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460节

自从他潜伏到北京以后,在京师首善之地里见到的种种情形,满城的辫子兵自不必说,清军强行驱逐小半个北京城的无数民家,霸占大量民宅供八旗兵居住,这都算小事。

据张家玉所言,清军在怀来宴上暗杀孙传庭以后,甚至还下令要求关宁军和秦军官兵,全部剃头留辫,“以辨忠奸”。只是因为秦军官兵多次骚动甚至哗变,皇太极鉴于大顺军还有十几万军队布置在山西和北直隶的中部,清军实力有限,必须借用明朝官军的力量,才能够消灭最主要的敌人大顺军。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太极才收回成命,允许明军士兵继续留发。但是等到清军进入北京城后,皇太极控制崇祯皇帝以后,又一次认为大局在握,有意令北京市民剃发,这一次命令还未正式下达,就因为消息提前传出,畿辅附近数股明军突然突围南下投奔了驻扎在真定的李来亨,还有一些地方民众揭竿而起,给了皇太极很大震动。

皇太极见到清军毕竟只是以诈变的手段控制了北京朝廷,论绝对实力,还不足以制服天下。他知道自己操之过急,这才以崇祯皇帝的名义下传诏书,声称前日要求剃发,仅限于军中,又称即便军中官兵,不列入东师八旗名额中的官兵,还是照旧束发,悉从其便。

但陈子龙和张家玉都明白,这只是因为实力对比上,清军还没有掌握绝对的优势。

皇太极还顾及着大顺军的兵力,一旦皇太极在华北的决战中取得胜利,剃头之事……势必会波及天下。

张家玉想到了洪承畴的那剃得干干净净的光头,陈子龙则想到了他在徐州附近见到的许多万人坑,特别是被屠戮一空、化为废墟白地的兖州府。

两人心中,同时升起一股可怕的寒意。

张家玉最后握住陈子龙的手,推心置腹道:“三爷……江南虽然尚在,可依我看来,福藩和潞藩相争,江南广大富庶,劲兵却连千数都无,不足以为中兴之本。桂王继统于西川,借献忠之兵自保一方可以,可进取根本无力。

现在天下局势其实已经非常明了,无非顺清相持角力,谁能胜负,谁就能席卷天下。我虽不属贵军,可是要在顺与明两者之间择其一而要之,则顺亦中国之人,我岂有舍中国而就外夷的道理?

所谓夷狄之有君,不若中夏之无也!

此时大顺欲争取天下人心,则如范景文和周凤翔这些死于王事的殉难忠臣,亟需为明恤赠之,此又不惟为明恤赠,而是为大顺恤赠,争取人心;

除范景文、周凤翔以外,刘宗周、黄道周等天下士林领袖,大顺也亟需为明隆礼之,这同样不惟是为明朝隆礼之,而是为大顺树立隆礼天下士人的声誉。

殷人从周,天下多少人愿学孔子?当此多方多士,尚在危疑惊异的时候,再没有将明朝旧城旌而别之,刻书传布四方更好的办法了。”

陈子龙明白张家玉的用意:“得一仁人以收拾天下之心,胜却精兵十万可知也!”

第518章 谁是狗

京师花草盛开,街市虽然萧条,但是南风微微来,还是让李建泰稍微喘了一口气。

他知道北京城里许多人首鼠两端,这座大明朝的首都,现在暗流涌动,不仅是满洲人,吴三桂等等投靠了清军的明军大将,还有那些依旧效忠于崇祯皇帝的大臣们,或许还有南边闯贼的人?

八方风雨,汇集北京。

皇太极能够安然处置好都中局势,这样快便整合好了明清联军,把本来各怀心思的联军将领们裹挟成一条麻绳,快速南下。

这一点,李建泰即便内心深处对满洲人又惧又恨,也必须承认,皇太极的手腕确实高明非常。

大明的圣天子崇祯皇帝,与满洲人的天聪汗相比……

李建泰恍神一惊,他把官服下摆提起,快步走入宫中。宫门外依旧是剃着辫子头的八旗兵把守,虽然清军调动了大量兵马南下,但是宫中禁卫依旧异常森严,李建泰没走一步,都能感受到满洲兵如剑锋一般尖利的目光,好像要将自己刺成碎片。

“光司马还在宫中啊。”

李建泰擦了擦自己脸颊边上流淌下来的冷汗,看着从台陛上走下来的光时亨,心里产生了一点微妙的感觉,光时亨身为新任的兵部尚书,居然还在北京城里吗?

他本以为光时亨这样卖力地巴结满洲人,又是曾经博取天下清名的大名士,应该会被皇太极特别器重才对。

没想到皇太极虽然将光时亨提拔成兵部尚书,这种关键时候却没有带他南下。

光时亨显然心情也略为不悦,他只是随意地拱拱手,向李建泰问好说:“复余今日入宫,有事办理否?”

如今六部大臣之中,也只有少数身兼内阁辅臣的重要人士才能入宫,部务大多停办。也难怪光时亨发出这样的疑问,李建泰知道皇太极已经将崇祯皇帝带走“御驾亲征”了,如今宫中空悬,并无什么重要人物,洪承畴、范文程、宁完我等清国的内院学士也多随从皇太极离开了北京,李建泰突兀入宫,确实显得奇怪。

“我……府上又遭人丢了狗粪,现在京师守军少了很多,巡防不似前几日那般严格,刁民生事者愈来愈多,只有在宫中,我才能稍微安心些。”

李建泰身为明朝的东阁大学士,白沟河大战以前,他作为朝廷派在吴三桂兵马中的督师,却没有为倾覆的朝廷殉身。不仅在怀来之变上坐视吴三桂发难,更在清军控制北京以后,甘愿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成为了皇太极的一条狗。

现在京城清军守兵减少,夜间就常有一些泼皮无赖将狗粪丢入李建泰府中。他自己也知道自家事不能声张,只好忍气吞声,之前因为有大量八旗兵在北京城里巡街警备,情况还好些,现在清军大多跟随皇太极南下,李建泰就更不敢说些什么了。

光时亨轻蔑地一笑:“哼,不过是一些泼皮罢了。等到陛下凯旋回京,我自当为复余上奏一表,请陛下严查这等乱我两国亲善提携的逆贼乱党。

复余,那你就在宫中休息休息。这些泼皮……哼!也就是现在大战在即,我不愿意多生事端,不然还是应该立即请满洲兵剿洗一番。”

李建泰赶忙劝道:“这就大可不必了!大司马竭力维持两国兄弟邦交,若动辄就去请满洲兵,满洲人必以我等为无能。”

光时亨本来也就只是说说,满洲人何等贵重,岂可为肃清一些泼皮无赖就轻易出动?他挥挥袖子,不再多言,径直拜别李建泰出宫了。

李建泰终于放松下来,他不是一个性情坚毅的人物。崇祯皇帝陷于软禁之中,北京城落在了皇太极的手里,近来天下新的剧变,已经给李建泰脆弱的神经造成了空前巨大的压力,他这种压力再增加一点点,自己一定会疯掉的。

“陈演和光时亨都在宫中办公……清国内院学士也在宫中办公,必有文牍遗留。”

李建泰知道皇太极此前在北京宣布要百姓剃头之事,乃是洪承畴出的主意。既是给清军将来真的推行剃发之令铺路,也是借着皇太极收回成命、处死好几个要求剃发的官员之机,安大明官绅军民之心。

果然,皇太极只不过杀了几个主动剃发的明朝官员,现在北京城里虽然还是对清军持有不小的敌意,但比起满洲人刚刚进城的时候,已经减弱了很多。

皇太极很清楚他手里最大的一枚筹码,就是崇祯所代表的朝廷威信。

这等枭雄,肯定会把这一枚关键筹码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李建泰深吸一口气,他现在还是明朝的东阁大学士。虽然说清军的重要机密,只有满洲人自己的内院大学士能够看到,但是李建泰身为明朝辅臣,同样可以接触到一些价值较低的文牍。

依照李建泰的估计,皇太极这一回南下,总动员的兵马约有二十万人之多。一线可以投入的战兵,或许也将在十六七万之谱,发动的辅兵和转运民夫之数,更数倍于此,估摸算上辅兵和转运的民夫,皇太极空国南下,军势足可以实称五十万而毫不过分。

五十万兵马,真可谓空国出击了。

皇太极这样短的时间,就能整合好清国和明朝北京朝廷现有的全部资源,整合出这样一支近世百年以来所空前绝后的大军,确实让李建泰升起瞠目结舌于高山巍峨的感觉。

要知道崇祯皇帝富有天下的时候,甚至不说崇祯皇帝,在万历全盛之天下时,明朝也极难动员起这样庞大的作战能量。

当然,这也说明着皇太极的志在必得与穷兵黩武。

满洲人以一区区的辽左幽燕之地,将民力榨取到如此地步,此战只要败北——不,甚至不需要败北,只要皇太极不能够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空前胜利,恐怕清国,还有在清国羽翼之下的北京朝廷,都将要走向土崩瓦解的道路了。

毕竟现在的北京城里,粮食问题已经愈发严重起来了。

首节 上一节 460/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