阳称王的表章。现在到处都谣传咱们即将在洛阳建都称王了,咱今天也要做开国功臣了吗?”

李过接过表章,粗粗扫了一眼,有些哭笑不得道:“乱弹琴!攻破洛阳以后,虽然每天都有数千近万的饥民来附,但这等实力,守住洛阳都极为困难,还谈什么建都称王?全是没有的事!”

其实朱升“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三策,在明末传播很广,市井草民也都耳熟能详。所以历史上李自成一直到起兵十多年,占领西安后才正式建都称王,以时间来说,比之朱元璋还要更加“缓称王”了。

只是时势所迫,明朝崩塌之快,超乎所有人的想象;满洲兵力之劲,也远在北元之上,使得闯军在西安和襄阳的“广积粮”都在战败之后,反被清军缴获,成为清军得以马不停蹄追击李自成余部的本钱。

第128章 洛阳春光好(五)

牛金星很快就将小虎队的部众在洛阳城附近安置好了,李来亨便在庆功宴开始之前,带着高一功和郝摇旗等人,在洛阳城中又转了一圈。

过去闯营拷掠的工作,全由刘宗敏负责。但自从刘宗敏牺牲以后,这件差事便交给李双喜办理。李来亨心想,李双喜性情本就简单粗暴,又去负责拷掠的工作,恐怕会惹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但在洛阳城中转过一圈后,李来亨才发现李双喜的处事手腕也有很大进步。他以洛阳城中招降的一名书办邵时昌为谋主,找来衙门中不少能写会算的胥吏,将人员分做三起:一起人专抄粮食,一起人专抄银钱,另一起人专抄贵重东西。

每起人由一个总头目率领,称为哨官,出了错惟他是问。每一哨有若干小队,各有正副头目。每一哨配有两名书手、一名监抄头目。这监抄头目要认真督察,要使查抄的银钱和贵重东西点滴归公,不许私藏侵吞,也不许疏忽遗漏。

福王的粮食很多,大都是散装在仓库中,倘若不准备足够的麻包、布袋就没法运走,打开了仓库干瞪眼。

邵时昌就建议李双喜,开始在全城收集麻包、布袋等物。还怕不够,又差人去新安、偃师和附近各集镇、山寨去尽量收集。

福王的金、银、珠宝堆积如山,还有两间大屋子装满铜钱,因为年久,很多钱串儿都朽啦,一动就断。也是邵时昌给李双喜出主意,找来大批木匠,制作装箱,效仿官府往上边解大批钱粮折色银子的方法,很快就将福王的积蓄处理好了。

高一功是李自成的妻弟,同李自成的义子李双喜关系自然很好,他为李双喜的成长感到分外欣喜,赞叹说:“咱们起义以来,从没有破过像洛阳这样富裕的城池。大家对如何在这样的城市里,拷掠、征缴金银物资,也都没有一点经验。却没料到,双喜儿能够想到找邵时昌一班人替咱们做事,虚心采纳人家的建议,做得很对。”

方以仁是书生,不是军人。他没有骑战马,而是和此前牛金星一样,骑着一匹小毛驴跟在李来亨等人身后。

这位“黑秀才”听过高一功的赞叹后,心里反而产生别样的心思:李公子拥兵数千,已经是闯营中第一等人物,可他只是李自成侄儿李过的义子,如何同李自成自己的义子李双喜相比?

看起来李来亨和李双喜,关系似乎十分不错,两人感情也很真挚,可是……

首节 上一节 115/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