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不求生 第730节
但李公子曾给陈永福的儿子教书,陈永福不忍忠良为福王陷害至死,坚决不肯出兵。福王大怒之下祭出了当年万历皇帝赐下的尚方宝剑,要将陈永福和李来亨一起处斩。
开封城的军民百姓,闻之都愤慨到了极点。大家不管福王府官兵的阻拦,全部冲入刑场,将李公子、刀马旦和陈永福等人救出,而后又一起冲去烧毁了福王府,将福王捉了起来点了天灯。
李来亨见河南百姓为自己如此受累,他生怕朝廷怪罪下来,将连累许多无辜人,就想要孤身赴京,一人承担杀死福王的罪责。
可是刀马旦与陈永福都劝他不要自投罗网,当时崇祯皇帝为朝中奸臣所惑,封满洲萨满皇太极为东海国师,盲目信用,朝纲紊乱,李公子一人入京,不是自投罗网吗?
这时前朝尚书李精白在京师被极刑处斩的消息,传到了开封。当地百姓又从福王府中搜出了福王写给崇祯皇帝的书信,这才知道李来亨原来是天启皇帝的遗孤。
当年天启皇帝被崇祯毒杀以后,辅命托孤大臣魏忠贤冒死将李来亨救下,送到河南李精白家中偷偷养了起来。不料后来魏忠贤被崇祯杀害,此事也被魏忠贤的手下透露出来,崇祯帝因此才让锦衣卫缇骑四出,搜捕李来亨。
这下河南百姓们便要劝李来亨在开封登基为帝,拨乱反正,重扫天下。但李来亨为人谦和,只自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而已。
再后来便是李公子与闯军联营,纵横天下,伐明抗虏,直到今天一统海内的事情了。
林猫猫将她看得最欢喜的那本《剿明小史》收了起来,书页都已被翻得半烂,只能从封面上勉强看出作者叫做柳敬亭而已。
那名顺军的护卫看备选女官众人里面,只有林猫猫一个人到了扬州以后,还是泰然自若,一点没有忧虑的模样,颇感惊奇。
又看林猫猫手上拿着一本恳德记出版的演义话本,看得翻来覆去,更觉好笑。
“林尚宫,林尚宫,咱们很快还要远去千里,到开封,甚至是到天保府去呢,快好生休息吧!别看啦,将来到了开封去,这种书不要太多,您要看什么版本的都有。我还看过一本讲破军星下凡,附体咱们晋王爷身上,拳碎大明、掌劈东虏十万军的话本呢。”
第822章 六尚
第六章
中国古代女官的称呼,最早的记载始于《周礼·天官》。
“周制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其内则九嫔,世妇,女御,女祝,女史供宫中之职,外又有典妇功,典丝,典枲掌女工之事;内有司服、缝人掌王后之服,外又有染人、追师、屦人供服饰之物。皆统于天官冢宰。”
在外廷,“天子立六宫、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九嫔以下既是嫔妾,也是各方面的女官。
世妇掌祭祀、宾客、丧纪;帅女宫涤溉;女御掌御叙王之燕寝,以岁时献女功,又是各种仪式中世妇的助手;女祝掌后宫祭祀、铸词以及有关鬼神之事;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是王后内治的辅助和秘书。低等的还有在宦官领导下的女酒,女浆,女盐等。
秦汉时存在女官制度,但史书记载不详,一般是存而不论的。参酌周礼,女官制度自然承袭。
北魏孝文帝时,女官秩序与外官相对。最高领导人内司,官比尚书令。其次是作司、大监、女侍中,官比二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官比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官比四品。青衣、女酒女饷、女食、奚官女奴,官比五品。
唐宋时,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后来又直接改为改为六尚局管二十四司,形成定制。
明代女官规制以洪武后期最为完善,其机构设置为“六局一司”,下辖二十四司及彤史共二十五个分支机构,女官总数约300人。分别掌管著内宫的礼仪、戒令、宝玺、图籍、财帛、羽仗及衣食供给等诸多宫廷事务。
所以内廷女官制度并非李自成、李过和李来亨的创造发明,而是历史上古来有之的东西。明朝女官多称为尚宫,顺军士卒护送江南的备选女官北上开封时,自然都以尚宫称呼林猫猫等人。
女官制度的最盛时期,便在隋唐时。
从隋文帝开始,随着宫廷生活的日益规模化,大批的妃嫔和贵族生活品质越来越被强调,为了便于管理,内廷仿照前朝,开始设置六局,并由女官担任,即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每个职位有三人,职位低下,相当于从九品。直到隋炀帝时代大加扩充,依照外朝官职,设置了二十四司,并将当时前朝隶属于外廷门下的殿内局,扩建为殿内省,用于统辖六局女官。
到了唐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唐代的女官,最高的职位可以坐到正三品,譬如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权倾朝野,不下于宰相大臣。
到明代时,理学进一步发展,朱元璋为了遏制女官的势力,才大改了唐宋的六尚二十四司制度,将最高女官等级定为正四品,并废除了六尚总管一职。
当然,朱元璋对于太监制度也是如此,同样将最高等级定为正四品而已。
只不过从朱棣开始,明朝历代皇帝就对这项“祖宗法度”不断进行破坏。明朝的皇权虽然强大,但只有朱元璋那种精力超级旺盛的强人,才能将所有皇权握于一君掌中。
明朝多数皇帝,不论是出于制衡文官武将的考虑,亦或者是出于掌握皇权的考虑,都不得不配置阉宦作为自己的分身与皇权的延伸。
既然大顺的太祖李自成已经宣布彻底废除了太监制度,使这一项不人道的体制埋葬历史之中。李过也好,李来亨也好,都认为没有违反、破坏“大顺祖制”的必要——
即便一些新晋的朝廷官员,百般声言宦官制度如何不可废除。但是只要有人搬出太祖遗训来,在大顺立国未久、太祖尸骨未寒的局面下,任何反对顺太祖遗训的做法都是不可接受的。
既然太监制度已经彻底不复存在,那么不管如今开封的朝官们有多么反对李来亨复辟唐代女官体制的做法,也很难提出有力的反对意见。
李来亨给出的选择,只有两个:第一个便是违逆太祖遗训,复辟太监制度;第二个便是复辟盛唐时的女官制度,以弥补十二监的缺失。
要知道顺朝初代平章政事牛金星,他在田牛之变后虽然自杀,但李来亨只是宣布牛金星由于获鹿之战顺军大败,忧虑病死而已。牛金星的儿子牛铨,也还担任着河南节度使的要职,牛金星的许多门生故吏,依旧在顺朝六政府内占据要津。
牛相亲手撰写的《永昌仪注》中,可是写明了:“一切条记官制、补服、朝见仪节,以及各官往来礼柬之类,悉遵唐制”。
虽然顺朝三圣,没有任何一人曾说过李自成家族或者李来亨家族,同历史上存在的李唐皇族存在有什么血缘联系。
但在大顺统治区的民间内,还有大部分新任的顺朝文官武将内部,认为三圣皆系李唐之后的观点,其实已经成为了一种共同的潜规则认识。
所以在顺朝,虽然从徐州大捷以后直到现在,能够让文官们安稳在朝堂上恢复前明作风互相攻击的时间不多。但不少谏议大夫和直指使——也就是明朝的科道官们——已经迅速掌握清楚了语言上的技巧,一般而言,若是监国殿下透露出想要改革某项法令旧制的时候,只要搬出唐代时的先例,必能使殿下大为满意。
在顺朝,恢复盛唐很快就成为了一种政治上绝对的正确立场。
其正确性,不亚于明朝的主战、清流之风。
但聪明的官员,都应该和方太师学习学习。唐制很正确,可监国的意旨更为正确。
例如《唐六典》中明确规定,后宫妃嫔属于女官的一部分,宫女也同样属于女官的一部分。
可从监国殿下曾经几次下令旨要求,地方进献甄选女官时,不得以相貌为甄选标准。最初还有些前明降官以为这是殿下在沽名钓誉,于是暗中进献大批相貌秀美艳丽绝伦的少女入宫,结果全被降职一品。
大家这才弄明白,监国竟然是真的要用女官,彻底取代宦官的十二监机构。
监国不仅将光中天子和太后宫中的嫔妃,和一般女官区分出来。而且就连宫女,无论是管理宫中日常事务的宫女,还是有官职和身份地位的高级宫人,都不不属于内廷女官之列。
一般有官职的宫女,皆改称宫官。
明朝原有的,而被大顺继承来的女官,就都被改为了宫官。
在李来亨的规划中,今后女官是将要彻底取代太监制度,所以不少高级女官的权势地位,也势必就像明朝中后期的那些权阉一样,走到一个极高的地位。
为了防止这些高级女官与外廷的串联勾结——彻底防止是绝无可能的,但既然李来亨是准备用女官集团作为一种制衡文官、武将、勋贵的工具,便至少要在制度层面,增加女官和其他官员集团合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