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655节

坚守开城的主帅刘体纯一开始发现清军撤围的动作时,只是因为守军发现清军正在陆续平毁一些他们自己挖掘的壕沟和修筑的营盘。当时刘体纯还认为这应该是因为晋王援军即将到来的缘故,或许清军是要撤围南下选择一个合适的战场和李来亨进行决战。

但刘体纯没有想到清军这次撤围,竟然是一下子就撤走了大部分兵力,数万人的部队在一两日内悉数离开开州城下。

守军最开始时因为担心有诈,没有出城进行反击。

等到清军退走的差不多后,刘体纯才半信半疑地派出几支小部队出城搜寻。这才发现清军的撤围,并不是南下寻求决战,而是十分突兀地向东移动了。

“向东移动!?”

赵自牢倍感诧异,他觉得极有必要在第一时间将这条讯息送回卫辉府,送回开封去。现在晋王率领的大顺军野战主力,正在从开封开往河北,关键时刻,多尔衮的主力动向却再度成谜。

向东移动?多尔衮这是要去哪里?

开州以东不就是东昌府吗?

多尔衮曾经有过奇袭东昌府的打算,可结果却是清军在聊城城下碰了壁,反而造就了马宝斩杀名王的殊功,造就了任继荣、党守素等闯军中营老将的光辉战绩。

战马飞驰,又在河北的雪地上溅起一大片白色的烟尘。雪花飘舞于空,赵自牢的内心却好像惊涛骇浪一样翻涌了起来。

殿左军上下全体将士,都在开封附近留守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大家都汲汲于一场大决战的到来,所有老本劲兵都在为了这场决定中原归属的大战而摩拳擦掌。

前一段时间晋王将殿左军这样的精锐部队,一直放在开封后方留守。虽然人们都知道这正是因为晋王对殿左军战斗力的信任,把殿左军当成了一支能够一锤定音的关键部队,可是当友军袍泽都在前线奋战的时候,殿左军将士却只能在汴梁望河兴叹?

不少人肚子里早就塞满了怨气。

好不容易晋王下定了河上决战的决心,殿中军和殿左军两支大顺王牌部队也已经全部动员,悉数北上。

这个时候,竟然又出现了新的变数,多尔衮的主力动向再次从人们的眼中消失。

这怎么可能?

一支十万人的大军,它不可能隐藏自身的踪影。

一两天时间里,多尔衮的主力去了哪里,所有人都会立即知道。

可是这一两天的时间里会发生什么呢?

赵自牢不寒而栗,清军主力突然东调……或许还不是突然,可能这段时间来,清军一直都有陆陆续续将兵力东调,只是清军在太原、在大名和磁州积极主动的猛烈攻势,吸引了顺军诸将的注意力?

联想到之前的那一场聊城之战,这场突袭来得那样突然,又好像没有太明显的目的性,似乎只是多尔衮偶然窥得一丝契机后兴起发起的攻势。

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这难道不是清军在隐瞒自己的战略意图,在掩盖他们秘密调动另外一支兵力的障眼法吗?

毕竟隐藏一支部队的调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敌人发现另一支部队正在调动中。

多尔衮想做什么?

赵自牢只是大顺军中一名十分普通的基层将领,他不敢再深想下去,可心中已经完全被满满的忧虑充满。

晋王,晋王殿下在哪里?他离开河南了吗?他到了河北的什么地方?清军在等待的,是否就是晋王主力的动向明确出来?

赵自牢别过了在老岸镇遇到的那队殿右军探骑,他带着自己的部下,急速向西冲回汲县。将要坠落的夕阳,照耀在河北雪白色的平土旷野上,残阳如血,红色光辉覆盖着顺军骑兵的背影。

人与战马都渐行渐远,只在厚厚的积雪上留下一排战蹄的脚印。

多尔衮退兵了,事情却变得更加复杂了起来。

晋王,这时候又到哪里了呢?

第737章 拜谢李过

李来亨在率军离开开封以前,在晋王府告别了罗颜清和幼辞以后,最后前往皇宫,拜谢义父李过。

开封的皇宫是由明朝周王府的一部分改建而来,李过抱病在床,难以起身,获鹿之战的旧疾一直都在折磨光中天子的身体。

高太后现在执掌宫禁,但是因为高太后精力有限的缘故,有时候幼辞也会到宫中代为办理事务。高太后自己就带着一众女官,留在李过的寝宫里照看天子的病情。

李来亨轻装间隙,穿着一件淡黄色的圆领盘龙锦袍穿过宫门。

田牛之变时乱兵纵火焚烧宫门的痕迹,已经被羽林军将士们用颜料遮盖了起来,宫墙好像崭新一般,完全看不出几个月前这里险些发生一场可能将大顺政权推向覆灭的内战。

穿过宫门,在宫墙的包围下,庭院里的女官都穿着缟素的服装,他们还在为老万岁的牺牲服丧。皇宫里很多地方都悬挂着白色的布幔,有的是为李自成吊丧招魂,有的则是为当今天子李过遮挡寒风。

李来亨站在宫门之前,他带着平章政事方以仁一起入宫,两人同时停下了脚步,面对着白色布幔后面李自成神主牌位的方向,一齐跪下。

李来亨将身体伏在地上,他的额头轻触青石地板,发出磕碰的响声。

“老万岁在天之灵,请护佑我此去河上,能够旗开得胜……”

方以仁也跪在地上,对着放置李自成灵柩的宫殿磕头说:“先皇吊民伐罪,起仁义之兵拯民水火之中。荆楚黎民已经获苏,燕赵之人翘首以待顺兵之至。晋王今日将统兵渡河,解围开州,臣等跪请先皇护佑,以开大顺万世皇基。”

接着李来亨站了起来,他又转过身去,将跪在自己身侧的方以仁扶了起来:

“宫中只有女官,许多事情不像明朝时那样方便。对先皇的国丧之事,准备的是简陋了些,等到孤统兵扫清东虏以后,一定要再一次给咱们老万岁,风风光光国葬一把。”

方以仁卷起袖子说:

“明季恶政,最失人心的就是阉党之政。其实明廷皇帝重用太监,无非是因为以文官压制武官,又以太监压制文官,如此异论相搅罢了。

从宣德以来,明朝修缮宫殿,早就不止是使用太监,而是经常召京营的班军入宫维修和建造宫殿。

所以阉党之政,从后宫宫禁来说就没有什么必要。一般的宫中事务,女官都能任之。真正的体力活,其实明朝初年以来,光靠太监就不够了,照样要引入京营将士入宫做事。

而就控制文官来说,女官和阉党又有什么区别呢?先皇放逐太监,今上也说过绝不再复辟阉党之政,这件事情即便是江南那些反对我们的士人,听说以后,也无不击掌称快的。”

李来亨拉起方以仁,往宫中深处走去。废除太监,改用女官代替太监充作内廷,这是李自成的既定方针,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牛金星等明朝文人的影响。

首节 上一节 655/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