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52节

“昆山请起。请坐下随便叙话,不必过于拘礼。”

杨嗣昌自感恩威并施,这一番拿捏,已经将左良玉握在掌中了,便抚须问道:“据将军看来,目前剿贼,何者是当务之急?”

左良玉答道:“最要紧的是足兵足饷。”

杨嗣昌嘴巴微微耷拉了下来,他知道左良玉言下之意又是在要钱,便将话锋一转,说:“兵、饷固然重要,可目前将骄兵惰,实在更加堪虑。”

“倘若像今日这样,朝廷威令仅及于督抚,而督抚威令不行于将军,将军威令不行于士兵,纵然粮饷不缺,岂能济事?望将军回到防地之后,切实整顿,务要成诸军表率,不负本督师殷切厚望。”

左良玉心中冷笑,知道杨嗣昌这是在暗示他左镇兵马扰害百姓、杀良冒功等等跋扈不法之事。他嘴上说“末将一定遵照大人钧谕,切实整顿”,心里想的却是将来如何对付这位威风凛凛的杨督师。

杨嗣昌挥挥手,让侍从又给左良玉倒满一杯茶,说道:“请喝茶。”

这自然是召见完毕,送客的意思了。左良玉会意,喝完这杯茶便赶快躬身告辞。杨嗣昌只将他送到行辕大堂,没有送到门外,更显示了这位督师阁部不可一世的气焰。

回到后院后,杨嗣昌才吩咐下人,去请湖广巡抚方孔炤过来。

方孔炤是桐城人,对杨嗣昌说来是前辈,在天启初年曾因得罪阉党被削籍为民,崇祯登极后又重新做官,所以在当时的封疆大吏中资望较高。

他崇祯十一年春天起以右金都御史衔巡抚湖广,一直反对熊文灿的招抚政策,曾督率官军打败过几次流寇,具有一定的军事经验。所以杨嗣昌就请方孔炤过来商议军事部署的计划,他并不完全信任左良玉,还再想如何才能彻底拿捏住左镇。

“老世叔。”方孔炤是杨嗣昌的前辈,他便尊称为世叔。不过他对方孔炤的尊重,也就仅限于此了。

“左镇骄横跋扈,这次也是因为左良玉在白土关,坐视闯将北入商洛,才惹来了皇上的震怒和训诫。我看还是必须设法,先将左镇拿捏住才行。”

方孔炤自己能带兵,对左良玉这种武人本就很瞧不起。他也同意杨嗣昌的意见,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左良玉太过跋扈了,我几番催促他北上商洛去围剿闯贼,他也不肯动弹。最后还是秦督从西安调兵,去搜剿闯贼,以至于让我们在圣驾面前,十分被动。”

“文弱,我看还是应该另找一员大将,让他代左良玉挂平贼将军印才好。”

方孔炤自居是杨嗣昌的世叔,便直呼他的字号文弱。可杨嗣昌贵为督师,地位远在方孔炤之上,他虽然嘴上不说,却对方孔炤直呼字号的做法十分不满。只是现在首先要对付左良玉,他就不便发作,压住了火气。

“这一方面,郧阳副使宋一鸟早已物色好了人选。秦军副将贺人龙,骁勇善战,堪称帅才,可为我一用。”

方孔炤一听杨嗣昌提到宋一鸟的名字,便忍不住暗笑。这个宋一鸟,本名宋一鹤,可他为了给杨嗣昌溜须拍马,便说要避讳杨嗣昌之父杨鹤的名字,将自己本名宋一鹤改为了宋一鸟。这等人物,在方孔炤心中不啻是一个笑柄。

杨嗣昌看方孔炤忍着笑意的模样,知道他在取笑自己重用宋一鹤的做法。心中便更加笃定,抓住方孔炤的把柄以后,一定要将他撤换——如果合适的话,最好就将湖广巡抚换成和自己贴心的宋一鹤才好。

“那文弱要如何处置闯贼呢?”

杨嗣昌轻抚胡须,答道:“郑崇俭有意与本督师为难,似应照以楚兵为主。可调偏沅巡抚以下闵一麒、尹先民几支兵马,赶赴夷陵,堵截曹、混各营。老世叔督率杨世恩、罗安邦几支兵马,合兵追剿闯贼,侦贼所在,出其不意,突奏奇功。”

杨嗣昌的这个布置,不算特别高明。他将湖广巡抚的兵力分散,同时追剿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三股巨寇。不过方孔炤考虑到,三边总督郑崇俭也会出兵牵制献曹混闯诸贼一定力量,自己此次出师,还是很有可能斩得露布飞捷的。

“张献忠如何处置呢?”

杨嗣昌始终视张献忠为头号强敌,他出京前就已多方考虑了如何对付张献忠的问题。到襄阳后,多方了解情况后,渐渐制订了一个自认为详全的计划。

“献贼虽有数万之众,但真正精兵不过两万人。献贼与闯贼,狡黠慓悍相似,但深浅大不相同。自从罗猴之战以后,献贼骄气横溢,视官军如无物。凡用兵,将骄则备疏,轻敌则易败。”

“本督师已严檄蜀抚邵捷春将入蜀各处隘口严密防守,断献忠入蜀之路。檄秦督沿汉水设防,断其入秦之路,郑崇俭为自己的乌纱帽着想,也不会让献贼蹿入秦中的。”

“到时本督师再提湖广大兵自东面促之,使之不得回头逃窜。左贺等援剿兵马,则当乘献贼骄而不备之际,突然进兵,直捣巢穴,必可一举成功。”

方孔炤听完杨嗣昌的布置后,心中也不得不佩服一下杨嗣昌确实有真才实学。但他也知道,这一计划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当最后张献忠被困住后,左良玉等援剿兵马能否积极作战,直捣巢穴。

不过这就与他无关了,他的任务还是在于对付闯贼。至于献贼如何,便交给杨嗣昌和左良玉继续勾心斗角去吧。

第57章 夷陵寨

最后再努力一把看能不能签约,拜托大家点收藏推荐投资,把数据搞上去,o(╥﹏╥)o

================

崇祯十三年的正月初一刚过,按理来说已经南方已经渐渐入春。但今年天气奇怪,夷陵一带还是连日天气阴冷,北风像刀子一样。向阳山坡上的积雪有一半尚未融化,背阴坡一片白色。

尽管天气冷得老鸹在树枝上抱紧翅膀,缩着脖子,但李来亨身上却淌着汗,不断喘着粗气。他容貌还是十分清秀,但脸上已有了几分坚毅之色。今天只穿着件茶褐色厚布短裳,两边的袖子都挽到了肩处,显露出了初有规模的肌肉线条。

“哈、哈……长恭教头,我手好像已经握不住刀枪了。”

李来亨知道武艺的重要性,自从闯营为避秦督郑崇俭的兵锋,离开商州,昼伏夜行,复入湖北后,他就每日找刘芳亮教练手上功夫。

刘芳亮的武勇在闯营之中倒不一定比得上刘宗敏,但他与刘宗敏全靠蛮勇不同,胜在功夫扎实、招数全面。加之刘芳亮生得一张英俊非常的脸蛋,话又不多,性子冷淡,李来亨便常常将他比作南北朝时的兰陵王高长恭——时间久了,刘芳亮便干脆取长恭二字做了自己的字号。

明代的战阵武艺,大抵分为十七八家。到崇祯年间,在边军和南、北、京营各军中有影响力的则大约有六七家。这些武艺的传播多靠主仆、父子、师徒之间亲授,兵法文字中不载其精妙之处。

刘芳亮本来就懂得边军的战阵功夫,在随李自成转战天下的过程中,又特别留心学习,几乎接触到了明军流行的全部武艺。广集众长,自成一派,随便教教李来亨,就能让他受益匪浅了。

刘芳亮看李来亨两臂颤抖的模样,知道他的体力已到了极限,便先帮李来亨将武器捡起。他性子虽然冷淡,但与天性肃穆的李过十分相投,对李过的义子李来亨自然也别有青睐。何况李来亨功夫虽差,但体格条件不错,身材较高,而且学习武艺异常用心勤奋,确实是可造之材。

“欲速则不达,你年纪还小,若练习太用功,影响体格生长就不好了。”刘芳亮将李来亨的虎头腰刀,轻轻一掷,便将其投入立在桌边的刀鞘之中,堪称神乎其技。说话间,他又让李来亨伸出双臂,用一种秦军中特有的推拿手法,按摩李来亨的肌肉。

“你把手法记住,之后有时间让阿辞给你按一按就好了。”

刘芳亮练武成医,一手推拿手法确实让李来亨感觉放松了不少。李来亨默默记下刘芳亮按压捶打的位置,心里想的却是幼辞的那双小手,大约没有刘芳亮的这等“威力”吧。

“先谢过师傅了。”李来亨答谢一句后,才问道,“咱们驻在夷陵山中已经数日了,曹混六营还是没有消息吗?”

李来亨所说的曹混六营,指的就是曹操罗汝才、混天星惠登相、花关索王光恩、小秦王白贵、整十万黑云祥、混世王武自强这六支人马,其中以曹、混两部最强,花关索王光恩次之。

这六营都在崇祯十一年时向五省军务总理熊文灿投禀乞抚,而后便被安插在房县一带。张献忠谷城起兵后,曹操罗汝才、混天星惠登相也闻风而动,席卷鄂西。

三边总督郑崇俭以重兵搜杀商洛后,李自成率领闯营昼伏夜行,奔入夷陵,目的就在于联络曹混六营,以图实现联合作战。

刘芳亮将腰刀、长剑、长枪等武器都收敛在一起后,坐下给李来亨倒了杯茶水,回答道:“玉峰和双喜已前往驻在兴山一带的曹营,我估计不日就有消息。”

“来亨,你先回去擦拭汗水吧。你穿得这样单薄,又流了一身汗,如今天气尚属严寒,还是小心些为好。”

刘芳亮话语中透露出的照看之意,让李来亨心中一暖。他默默点头,从刘芳亮手中接过一大把兵器,便先出了练武场,准备返回小虎队的营寨歇息。

首节 上一节 52/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