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676节

“诚如六国论所言,以大顺的物力分配,足可以封天下之谋臣,礼天下之奇才。现在睿酋倾巢而来,是欲一击决天下,角斗之势已成,大顺军此战战胜,则不唯独中原,即便天下也是半入晋王囊中。

比较如此丰厚的回报,许生你又何必吝啬一点点的金玉米麦呢!”

在阎尔梅的强烈要求下,许都便从徐州的仓储中取出大笔顺军存粮,以高额的钱粮作为补偿,弥补所有住房在城外的平民之损失。

这一消息公布以后,全城可谓大哗。虽然也出现了少数奸猾的文人和大豪绅大户,妄图夸张渲染自己在城外的田宅是如何广阔奢华,以骗取大顺军的补偿金。

但阎尔梅熟悉徐州搢绅,只要有他在,一般的小民或许还控制不住,较有名头和财力的士绅一流,到底有多少家底,那是决计不可能骗得过阎尔梅的。

至于阎尔梅所不熟悉的一般小民,即便夸大了自己的财产损失,能够骗取的大顺补偿钱粮限于规模和见识,也是相当不足一提的。

对于徐州的大战,本地的军民百姓经过这一段时间各种消息的冲击后,早就做好了付出极大代价和牺牲的准备。

大部分人并没有考虑过,在大顺军“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多尔衮攻取徐州”的战略里,自己究竟是不是那个要被牺牲掉的“代价”。

可是当许都决定补偿百姓因坚壁清野而导致的田产损失时,人们对于徐州会战的前景,便骤然出现了特别强烈的希望。

无论如何,像大顺这样一个朝廷,的确让徐州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新朝雅政”的好处。这和营田制不同,在营田制改革中,有人受益,也就必然有人受到损失。

营田制改革是一次重新分配,是在有限的利益中做零和博弈式的再分配。而现在许都密布徐州百姓的损失,依靠的则是大顺军极为强大的农业生产力。

普天之下,论农业生产能力,在李来亨已经巩固并且正在高速推广的营庄制面前,清廷、南明,甚至是张献忠的西明小朝廷,那都是萤火比于皓月,何止是微不足道,简直是让人不忍一哂。

虽然多尔衮一再强调的“开封藏银七千万两”的传说,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但清军南征途中所见,大顺军的每一处辖区、每一个根据地,那种充满勃勃生机而蒸蒸日上的富足模样,都让满洲人相信,有这样的统治,作为大顺政权中心所在地的开封,一定是一座比在崇祯手上已经破败了的燕京,更富有和繁荣的城市。

这一点并无虚言,河南和湖北的所有仓库中,要么装满了粮食,要么就装满了布匹和军械。营庄制改革所解放出来的庞大生产力,没收明朝藩王宗室和拷掠不法士绅大地主所得到的巨额浮财,这一切都致使李来亨的手中,终于掌握了一份连崇祯皇帝都不敢想象的庞大资源。

以方以仁的估计,光中元年的夏收和秋收以后,仅仅依靠湖北、河南两省的全部,山东一省的大部,还有湖南、山西、北直隶三省的一小部分,大顺政权就可以掌握折价下来相当于近三千万石粮食的资源。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

明朝精英阶层认识中,明朝国力最为强大、统治最为严密的时代就是国初洪武时期。而洪武朝,朱元璋制订的税额就是三千万石左右,在明太祖看来,三千万石的收入,足可以支持大明朝的对内统治和对外战争等一切活动。

而现在,大顺仅仅是控制了河南、湖北两省的全部,以及山西、北直隶、山东、湖南四省的一部分,最多再加上汉中和潼关这一府一县之地而已,竟然就拥有了等同于洪武时期明朝岁入的物质资源。

以这样的基础,许都当然对战事的前景充满自信。

“天生晋王以治平明季末世,我辈生逢圣主之时,当立盖世功名如管仲、魏征可也!”

第761章 尾声的开始

留城大营已经被清军完全平毁,沛县也已经被博和托攻克,虽然尼堪追击谷可成的路上,遭到顺军反击死伤不少,但伤亡的多数蒙古外藩兵和绿营兵而已,反为我大清稍减塞北贼及幽燕贼而已。

“关系南北的徐州已经在望。”

多尔衮驻马不前,心中的踌躇感却又加倍地增强了。他纵马驰过已经被大火烧成一片废墟的留城大营,营地里遍野横尸,清军士卒和大顺军战士的遗体交错横置于一处,尘归尘、土归土,谁又能想到在一天前,他们还在白刃相拼、以死搏斗呢!

“此人便是王得仁。”

清军在留城大营和沛县县城都俘虏了一些顺军士卒,人数总计大概是两百余人左右。敌人的顽抗和不愿投降,烈度之高,都让奉命指挥清军进攻留城的博和托很感吃惊。

硕塞指着王杂毛的尸体,对多尔衮说:“殿下,此人就是在留城大营中顽抗到最后的绵甲贼将。据俘虏所说,他将王得仁,按贼中军制乃是果毅将军,相当于明军的副总兵。

据博和托所言,此贼将极其悍猛,不仅杀伤绿营兵甚多,还手刃我真正满洲大兵数人,军中因此愤慨异常,最后还是放箭将他射死……可惜让这贼将死得太轻松!不若戮尸以解我军将士久攻之苦?”

硕塞是皇太极的第五子,理论上来讲他应该更亲近于豪格。但硕塞又是镶红旗人,在八旗内部的立场比较微妙,与多尔衮的关系也不算差。

多尔衮下马走到近处,他观摩着营地里遭到清军平毁以后的景象:

以王得仁那满身是箭矢的尸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开来,全都是当面皆伤的“闯孽流贼”尸首。在这些尸首的在外围一圈,则是不少冲上来要歼灭流贼的清军士卒尸体,以数量计算,在留城大营最后的战斗阶段,清军又付出了百余人的阵亡代价,才消灭了王得仁和他身边的几十名亲卫将士。

多尔衮若有所感,他指着王得仁的尸体说:

“不意流贼中也有如此忠勇之人,这样忠勇的将军,虽然是贼,但也不必戮尸羞辱。硕塞,你命人去给这员贼将树一木碑,挖坟安葬吧。

将来平定中原以后,我大清也需要有这样忠勇的汉将屏藩朝廷,才能保有江山社稷啊。”

硕塞心里对多尔衮所说的话很不以为然,硕塞是满洲的宗室郡王,又是藏传佛教的信徒,他不仅对于汉人的战斗力不屑一顾,而且对于过去范文程、洪承畴甚至皇太极都一再强调过的汉人的文明,同样感到不屑一顾。

硕塞的精神世界是被藏传佛教的文明和世界观支配,在他的眼中,像王得仁这样顽抗的贼将,就应该极尽羞辱,最好还要使用一些密教仪式进行镇压,使得该贼百世不得超脱,才能稍解满洲大兵的久攻之恨。

多尔衮命他为王得仁树碑安葬后,硕塞就随意指派了十几名顺军投降俘虏,给他们发了几件简单的工具,连一具棺材也没有,便命其将王得仁的尸体以顺军旗帜包裹后填土掩埋。

那些顺军俘虏,看起来都是在留城大营与沛县县城最后阶段战斗里丧失了斗志的人。每个人看起来都是昏昏沉沉的神色,眼神也黯淡无光,行走起来一摇一晃的宛如行尸走肉,看得硕塞又觉十分好笑。

“汉人不过如此罢了!”

硕塞嗤笑一声,他一脚揣在王得仁的尸体上,训斥道:

“快将这贼将尸体用土埋了,本王不杀尔等流贼,留尔等一条狗命,将来尚有包衣阿哈可做。”

那些俘虏听到这几句话,都默默地低下了头,未发一言。有的俘虏已经拿起了铁铲开始掘土,另外还有两名俘虏走近硕塞,好像是要将王得仁的尸体搬进一个炮弹砸出的土坑里面。

硕塞左右的几名侍卫也纷纷笑道:“若不是摄政王要给这流贼贼将留一个全尸,咱们真该将他挫骨扬灰。为杀这一个贼将,死了咱们镶红旗不少人啊!”

硕塞看这些俘虏动作迟缓,全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便扬起马鞭,啪的一声抽打了几人后,骂道:

“尔流贼将丰沛一带的民夫全部裹挟走,使我大军连一两个运粮的民夫都征不到,连累我满洲大兵都要手提肩扛,尔真该死,才这样慢吞吞,本王就连尔等也一并杀了埋尸入坑!”

那些俘虏遭此辱骂和鞭打以后,依旧是一副动作迟缓,半死不活,毫无生气的模样。硕塞就在一旁骂骂咧咧的训斥着,其余侍卫则看着这些顺军俘虏如看笑话,一并羞辱以解自己在留城大营碰壁的愤恨之情。

正在这个时候,那搬运王得仁尸体的两名顺军俘虏,脚下一滑,好像跌进了被炮弹砸出来的土坑里面。其余俘虏见状都吃了一惊,全都嘈杂喧哗地叫嚷了起来。

硕塞没闹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他一个人走出了侍卫环伺的对面,直接走到那土坑的边缘处想往里面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硕塞刚刚将头探出一半,就看到大片砂石从土坑里面扬了出来,遮蔽住了他的全部视线。硕塞的两眼全都被沙土溅到,一下子睁不开来,接着他就感到大腿上遭到重物猛击,一阵剧烈的疼痛感让多罗承泽郡王爱新觉罗硕塞支撑不住,单膝跪倒了下来。

首节 上一节 676/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