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不求生 第683节
接着这种声浪就传遍了全城,搬运檑木和落石的民夫在高喊着,在督署中赞画军务的文士也在高喊着,城头驾驭大炮和火铳的士卒也在高喊着,甚至贩夫走卒、屠狗卖肉,无不如此高喊着。
很多人并不清楚这四个字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具体内涵,但大家隐隐约约听得明白,大概意思就是说要打败清军,不让清军屠戮徐州城。
这一点,对所有城内的人,来说一致的重要。
声浪越来越大,守军的士气也因此高昂起来。到最后,即便是在城外的清军也能听到、感受到这种不可小觑的热浪。
尼堪的脸色凝滞住了,他铁青着脸,回到了多尔衮的马前。
摄政王那支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十万大军,此时竟然也不能够增强尼堪内心的斗志。他又一次明白了博和托说过许多次的道理:
流贼与明军不同,绝不可轻侮!
“摄政王,闯孽余众士气极高,徐州城严防死守,又是一座深沟高垒的雄城,恐怕……恐怕没有一两个月的时间,都无法下城。”
尼堪所言已经算得上是比较乐观了,其余像了解清顺两军红夷炮火力的尚可喜和孔有德,见到徐州城现在森严的守备、坚固的土垣炮台后,对于破城的时间估计,甚至有悲观到三个月以上的预计。
尼堪所言一两个月时间攻破徐州城,这已经是建立在清军十万大军,不留余兵防备李来亨,全力进攻徐州的基础之上。
多尔衮神情冷峻,他只是伸出手来,沿着徐州城的外沿,用手指划了一条线,说:
“掘壕,在徐州城北、西二面先行挖掘壕沟,壕沟内外皆筑墙。在我军大营西面,亦挖掘深壕,筑墙防备流贼援兵。”
根据清军探骑的回报,清军上层将领已经差不多清楚了李来亨大军进入徐州境内的情况。他们估计大顺军的援兵,先头骑兵部队,最迟一天就能到徐州附近,后续的主力步卒,则可能要二天以上的时间。
所以多尔衮的策略,就是用这几天时间急速环城挖掘壕沟,并筑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墙。由于徐州城大,再加上徐州再向南不远就是南明的控制区,因此多尔衮放弃了将徐州城四面合围的打算,重点只在于隔绝徐州城的西面。
这时候天寒地冻的情况已经渐渐消解,时间已到光中元年的三月初旬,冰雪渐渐消融,泥土变得泥泞湿润起来,不利于行军,但对于挖掘壕沟来说,倒是显得比较轻松。
李来亨率领的八万援兵,分为先头骑兵和主力步卒两支部队,陆续东进追赶过来。先头骑兵已经非常接近现在清军所在的位置,双方的探骑和夜不收,甚至已经出现了交上手的情况。
博和托因此又进言道:“徐州城难攻,请殿下先以挖壕筑壁为第一事项,暂不攻徐州城。流贼轻骑已狂飙至我旁侧,必须以重兵护卫挖掘,阻贼骚扰,方能有所进展。”
多尔衮微微顿首,命博和托亲自率兵护卫清军挖掘壕沟的任务。但是其余的宗室亲贵将领,大部分人对于徐州战事的前景,都已显得不再乐观。
就连一贯的激进派尼堪,在见识了徐州军民那沸腾如火焰的民气以后,也感到了大清南征军队的前景是何等渺茫。
范文程忍不住说:“明朝水师至今没有出现在徐州城附近,他们的动作怎么能慢成这样!”
到了此时,清军之中,除了多尔衮还怀有战胜的信心以外,其余人等,竟然只能将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南明军队的抵达上面。
孔有德和尚可喜两个明军叛徒,互相对视一眼,心下都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荒谬感。
事情怎么会荒唐到这种地步?
只有多尔衮的神情未有触动,他已将自己的个人权位置于大清的国运和满洲人的民族前途之上。对于多尔衮来说,他只有全力南征才能避免河北粮荒造成的政治地位动摇,才能避免镶黄旗和正黄旗余部的趁机反扑,即便此战失败,多尔衮也设想可以借道避入南明辖区,获取粮食补充后再重新北上或者浮海回京。
他看着西方,看着南方,眼神重又亮起:
“李来亨小人而已,如何与孤抗衡?三军立即筑壁掘壕,我们严阵以待,就在徐州城下外阻李来亨,内夺彭城。
流贼既然要坚守徐州城,那我们就坚守住这两道壕沟,疲敝闯孽援兵的锐气,待敌军疲敝以后,孤将亲统两白旗精锐,乘风而进,直取李来亨。
只消阵斩此贼,闯孽虽百万之众,也势必土崩瓦解。”
多尔衮的两白旗中,还蓄养了一批箭法神准的狙击手。他已经做好了在万军之中取李来亨首级的打算,这些神箭手的任务,就是在两军交战时直接射杀李来亨本人。
范文程也说:“洪承畴曾经说过,流贼豪帅皆以身先士卒、亲冒矢石为要。李来亨乃闯孽流贼中第一等豪勇之士,其武勇不下于我国家之巴图鲁,此战一定会先驱阵前,此即为我军枭杀小李贼的大好机会。”
第769章 中国的衣冠肝胆
李来亨亲自统领的一万五千名大顺军先头骑兵部队,已经急速地接近了清军设在徐州西面和北面的阵地处。
庞大又漫长的战马队伍,每一次向前踏出他们的步伐,都能造成大地的震动和烟尘的飞舞。巨大的骑兵部队如龙涌进,在黄河以北的茶城附近,顺军已经能清楚看到清军的旗帜和战线。
冰雪半数已经消融,李来亨下了马,他一脚踏在泥泞的土壤里面,脚底下陷数寸,天气的变化对于骑兵的进攻颇有不利之处。
反观清军,由于冰雪消融、大地回春,八旗兵挖掘壕沟的速度比多尔衮自己设想中的理想情况,竟然还要更快一些。
那些兴头上满布疑云和不安感的满洲人,正加速修筑起强硬坚固的壁垒来保护自己。
徐州大地被一条条弯曲环绕的壕沟所遍布,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又增加了无数的蜿蜒弥漫。甚至清军还破坏了大运河上的闸门,将河水引入一部分壕沟中,形成更为有力的双重防御。
这一万五千名骑兵,从在延津出发,直到现在抵达徐州城的附近,全军上下,从晋王李来亨到任何一名最普通的将士,所有人都说不眠不休地昼夜兼程赶路。
晋王本人,衣不解甲、人不离鞍已经数日。所有人的眼眶里都满布血丝,疲惫感满溢全军,战马喘着白气,将士们则摇摇晃晃,常常有几欲昏睡之感。
“殿下,多尔衮的动作实在太快了。”顾君恩咬着牙说,“清军已经提前布防,这环城掘壕的战术,与当年关外明军覆灭的大凌河之战如出一辙。”
自从顺清开战以来,参军院对于过去明清两军在关外的数次会战,都已经做了详尽且透彻的研究。顾君恩对于大凌河之战的惨烈了然于心,所以见到满洲人的环城挖掘壕沟,做出内外坚守的态势时,脸色便变得了严峻难看了起来。
郭君镇却不以为然:“大凌河城中明军只有数日之粮,徐州城城中的粮食却是坚持一两个月都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郭君镇同样在长途强行军以后,和李来亨相同,显得十分疲累。但他眼神中的桀骜并未减弱,见到清军战线的情况以后,第一时间便对多尔衮的用兵大加嘲笑:
“睿酋不如皇太极远矣。他生搬硬套大凌河之战的战术,却完全不顾及敌我两军态势上的具体变化。
今天只有半月之粮的不是明军,而是裹数日粮轻进南下的清军。今天离开老巢挺进旷野的也同样不是明军,而是不顾后方倾巢南下的多尔衮。
多尔衮在徐州城挖掘内外壕沟,难道是打算与我军长期对峙吗?可是他有这个资格吗!”
李来亨被郭君镇的豪言壮语说得大笑了起来,但他随即又沉下脸色,严肃地说:
“多尔衮无粮,南明却有粮。多尔衮只要支撑一段时间,等到南明军队与其在徐州城下会师,就可以解决粮食问题。
如果雄丽你的打算,是让我军就地扎营,与东虏长期对峙,使多尔衮因为缺粮而像当年的孙传庭那样不战自溃,恐怕就打错算盘了。”
“多尔衮到底是东虏名王,也是天下间有数的名将,不可以小觑!”刘芳亮补充说,“我们没有投机取巧的办法,接下来一定是一场空前绝后的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