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733节

“不要使天下人与后世,认为吾家不能容人。太祖宽厚而取有天下,顺室子孙皆应效此王道。”

吏政府尚书宋企郊即言:“历朝历代开国之君,从无有我朝太祖宽厚和蔼者。以仁政王道而取有天下,必将抚有后世社稷数百年以至于千年。”

李来亨闻言大笑:“尚书谬言,吾家何敢望此?但为天下百姓多求几年太平日子罢了。”

众人皆策马前行在陕北高原之上,悠悠的无定河从旁流淌而过,河朔的历史沧桑,黄土的厚重悲凉,都散发一种英雄的气质。

李来亨回首仰望,天下间最广最深的黄土,都被鬼斧天工切割得千沟万壑,气势磅礴地伸向天空。黄河河水狂怒咆哮一泻万丈,浩浩荡荡泥沙俱下……

多少帝王将相从此起,无数英雄豪杰将热血泼洒此间。

汉人、匈奴人、鲜卑人、突厥人、回纥人、契丹人、蒙古人、满洲人,曾在这儿龙争虎斗,绝大部分又像天上的神鹰一样不知所终,最终依旧是汉人享有此方平靖。

无定河边还有排排柳树成林,荫蔽大地,随风飘扬。无定河边柳,俗称“断头柳”,枝条昂扬向上,越是被砍越是长得粗壮,是陕北独有的特殊景观,其顽强坚韧的生命像极了闯营战士。

“天威卷地过黄河,万里羌人尽汉歌。莫堰横山倒流水,从教西去作恩波。”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经回忆及他在陕北为官时的过往,说:

“余尝过无定河,度活沙,人马履之百步外皆动,倾倾然如人行幕上,其下足处虽甚坚,若遇其一陷则人马拖车应时皆没,至有数百人平陷无孑遗者。”

寥寥数语,生动描述出无定河的漂浮无定,可见北宋时期的无定河,已不复赫连勃勃所赞叹的“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

自从唐宋以后,关中经济凋敝,水土流失也越发严重,更因此造成黄河的中下游泥沙泛滥,洪水难以根绝。到开封一段,悬河水患的严重,更已危及城市发展。

大顺现在算是以开封为行在,将来到底定都何处,还未确立。可是长安现在还在孙可望大军控制下,而且经过杨吉之乱以后,一把大火已将长安城烧为废墟,想要复兴此城,还不知道要花多少岁月光阴。

至于明朝的故都北京,则在代善率领清军残部撤回辽东的时候,遭到了满洲人的系统性破坏,不仅紫禁城被彻底焚毁,连全城百姓都被强行迁往关外半数。沿途人民流离失所,死者不可计数,想要复兴北都,更需要大顺军彻底击灭残清,移民实边,才能做一聊想。

所以现阶段,大顺朝廷还是只能待在开封。至少开封是比南京更好的一个选择,而且此世开封没有经历过历史上明末的那种大洪水,状况还算良好,唯独悬河水患是一大隐忧。

李来亨看着无定河边的景象,已经暗自下定了将来彻底治理黄、淮、海三条大河的决心。

他断然言道:

“我朝即便花数十年之功,甚至百年之功,也必须完成根治三河的大工程,使黄河、淮河、海河的水患彻底成为厉害。

欲根治黄河,则在陕北上游,必先广植树木,以固水土。将来复兴关中,使我陕北成为塞上江南,以修浚水利,造渠引水,方有所本。”

山陵的山脚下有两个沙土堆,一排排的滩枣树贪心地吸吮着阳光。河滩中已长满野古草、葛藤和百草,还有白、黄、蓝三种小花。

附近大部分河床已经干涸,靠近岸边的河面上是一片片被太阳晒得裂开的泥土块,薄薄的,车驾战马驰过,脚踩在上面马上碎掉,发出咔咔的声响。

河道中央的河床裸露,没有泥土覆盖,露出浅蓝色的石床。唯独无定河的河水很清,水底覆盖着一层黄泥,水面偶尔有一两只水螅游憩,风过惊起的细细水纹闪烁着碎银一般的亮光,在弯弯曲曲的河沟鹅卵石上浅吟轻歌,甚而有点顽皮。

李过笑了笑说:“很好。以后这些事都要来亨去做完。我们跟随太祖平定天下,只是在马上打下天下,今后还要下马治天下。根绝三河水患、复兴关中陕北……很好,很好,这都很好。来亨,将来这些事是要你去做完的!”

第826章 太宗病危

上万甲士供奉着李自成的遗骨和牌位回乡,金戈铁甲,万马齐奔。永昌皇帝在生前没能亲眼目睹明朝和清朝的覆灭,可是在他的身后,却有数不尽的大顺将士奋勇向前,终于摧垮了两个腐朽的王朝,使得天保府在今天迎来了新朝的光辉。

老闯营的弟兄们都心有所感,就连原本已在武昌剃度出家的田见秀也被请了回来。五营主帅、闯营元从之中,只是少了张鼐、李友、马世耀、田虎等数人。

袁宗第扶持着田见秀上前,他为这位已在青灯古佛前了却残生的故友感到悲戚,可也为李来亨能够派人邀请田见秀回乡祭祖感到安心。

“玉峰……天下事已毕,以后没有多少仗要打了。”

田见秀须发全无,他穿着僧袍,面目消瘦。在袁宗第的话后,田见秀即步行走到了李过和李来亨的马前,双膝跪下,叩首道:

“如今天下粗定,还望二圣能够谨记闯营起兵之初所为是何。明季百姓离乱,以至于到了天下板荡的地步,新朝万要切记明季丧乱的缘由所在。

贫僧已决心了却残生于佛寺,唯独担心此一桩事情。天下万民累于崇祯,至今十多年,必要休养生息一代人以后,方能兴土木、起远征,今后二十年……今后二十年就给百姓一个安定闲适的日子过过吧!”

李过转头看了李来亨一眼,李来亨便亲自下马,双手握住田见秀的臂膀将他扶起。

“田公不必如此!过往事已经烟消云散,今后群臣与万民都将安享太平,不必如此。”李来亨说,“休养生息……这也是太祖所愿。圣上当然会谨记此事,恢复中原的民力,只是移民实边、追击残清,也都是与国命运相关的大事,同样不能松懈。”

李过说道:“来亨在豫楚大兴营庄数年矣,但此政恐怕将来不能在太平治世长期维持。正好趁此数年营庄之力,平定川蜀、福建和辽东,大体先恢复明朝的疆域版图以后,便休养生息、与民更始,今后是否效仿汉武唐宗那般声张中华之威于四方,皆属子孙事,非我辈所能预料了。”

田见秀又沉沉地磕了几个头,袁宗第看不过去,将他急忙扶起,送入车驾之中休息。随行的许多闯营元从,都曾经是田见秀的部下,他们知道田见秀因为李自成死后的政变之事,几乎造成了大顺社稷的中道崩殂。

如今二圣这样和蔼地接见田公,想来过往的一切恩怨,都随着大顺的全面胜利而烟消云散了。

在刘体纯奏起的喜乐声里,从前那些事情,的确变得十分微小,十分淡薄了,在数不清的胜利中,即便是李来亨,也会变得宽和无比吧!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大顺的文武元勋们都跟随着李过和李来亨,簇拥着先帝李自成的神主牌位向前走去。在队列的两旁,是上百名乐工齐声唱起了汉高祖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典的祭词由平章政事方以仁亲自诵读,祭词出自于了东南文坛领袖陈子龙之手,祭文雅致,又颇合于太祖皇帝的身世。

方以仁先是低声诵读,接着语调慢慢加快、声调亦渐渐增高,直到一气呵成,将万字长文全部念完。

经过明军和清军对米脂的多次屠杀占领,闯营诸将们几乎都和李自成、李来亨两家家族的遭遇相同,留在米脂的乡人亲属几乎全数都死在了官兵和东虏的屠刀之下。

乡里剩下的只有一些早年间迫害过他们的乡绅,李过闻歌声而动容,许多陕北出身的闯军将帅想到家人的遭遇,也禁不住淌下热泪。

李来亨也想到了他那早早夭折妹妹,忍不住握紧了罗颜清和幼辞的手心。

众人垂泪间,刘体纯突然带头唱道:

“家家哭皇天,人人哭皇天,……人马滚滚数不尽,投晋入楚闹中原!”

首节 上一节 733/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