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257节

随即便亲上左良玉的座船指挥,本来藏在后方的剩余船队,也悉数投入战斗之中。为了预防刘希尧又以水鬼部队狙杀官兵,金声桓同样精挑细选了一批精通水性的壮士,使其赤膊持单刀,随时准备跳入河中,和贼寇厮杀。

这一次的进攻较之前那次试探性的攻势,不知道猛烈了多少倍。金声桓知道左良玉声东击西的策略,所以必须赶在城中守军调动兵力来援以前,确定毫无动摇可能的绝对胜局!

左镇二十万士马部众的未来前途,此时全部担在了他的身上。战斗到了这种地步,已经再没有任何计谋、战术的空间,而全成为了血肉、船只、火力的兑子。

资源在消耗,鲜血在消耗,官兵和贼寇的血肉之躯在消耗着。

守军似乎终于察觉到了官军这次攻势的不同以往,他们的炮火也较此前猛烈了许多倍,几乎是完全不再顾及火炮的生命周期,顶着炸膛的风险在拼命发射铳炮反击。数不清的铁子、弹丸,在河道上炸起扑天水花,冲在最前面的船只全被炮弹撕裂粉碎,帆布、麻绳、铁钉,散落满了在水中央。

金声桓冷着一张脸,面无表情,下令道:“座船冲到最前面去,诸舰俱发,誓死一搏。”

战船,还有那些被掠夺来的民船、商船,此刻全部涌动了起来。河道上像是被一座座飘动的木城所堵塞,千艘齐发,声势骇然,漫天的箭雨和铁制、铅制弹丸一起射到了南水门上。

一阵地动天摇,守军立时死伤无数,不断有人掉进水中。金声桓组织的水鬼部队,此时也顶着守军的攻势跳进水里,把那些挣扎着的义军士兵纷纷杀死。

眼看着攻势将要得逞,金声桓那张冷冰冰的脸上终于有所动容,浮现出了半分的喜色。可还没等他笑出来,守军便立即集中火炮,对着座船的方向猛烈轰击,恰有一颗炮弹正中樯橹,十多名官兵站立不稳都跌进了水里,金声桓自己也被飞溅起来的木屑划伤脸颊。

左镇的头号重将终于失去了他应有的冷静,守军的顽强是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这样打下去,真的有办法拿下南水门吗?

正在城墙之上的刘希尧,和金声桓思考着相似的问题。

这样打下去,真的能守住南水门吗?

他派去请求增援的使者迟迟未归,而南水门的守军已经所剩无几,还人人带伤。情况已经严峻到了刘希尧亲上第一线,都填不满战线的地步!

再没有援军,一切就都完了。

不过刘希尧比之金声桓,还是要更冷静一些。毕竟他是“流寇”的豪帅,在刘希尧的“流寇”生涯中,还遇到过许多比现在更危急、更惨淡的时刻。所以他的斗志没有丝毫动摇,依旧能够高效率地组织残兵守御。

只是……只是油尽灯枯的时刻也快不远了,如果一直没有增援的话。

刘希尧并不知道他的好兄弟贺锦做出了错误判断,他不知道,白旺也不知道,城中的援兵调动因此而迟缓。

局势千钧一发之际,还是随州领导班子里的第三人,随州牧陈可新最先反应了过来。他虽然没有上城墙参战,但在城中忙碌着调动物资,同样出力不小。刘希尧派去请求援兵的使者,半道就把这条消息告诉给了陈可新,陈州牧也是二话不说,立刻组织了几千青壮增援南水门。

这股生力军的抵达,使得形势骤然为之一变。

这些临时组织起来的青壮,虽然严重缺乏作战经验,也没有足够的兵刃和盔甲。可他们只要负责修补城墙、丢掷重物,就可以给攻城的官兵造成极大威胁,也可以让刘希尧腾出很多精力来。

“随州得生矣!”

刘希尧大喘气,金声桓就要闭气了。

“大事去矣?”

正在金声桓颅内缺血、双眼发黑之时,马进忠却又送来了新的消息。

“大将军下令,停止攻城!水师暂留大营,我和你,咱们两人带一万兵马留守大营,监视随州。大将军要率剩下的部队,撤围北上!”

“什么!?”

马进忠的话让金声桓感到难以理喻,仗都打到现在这种地步了,怎么突然要撤围了?

“这不是前功尽弃吗!”

马进忠苦笑道:“虎臣,事情糟了。夜不收在北面发现了几处流寇做饭的烟雾,根据多方探查的消息来看,闯逆极可能在北面埋伏了一支实力客观的部队。

如果不是意外发现那些烟雾,在咱们攻城的关键时刻被这样捅上一刀。虎臣,你从军这么多年,不会不知道这会是什么样的下场吧?”

金声桓完全被这个消息惊呆了,这个李来亨用兵怎么会这样的狠辣,这样的大胆?闯军不是只有二万人吗?他怎么还敢分兵埋伏在北面!

实在是太险了,如果没有探马意外发现闯军伏兵的踪迹,左镇确实有很大可能全军覆没。

“天不眷闯逆。”金声桓深吸了一口气道,“大将军英明,闯逆的伏兵兵力绝不会很多。现在撤围北上,先将这股伏兵歼灭,守军士气一定大受打击。只是现在水门的攻城已到最后时刻,要不要等我再拼一把,拿下它再说?”

马进忠摇了摇头道:“大将军认为现在主力无法帮你牵制守军,攻城时机已失。何况守军又新到那么多青壮上城增援,虎臣你真有信心攻破南水门?算了吧!就听从大将军的安排,退守大营,监视随州守军,不要让他们出城同伏兵汇合就够了!”

金声桓仰天长叹,确实,战机已失。

“罢了,退守大营吧!”

可怜数不清的官兵就这样死在水门之下,志在必得的一次攻势又以失败告终。现在金声桓也只能把希望放在北面,希望左大将军可以顺利歼灭闯军的伏兵。

伏兵人数一定不多!

马进忠、金声桓的猜测其实都接近了真相,左良玉的谋士董源便是如此劝说道:

“大将军,闯逆至多有二万战兵。在枣阳我们已经歼灭一部闯逆,再加上守城的兵马,这支伏兵恐怕至多两三千人罢了。不用将围城兵力撤下将近两万多人至多去对付吧!”

这个猜测建立在闯军只有两万兵力的基础上,董源自然不知道李来亨得到了贺锦、刘希尧、蔺养成三营近万战兵增援。

北上伏兵的兵力,也有近万人至多,而且全是精悍的骑兵和炮兵为主。苗里琛和蔺养成的步兵虽然稍弱点,但战斗力也算可观。

总算左良玉没有同董源一样往乐观方向设想,他心中的不安感越来越强烈,意外发现的这支伏兵,让左良玉不断落实着自己的猜想。

难道革左五营已经不在武昌那边了?

他不敢托大,宁可放弃攻城良机,也要把攻城的主力部队撤过来,先把闯逆这支伏兵全部解决掉,再掉转头回去攻城。

如果野战顺利,守军士气一定也会大跌,到时候攻城也更容易一些。

左良玉全身披挂铁甲骑上战马,他有一种预感,这场野战可能是会比玛瑙山更重要的一场战役。

“不,李来亨是贼中剧狡剧猾之徒,决不能以常贼视之。攻城兵马,除马进忠、金声桓二部留守大营监视守军以外,其余各部,悉数随我北上应敌!”

副总兵李国英也骑上战马,他对闯军的兵力进行了多番分析,对左良玉说道:“随州守兵似不满万人之数,如此算来,闯逆那支伏兵极可能有七八千之数,不可轻视。”

左良玉点了点头,他也认可这个数字,所以才决定调动尽两万大军北上应敌。

首节 上一节 257/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