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420节

若三万尽赤……

张皮绠不敢想象这种情况,现在李自成还没有完全平定西北。如果这三万兵马全军覆没,那么仅靠李来亨手上的五万人,是绝对守不住冀南一线的。

如此,张皮绠就很必要马上去通知李来亨,做好一口气撤回河南的准备。

他一手扶额,为闯军的未来感到焦虑。但固关的守军,却为张皮绠讲述了一个虽然称不上乐观,但总算也还有一丝希望的新形势。

固关守军和逃到此处的溃兵,都有一部分人亲自参与了发生在雁门关附近太和岭的那场激战。田见秀率领着闯军三万多人的山西驻军主力,意外遭到明清联军早有预谋的伏击,孙传庭提前抢占各处要隘,密布枪炮,回环轰击,闯军猝不及防,一时间伤亡惨重。

但这支军队毕竟多为精兵,虽然在兵力上和枪炮数量上,相对于当面的敌人都处于绝对下风,田见秀本人又并非一员出色的战场统帅。

可是关键时刻,姜瓖奋勇作战,他不愧是明军中有数的边军宿将。在闯军遭到突袭阵脚大乱的关键时刻,是姜瓖为田见秀出谋划策稳住中军,当孙传庭结束枪炮轰击,改由多尔衮率部强行冲击闯军主力的时候,又是姜瓖部下的一员小将王辅臣于乱军中冲突奔驰,十荡十决,勇猛无俦,抵挡住了八旗兵的第一波猛攻。

这使得闯军得以收拾兵马,在促狭的山道内勉强调整态势,避免了第一时间就被明清联军击溃的危险。

就连张皮绠在听到王辅臣于乱军中突驰冲杀的勇猛事迹以后,也禁不住赞叹了一声:“好勇猛的一员骑将,简直比得上三国时的吕奉先了。”

但明清联军本来就有高达五万多人的兵力,在大同之战以后吸收刘迁所部明朝边军的投靠以后,总兵力更是达到了七万人之多。

如此相比,田见秀的三万兵马,实际处于绝对下风之中。更何况闯军是遭到敌人有预谋的埋伏,在天时和地利上都没有取得优势,丧失了先机,一度被孙传庭指挥铳炮部队杀伤无算,士气因而受到巨大打击。

即便姜瓖和王辅臣一时奋勇作战,稳住闯军战线,也只是使得闯军没有马上崩溃,根本不能扭转胜负。

激战之中,多尔衮亲自率部自山坡上冲下,猛攻闯军侧翼。闯军将领田虎竭力抵抗,又组织步兵架铳射击,试图阻遏清军的攻势。

但是闯军老本兵马对于八旗兵的凶悍勇猛没有心理准备,因为楚闯在砀山的胜利,使得田见秀也好,任继荣和田虎也好,心里都没有把这些辫子兵当成多么可怕的强敌。

结果在和多尔衮接战以后,立刻就因为兵力不够雄厚、战线过于单薄,为八旗兵连续冲破数条防线,致使全军动摇,局势大坏。

据固关的闯军将士所说,清军对闯军侧翼发起的猛烈冲锋,对闯军造成的直接杀伤倒是没有多少。可是乱战之中,奉命指挥闯军火器部队的大将田虎被八旗兵一箭射中脖子,落马战死。

他的死亡给了闯军的士气又一致命打击,造成中军大乱,八旗兵趁势突袭,最危险的时候几乎冲到了田见秀的面前,夺取了闯军中军大纛。

好在山谷狭窄逼仄,除了令闯军难以机动以外,也限制了明清联军更进一步发挥兵力上的优势。关键时刻,姜瓖带领旧部弃马步战,拼死挡住了清军剩下的攻势——这点颇让张皮绠感到意外,因为他向来敬佩李来亨的判断力,心中早把姜瓖当成了一个特别不可靠的人物,没想到姜瓖居然如此奋勇。

不过即便,田见秀终究不能挽回胜局。闯军虽然在挡下清军攻势以后,竭力向北猛攻,试图冲破孙传庭布置兵力最弱的正面防线。

但由于这时候跟随在孙传庭身边的秦军诸将,如高杰、李成栋之辈,亦皆一时骁悍。双方在太和岭附近打成了血肉纠缠的消耗战,闯军兵力备极劣势,屡屡不能冲破包围网,后方又遭到多尔衮收网攻击,全军死伤惨重,最后只有约一半人马逃出重围,过定襄退回太原。

但明清联军马不停蹄,沿途继续追杀。田见秀本来还想在太原北面州县设防,但由于雁门之战伤亡过于惨重,沿途又陆续被联军追上几次,造成更大伤亡。

等到他逃回太原的时候,三万多人的精兵,仅仅剩下了约一万人而已,此役阵亡之众,实为李自成起兵以来最为惨痛的一次。

听罢这些消息以后,张皮绠对田见秀的军事才干大感无语,但他同样庆幸道:“至少没有全军覆没!剩下一万兵马,至少能够守住太原几日……我想这段时间,闯王大军就是爬,也该爬回山西了吧?”

第470章 天已厌弃我家

春风拂过,却没有给北京城带来一丝初春的温暖。明清联军在白沟河惨败以后,丢下了二万具遗体,仓惶北蹿,除了辅国公博和托向东突围控制住了河间府府城,大军全部行动,都以失败告终。

从砀山之败再到博野城和白沟河、白洋淀之败,阿巴泰一手埋葬了多少满洲人的勇士?当他带着清军残兵撤回武清的时候,终于面临到了皇太极的怒火。

“贝勒……流贼奸猾,超过我们所有人的预计,并非你用兵的过错。”

范文程向宽解阿巴泰一句,但阿巴泰自知自己屡战屡败,害死了那样多的满洲人,不论于国于家,都再没有什么继续安于其位的可能性了。

只是当阿巴泰想到儿子博和托的长进,想到他突围到河间府的一段高光表现时,终于流露出欣慰之色,笑道:

“范学士,我害死了那么多旗人,大汗没有立即杀掉我,已经是因为兄弟之故法外开恩了。可是不用你说我也会知道,现在盛京一定是家家戴孝,谁家里没有一个父兄因为我的无能被害死了?即便大汗不杀我,我又有什么脸面回去盛京。好在博和托长进许多,再不需要我处处盯着他了。咱们大清国的事情,还没有完呢……范学士,剩下的就看你了。”

“唉……大汗总会给贝勒留一份情面的。”

“大汗不欲我死,国人还能容我吗?”

范文程再不多言,准备送别阿巴泰,这时候一队哨骑奔回营中,留着辫子的满洲探骑下马给阿巴泰、范文程两人回报道:

“大兵已经叩关!”

阿巴泰和范文程二人先是相顾无言,继而皆大笑起来,阿巴泰将辫子一甩,感叹道:“白沟河之败,是我国家草创以来最惨痛的失败。大汗只能用我的人头平息众怒了!”

范文程则说道:“正因为有这一败,我国家大军才有借口继续入关。崇祯皇帝……明国朝廷若不想闯军趁虚直捣北京,就只好允许大汗提兵入关。”

“不错!数十年来不能轻越的关墙,今天明国人却自己为大清打开了!”

“明国人若不开关饮鸩止渴,就要等着被小李贼一剑刺到京师了。”

白沟河之战明清联军惨败以后,阿巴泰退往武清一带,吴三桂等关宁军诸将更是直接退到了北京城近郊。一时间畿辅之间,到处是溃兵逃亡劫掠,由于孙传庭在大同、雁门战胜闯军田见秀部的消息,还没有传回北京,因此一时之间,闯军即将攻入北京城的消息,马上风靡都中。

崇祯以下的官员勋戚们,无不闻之心惊胆战。大家都已经听说了前屯镇总兵官李辅明“败死”的消息,关宁军遭此重创,已经很难对抗敌人,而被明廷给予厚望的“神兵”清军,居然同样战败。

皇太极本来就在关外积极聚集兵马,他的本意是在多尔衮、阿巴泰取得一定胜利以后,立即挟战胜之威,率领大军叩关,逼迫明廷割让关墙之地。现在虽然由于阿巴泰用兵失策导致清军惨败,但也使得北京城出现了空虚无备的情况,皇太极趁机率兵抵达山海关附近,并不攻城,而是遣使至京,以率领更多兵力入关助剿为名,要求崇祯皇帝立即开关。

多年来清军对明廷造成的心理压力,经过白沟河一战以后,就将闯军塑造成了一种加倍可怕的敌人形象。

特别是在砀山和白沟河二破清兵的李来亨,更加具有了一种神秘不可测的形象。

朝堂之上,不管官员勋贵们内心的想法是怎么样,不管满朝文武百官有没有人已经开始准备私通流贼。但整体而言,大家口头上还是在痛斥流贼的狂悖,对于凶悍难当的小李贼,也是多加丑化。

但是在民间,本来在河南就已经蔚然流行的“李公子”传说,经过白沟河之战以后,更在京师大为风靡。

多数百姓对于明廷和闯军,并没有抱持非此即彼的激烈观念。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即便闯军打入北京城里,那也不过是一次普普通通的改朝换代,没有什么需要多加担心的地方。

大家反而是对李公子的传说更感兴趣——这一点当然也有闯军红队和恳德记幕后操作的影响。李来亨的麾下本来就有一位说书界的宗师柳敬亭在,他算得上是恳德记的元老之一,柳敬亭虽然年岁很大,不便亲自行动,但他的许多门徒弟子,已经活跃在了北京、西安、太原、南京、苏州等地,以说书形式给天下人宣传着李公子的种种传说。

为了避免官府的追查压制,闯军当然没有直接宣传李公子如何兴仁义兵的故事。在多数以中原剿闯为主题的说书故事里,官军依旧是主角和正派,闯军依旧是配角和反派。

但李来亨的人物形象却渐加丰满,他虽然是逆贼,可在评书里父亲却是被朝廷罢官的尚书,啸聚山林的原因也是因为被红娘子强行劫走。

在这些极富有传奇色彩的刻意宣传之下,京师百姓对于白沟河之战的胜利者小李贼李来亨,已经充满了十足的兴趣,人们口耳相传的李公子故事也越来越多,并且越发正面。

首节 上一节 420/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