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341节

“袁将军单骑来归,真是好比关云长爷爷一般的人物,咱们的制台大人,干嘛就要把他给枷起来呢?”

袁时中已经被逮入了侯恂设在徐州校场旁的军营里,军营外围则很有一些闲散的标营家丁议论纷纷,大家都对侯制台的做法深感疑惑和不解。

有人掰着手指,一边唉声叹气,一边说道:“闹不明白、闹不明白呀,侯老爷这一发癫,咱们全都要跟着完蛋。我看徐州也是没几个兵能打仗了,咱们哥儿几个再不找条出路,那不是死在东虏手上,就是要死在闯寇手上啊。”

另有一人则啪的一声拍桌道:“嗨!还说什么呢!现在谁人不晓得侯老爷家里那位公子栽在了归德城里?他老人家如今非要杀了袁时中报仇雪恨,咱们又上哪里说去!”

“这叫个什么事儿呀?闯贼把制台大人的公子杀了,又关袁将军什么事?制台大人怎么这样地不明事理?还不如市井屠夫啊。”

围成一圈儿的标营家丁们,要么是在唉声叹气,对徐州的前途感到了无希望;要么就是在指摘侯恂的做法,完全顾不上什么上下尊卑之别;还有一些头脑活络的人,则已经开始盘算起了后路,准备弄条船,赶紧走运河逃去南方。

标营家丁都是这样一幅样子,徐州的守军主力就更加不像话了。

这样的一派惨淡景象,也难怪了侯恂没办法找上李来亨这个正主报仇。只能欺负一下失去了所有军队的袁时中,冲着这个对待朝廷忠勇一心的悍将无能狂怒。

侯恂对标营的战斗力很不放心,所以他才加倍地笼络于永绶和高谦两人。这二位,虽然的确是抛下了友军的刘肇基,阵前逃亡擅自跑了回来,可架不住他们手里有兵啊!

而且就侯恂的观察来看,于永绶和高谦这两千部队,虽然也谈不上多么精悍善战,但比起自己这支标营部队来说,还是能打的多。

现在徐州的形势已经是风雨飘零,什么时候让东虏,或者是叫闯贼攻破,都只是一刹那的事情。

真到了那个时候,侯恂就只能指望于永绶和高谦能护住他,把他救去南都。

至于在以后的事情,侯恂想到徐州如果都被攻破了,那么漕运断绝、南北隔绝,崇祯还不一定有办法处置到他呢。

所以侯恂这才会突然升起一股复仇之志来,准备在从徐州撤离以前,先在袁时中身上好好泄泄自己心头的这股无名火。

“此辈无赖之徒……哼,贼终究是贼!”

袁时中被标营士兵逮到校场军营以后,侯恂就把命士兵把他绑到了一根柱子上,使人以沾水的皮鞭反复抽打。

此时正是秋后微寒的时节,这一鞭接着一鞭上去,袁时中登时就被打得不成人样,浑身皮肉绽裂,鲜血横流。

他已经有好几个时辰没喝过水了,嘴唇起皮龟裂,嗓子里发干,勉力说出的一句“我无罪”,也只有旁边行刑的那名士兵能够听清楚。

抽打袁时中的那名士兵,听到他再三说出的“我无罪”以后,心中也忍不住升起一片恻隐之心来。

可是侯恂百般催促鞭打,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听命而行。于永绶和高谦都坐在侯恂的一旁,高谦刚刚给侯恂献上了一部他的《守汴日记》,书里大肆鼓吹他是明军防守开封的首要功臣,又大吹大擂高谦自己如何擅长对付闯军。

侯恂对高谦这部文采洋溢的日记,并没有全盘相信。只是眼下徐州时局危殆到了这样的地步,他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将最后一线希望寄托到了高谦的身上。

于永绶虽然军阶官位高于高谦,但是如今他手头兵力也没有高谦多,所以也刻意吹捧高谦道:“高将军对闯贼的战法了如指掌,我看闯贼若真的敢来攻城,咱们一定能够重演守汴之战的成功,力挫闯贼于城下。”

“咳、咳。”

侯恂咳了两声,守汴之战虽然打得还算不错,坚持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可开封最后还不是让闯贼给攻破了?

何况守城的巡抚李仙风最后自杀了,巡按高名衡也致仕退隐,只有一个推官黄澍在那以后倒是步步高升起来,虽然失守了郧阳,可听说他逃去汉中以后,又得到了孙传庭的重用。

自己可不想做李仙风和高名衡呀……

最好,最好还是能像黄澍一般。既保住性命,又能升官才好。

侯恂对自己在官场上的仕途浮沉,倒也没有太多的想法,他只想能够进到内阁,安稳地混上一年辅臣,然后就去南都隐居吧!

儿子也死了,归德老家也被闯贼占领了。

自己就剩下这么一个去南都优游林下的打算,老天爷总不会也不允许吧?

“哈哈哈。”高谦听了于永绶的话,则哈哈笑道,“好、好,只要徐州城军民一心,所谓上下同欲者胜,闯贼亦非三头六臂之辈,只要我们自己不出错,那不要说是李来亨,就是李自成亲来也是拿不下徐州城的。”

“嗯……”

侯恂喝了一口茶水,他看袁时中已经被打得半死,自己的气也消了一小半,就准备下令一刀把袁时中砍了。

然后侯恂就打算跟着于永绶、高谦二位将军,不和史可法商量一句,自己先行开溜了。

“小袁贼此獠亦实在可恨,徐州官兵云集,为什么会遭逢徐州大败?还不是因为此贼从中作梗,他就是闯贼的奸细,转为里应外合夺我徐州城而来。等咱们先去南都以后,若南都同仁有什么异议,我便将袁时中这颗头颅亮给他们看。”

侯恂甚为剿总督臣,在闯军大胜、官军大败的当下,又岂能临阵脱逃呢?

他真要逃去南京,朝廷肯定是要对他严加惩处的。

可是侯恂的思考角度却不一样,在他看来,等自己“胜利转进”以后,史可法肯定是没法守住徐州的。

徐州沦陷,那么南北交通就会断绝。朝廷就算真要惩处自己,短时间内也不一定能够办到。

而且只要徐州沦陷,史可法等人死掉,谁又能说他侯恂是临阵逃脱而非胜利转进呢?他手上可还有一颗大贼渠的首级作证!

袁时中好歹也是闯营内部的一个小诸侯,也算得上是此时天下闻名的剧贼。

即便南京的那些官员对他来避难有什么异议,那也可以靠于永绶和高谦的兵马,再加上这颗袁时中首级糊弄过去吧?

“制台大人,军营后面走水了!”

第386章 峨眉峰李远

侯恂的算盘打得倒是很好,他甚至都做好了逃亡南都的准备。到时候天下形势的发展,若真的和侯恂预料的一般,只要南北隔绝,他凭借袁时中的首级和于永绶、高谦的兵马,无论如何也都可以在南都同仁之中据有一席之地。

大明虽然快走到最后的时候了,可只要自己把握好时机,未尝不能成就一番谢安的事业。

这时候家丁突然传来军营起火的消息,各怀着自己一番小心思的侯恂、高谦、于永绶三人,俱是一惊。

值此关键时刻,必须避免一切意外的发生。

侯恂赶忙起座,细细询问道:“是何处走水?快组织人手去救火,这种事情还要我来教吗?”

小兵惴惴不安地跪在地上连连认错,接着小声道:“起火不久就有城内救火兵丁夫头来帮忙,想来事情不至于严重,只是总要知会制台大人一声。”

首节 上一节 341/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