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496节

而左光先和马科这些正途出身的明军武将,想得就更简单一些了。他们都是西北边军的将门世家出身,庞大的宗族家眷都在陕西,人可以走,祖宗桑梓却不能走。所以只要大顺控制着陕西,左光先和马科就一定会效忠这个“新朝”。

此时大军卷甲而行,烟尘滚动,李自成轻轻挥手,高举起马鞭,指着真定城的方向大笑道:“快要到真定了吗?卿等加速行军,先赶到真定破围入城者,赏功通侯!”

先锋军主帅张鼐当即便驭马飞驰,回应说:“臣等在土门关已破了狗鞑子一股兵马,不过如此!万岁许臣一次,让臣领御营宿卫精骑前出,先行至真定城下袭扰狗鞑子的围城大营吧!”

李自成的御盖之下,牛金星、李友、吴汝义等诸将全部为张鼐的英勇而欢笑起来,气氛雀跃,显露出大顺军全体上下文臣武将们,志在必得、得在必胜的战争信心。

只有在雁门之战中跟着田见秀、姜瓖吃过亏的任继荣,稍有犹疑道:“陛下,满洲兵颇为强劲。关宁军也是明军中少有的一支精锐,依臣看来,即使是关宁军都比大顺军从前征讨过的秦军精锐还要厉害一等。何况满洲兵屡屡打败关宁军,又比关宁军还要厉害一筹。这一回鞑子也是空国出击、倾巢而动,咱们大顺军实在不能轻敌啊。”

一贯持重的李过也保持着一张严肃的面孔,说:“我大顺朝国家草创,立脚未稳,这一仗只能胜,不可败,如果战败,或许人心浮动,就将很难在北直隶这里立稳脚跟了。万岁,臣知道人只有一条命,死者不能复生,臣一人是不怕死的,可是这里尚有大顺军精华甲士十万人,万一敌人防备森严……我只怕将士白白枉死。”

牛金星则呵呵笑道:“荆侯多虑了。今日一战,的确将是一次决定两军胜负,乃至于天下归属的大战。清军能够令明朝为之困顿几十年,肯定也是一支强悍的劲旅。可正是如此,我们才绝对不能错失此次良机。

我没有亲眼见过满洲兵,但想来他们也只不过是血肉之躯。人人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既不是三头六臂,也不是铜头铁额。现在满洲兵顿兵真定城下,屡屡不能攻克,士气已经挫伤,体力也没有得到充分休息。

正是因为圣驾御驾亲征,才会得到这样的天赐良机。只待我大顺军扫平东虏,北上收取燕云,而后再次第削平川蜀、江南,其实也不过是传檄之力而已。”

李过的意见持重,牛金星的分析也很有道理,李自成最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宋献策——宋献策精通奇门遁甲之术,不管李自成对于手下的十万精兵有着多么强大的自信力,这毕竟将是一场卷入数十万人参与的明末最大规模会战,永昌天子在最后时刻,还是希望能够依靠天命坚定自己的想法。

宋献策心中始终漂浮着一层不安的阴影,他只好咬牙说:

“万岁,北直隶一带一到夏天,必吹东南风。风卷残云或者是胜敌之状,可也可能变得转胜为败的一种契机……还请圣驾务必小心风向,我军布阵时应该避免面朝东南方向。”

李自成点点头,他对李过、牛金星还有宋献策等人的表现都很满意。知道他们没有因为大顺已经开国封爵,而沉溺在荣华富贵之中,而是依旧保持着强烈的进取心和审慎的冷静。

其余的陕北元从大将们,这时候也纷纷强调自己的雄心壮志,不久前才从西北带领援兵赶到太原的党守素,便毛遂自荐说:

“今天势必将有一场恶战!万岁,臣和义侯亲如兄弟手足,义侯既为先锋,臣也不愿意退缩在后,还请陛下允许臣率部与义侯同进退。不管满洲兵有多么厉害,只要我军的鼓声不止,前边纵然有刀山火海,臣也不会皱一下的眉头!”

党守素这一番话铿锵有力,让李自成都感到心潮澎湃。永昌天子终于下定最后的作战决心,他挥动马鞭,沉声道:

“很好!你们每一个人都很好!这才是大顺,这才是我们的闯军!

今日一战,事关重大。东虏明军的精锐和主力,全部都在真定城下,前面探骑送回军情,说敌人已经把主力兵马从真定城下撤到了获鹿,把大军摆在了咱们通往真定城的必经之路上——这是给咱们打出邀战牌来啦!

许多年前,我们在汉水突围的时候——嗯,当时和我们打仗的左光先,现在也是大顺的秦安伯了。那时候是刘宗敏带头突围,当时有许多人就地投降,可是刘宗敏却和朕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他自己是宁愿做断头将军,也绝不愿意做投降之人的!”

张鼐听到这话,马上叫道:“我们志在必胜,怎么会投降呢!这真是笑话!”

“哈哈哈,张鼐说得对。我们志在必胜,怎么会投降呢?”李自成笑了一会儿后,又严肃道,“刚刚在土门关休整的时候,朕小憩了一会儿……朕又梦见了刘宗敏,他说他很想念我们,但现在天下还没有全部太平,刘宗敏便觉得还不是时候见朕。朕于是答应他,等到二十年以后,我们还天下一个不下于洪武、永乐的盛世以后,再带着咱们米脂老家的清冽酒水去见他!”

“今日一战,事关天下。我既然已经答应了刘捷轩,答应他二十年后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天子无戏言,今日之事,岂能论败?诸军将士都看好朕的这柄黄伞吧,它会一直立在军前,直到东虏被我们彻底打垮,彻底消灭为止——

今天开战以后,临阵退却者,畏惧不前者,不管过去立有何等显赫的战功,也不管跟随了朕多长的时间……只要临阵退缩,自权将军、侯爵以下,一律在阵前立即斩首!”

第561章 红衣发熕之神

湖广大疫,三楚的老本兄弟们万分注意啊

===

御营宿卫的铁马长流始终向前涌动,张皮绠也抽调了一部分井陉关的守军跟随张鼐出战。顺军先锋兵马,约有一万余人,基本上都是以骑兵为主,他们先行赶到获鹿战场,既担负着开道的任务,也同样要负责查探敌人的军情,好避免主力大军仓促行军中不慎中伏的情况出现。

大军越靠近真定的方向,地势越发平坦。从井陉道上仅能容数人并肩通过的峡谷,不断开阔起来,到达获鹿附近的时候,除了少数的小土丘以外,基本上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大地一览无余了。

远处烟尘阵阵,夏风吹拂以后,景象几乎赶得上深秋时节的陕北高原。

张皮绠很小的时候,曾经跟着自己那已经死去不少年的老爹在边地放羊。他印象里幼时好像见过这般的场景,秋天的陕北,朔风高扬,深沟里的黄土和来自北方的沙砾就会被一起卷到空中,变成一道偏着淡黄色的风暴。

人们即便捂住口鼻,也很难避免自己一不小心吸进去一大口的尘埃。

在张皮绠的记忆里,沙尘从遥远的地方吹来,停驻在乡里的故土上,留下片片黄色的痕迹。狂风造就了西北边地的强悍民情,风沙塑造了边民们艰苦耐劳又雄壮豪阔的作风。

他记忆里陕北那些独特的一草一木,那些尽搜世间溢美之词都不能描述其十分之一的故土光景,这时候好像突然重现在了获鹿战场上。

先锋兵马的宿卫铁骑里面,虽然只有很少数的一部分是李自成当年的元从部下,但剩下的人里,一样有着大批大批士卒的籍贯来自陕西三边。

他们要么是边军出身,要么就是和西北边军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边民出身——这就和李自成、李过、李来亨,都是相同的。

“张皮绠……怎么样!中营亲军的威武,是你在南方从来没有见过的吧!”

张鼐奔马于前,耀武扬威不止。张皮绠对于这样一个突兀的问题,只好回答说:“陛下亲将大兵,兵马之众,当然盛于左营。”

张鼐没有把张皮绠这样一句话仔细听进去,只是不住打马向前。在义侯的带领之下,前锋的宿卫精骑们,纷纷飞驰而进,张皮绠稍微皱了一下眉头,他心下觉得如此轻锐冒进的突击,未必是一种好事,只是既然张鼐已经大举出击,他作为左营的代表,也不能在圣驾面前丢了左营的面子才是,只好也一同跟进。

此刻在平坦的获鹿以北,在那些飞扬重叠的沙尘之下,屹立着数不清楚的清军旗帜。在敌人之中,就和真定城下的情况一模一样,皇太极又一次建好了两座御帐,还有两柄比李自成更为华丽的大黄伞作为全军的标识。

清军的两柄黄伞高高耸立于战场之上——那代表着东虏中军所在的位置,一柄黄伞代表着大清的崇德皇帝、天聪汗皇太极,另一柄黄伞……

当然就代表着依旧没有现身军前的崇祯皇帝。

负责瞭望敌情的前线数骑夜不收,已经驰至军前,向张鼐回报说:

“回禀君侯,鞑子大兵只在前方数里处。烟尘蔽天,兵马估计不下于十万。他们军中处处升起篝火,不知道是否是在埋锅造饭。”

张鼐哈哈大笑道:“好!看来狗鞑子都在这里了,我先为大家伙掠阵一波吧!”

张皮绠却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说:“义侯,狗鞑子仓促从真定城下撤围来迎击圣驾,怎么还能从容不迫地在军前埋锅造饭?这也太稳重一些了吧?”

“就让鞑子吃饭嘛!这可是他们中大部分人的最后一顿饭了!”

太阳越攀越高,张鼐不愿意再继续浪费时间,张皮绠又不是中营将领,在这些宿卫铁骑里既没有威望,也确实没有什么话语权可言,只能坐视先锋掠阵出击。

张鼐一马当先,其余骁骑迅速跟进,骑士们人手一发响箭射出,马上尖锐的啸声满布获鹿上空——战争,从此刻开始了。

“走!”

张皮绠不再犹豫,他双腿夹住马腹,带领麾下的楚闯骑士们也迅速跟上了张鼐的步伐。张皮绠部下的楚闯骑兵与李来亨手下的将士并无不同,都一样装备有短手铳,掌握着墙式冲锋战法的精髓。

首节 上一节 496/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