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740节

秦王府毁于杨吉之乱,但经过孙可望几个月的修缮,已经整洁许多,就同这座饱经伤痛的长安城一样,正在繁茂的暮秋时节中,显出一派春天似的生命力。

“秦逆于行政治理一道上,岂非真有天才?”

林猫猫对城市行政管理的见识还很少,但她靠着出众的医术,经常往来军营之中,许多和西营作战而受伤的顺军老卒们,也很喜欢和这个小妮子聊天。

从这个渠道里,林猫猫知道了更多事情。顺军老卒对于西营看法大多比较客观,有些年纪大的军官,说不定还是经历过当年闯献合营作战时期的人呢。

大家都很佩服孙可望的手腕,对他干净利落地撤离陕西,为关中父老乡亲们留下一座完整的长安城,更觉钦佩。

“这比杨承祖那个狗崽子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南阳王待杨承祖如亲生儿子一样好,咱们罗王妃待他也好像亲兄弟一样,他是怎么做的?一把火毁了兄弟们的陕西老家!

下到地府去,杨承祖有什么脸面去见多年前死去的那许多曹营弟兄啊?”

顺军将士多陕西人,明末以来,陕西是天下间受动荡兵祸之苦最深的的确,许多年来俨然人间地狱。本来太祖进兵关中以后,人们都觉得大乱以后必有大治,复兴的时代终于要来临了。

谁想见杨承祖一场叛乱,长安化为废墟白地,上百万民众被迫背井离乡,迁徙到了中原各省避难。陕西又被迫多承受了一年的战乱之苦,吴三桂和多铎入陕以后,更是高举屠刀,使秦人备受其苦。

后来孙可望盘踞长安,郭雄帅提十万王师驻足渭北的时候,许多秦人父老又觉得关中即将迎来一轮新的大规模战乱。

谁曾料到,顺西两军只是短暂交锋以后,孙可望就主动撤出陕西,关中局势迅速稳定下来。孙可望的撤离干净利落,长安城的治理井井有条,连林猫猫这样的东南人士见识以后都不禁感叹西明朝廷的这位东王见识手腕均十分过人。

更何况是饱受战乱之苦的陕西老百姓?

西营因此在陕西留下了一个较好的名声,连带着人们对张献忠、孙可望父子的印象都很不错。数百年后,到了第一共和国时期,当另一位东王杨秀清带着北伐军打到陕西的时候,还能在渭北制铁厂的旧址发现祭拜二大王的庙宇。

只是那时候,陕西人大多数都已经忘记了二大王庙里的两尊塑像是谁人了。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殖民体系解体以后,重获独立的呆迷儿共和国专门派遣使团到中国祭祖的时候,使团中的汉学家们才意外发现了陕西人经常祭祀的二大王,便是呆迷儿帝国的天王沙和东王沙。

当然,孙可望在西南兵败以后,辗转转战于缅甸、暹罗各地,收当地华人为军,以十万兵入寇印度,利用英国和莫卧儿帝国争夺孟加拉地区的机会,得以占据吉大港,在三角洲立国,中兴了西明朝廷,建立了后来被称为呆迷儿(大明)帝国的后西明,全盛时期统一印度全境,又和大顺在印度洋争霸一百多年,那便是另外一个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了。

不过对后来的中国人而言,他们对于孙可望的印象,更多还是来自于瀛洲省作家井上靖创作的那部小说《德里》。

书中讲述了顺孝宗末期废除科举以后,长沙府书生赵行德偶然在兴京(新长安城)救下一位呆迷儿女子。这位女子为了报答,送了一张前往呆迷儿帝国的通行证给赵行德。

对呆迷儿传闻很感兴趣的赵行德,便乘坐延平公司(即世祖时所封藩属国延平国,孝宗朝时为大顺收编为延平公司,为一拥有南洋贸易特许权的团体)的船只前往印度。

他在海上被马拉塔海盗抓住,由于船长很欣赏赵行德的才学,使他成为了海盗船上的会计。后来赵行德跟随海盗劫掠城镇时,意外救下了莫卧儿帝国末代公主兹鲁比娅,并与她一见钟情。

二人试着逃走却没有成功,后来海盗船被呆迷儿帝国的第二代东王沙孙征淇招抚,赵行德被东王沙看中,奉其命令前往德里(当时称为德天府)研究编制调和儒学、天主教和回教思想的《永历会典》。

莫卧儿帝国末代公主兹鲁比娅则被东王沙一眼看中,被要求进行政治联姻,用以笼络印度本土贵族。举行婚礼的当天,兹鲁比娅就从圣天王大教堂的穹顶跳下自杀,思念着公主的海盗船众人鼓动马拉塔总兵希瓦吉挑战东王沙。

一场悲壮的战争由此拉开序幕,电影后半段马拉塔总兵希瓦吉身先士卒,高呼“杀东王”、“杀东王”的场面,被称为大顺战争电影史上的十大经典场面之一。

马拉塔战争结束以后,赵行德剃发为教士,创立了对呆迷儿历史有重大影响的基督教长沙宗。呆迷儿帝国则在东王沙的治下,迎来了一个繁荣的盛世。

电影中扮演东王沙回忆中的孙可望一角的演员,为获得过两次东京影帝的西田敏行。有趣的是西田敏行还在“五个一·国剧工程”的《双雄会》电视剧里,饰演过天王张献忠。

除了扮演过呆迷儿父子两角外,西田敏行最为人所熟知的,恐怕还是在电影《获鹿大战》中扮演的顺世祖——当然此片由于影射李来亨在获鹿之战时按兵不动,对太祖的苦战见死不救,后来遭到保守派的广泛抨击,以至于遭禁,反而是呆迷儿人民联邦引进此片后,引发观影狂潮。

在光中二年的秋天,人们还预料不到西明朝廷的迅速崩溃,也预料不到孙可望的许多身后事。

但是随着李来亨对于西北顺军部署的调整,大顺军的许多野战部队正在向湖北和广西两省调集,孙可望却由于清剿云南土司的缘故,与缅甸东吁王朝陷入摩擦之中,西南的平衡正在继续向大顺军倾斜。

第835章 清田驰禁

对西明的战争正在有条不紊地筹划之中,各路驻军多数向湖北和广西两省集结,看来李来亨已经修改了方针,改变了过去以西北驻军为主力平蜀的策略,转而选择了自楚、桂进军的间接路线。

新的战争阴云正在悄悄骤集,但对于关内的多数地区而言,安定的太平时节已经降临。

大顺委派的官吏和驻军,已经接管了明朝绝大部分的疆域。井然有序的营庄改造也在推行之中,只不过鉴于乡官数量的限制,对于新晋取得的土地,李来亨已经放开了清田驰禁的步伐。

营庄之禁的破坏,是从庄使开始的。

光中二年起,朝中都营田司已经陆续破获了不少庄使私吞土地的案例。

虽然李来亨定制之初,就设置了庄使、推官、捕盗使、村长等乡官牵制监督的权力结构。可是随着营庄制在更广泛地区内的扩大,庄使的贪墨违禁便难以完全遏止。

即便大顺有严刑酷法来限制庄使,违禁过分的通常还要处以死刑。但既然制度本身隐藏了庄使侵吞土地的特权,行政惩罚的效果也就有限了。

何况营庄制需要耗费的巨大行政资源,过去仅在湖北、河南两地,大顺尚能支撑,现在一下子扩充到了十倍以上的地域内,行政资源便根本不敷使用了。

清田驰禁必然被提上日程,只是李来亨对于限制大地主兼并的想法也始终未变。

“驰”营庄之禁的同时,还要清查仗田——而清田过程中,大顺又以相当倾斜的态度,默认了明末乱世期间贫民佃农对于抛荒土地私自占有的合法性,实际上也产生了均田的效果。

此外一部分本由营田司管理的营庄土地,也被授予了耕种的佃农——至于本来拥有这部分土地的原地主,其田息收入则被李来亨直接换为了虚无缥缈的工坊股本。

其中不服的士绅并非少数,只是在大顺军强大的武力面前,他们根本不敢升起抵抗之心。毕竟孙可望远在四川,退守广东和福建的郑家小朝廷也缺乏北伐的力量,塞外的清军则在经历甲申之役后,不仅残暴的面目完全被看穿了,其本身的力量也虚弱到根本不能牵制大顺军丝毫。

各部驻军的强力弹压之下,河北、山东、山西,以及新设立的以徐州为省会、由原豫东一部、皖北一部和江北一部合并而来的淮海省,均完成了营庄佃农向自耕农转化的进程。

士绅的叛乱并非少数,但动摇大顺基层政权统治的叛乱,连一例都不存在。

甲申之役清军的入寇,已经大大打击了华北士绅的力量,使得他们在清、顺之间,考虑良久以后,只能接受自己的土地被佃农夺走,而自己仅获得一些不值钱的工坊股本的现实。

毕竟这和剃发令之下,尊严被践踏、财产被全部夺走,连家族都被整个毁灭的灾难相比,简直不值得一提了。

甚至不少士绅子弟,已经开始寄希望于通过科举、乡政学校、讲武堂的途径,进入大顺朝廷之内,成为体制的一部分以后再设法夺回家族的产业。

来自南方的士子纷纷乘船北上,自从金国被蒙古灭亡以后,已经空荡荡数百年的大梁运河又繁盛了起来。

天下文人悉数奔赴汴梁,东京风华璀璨又盛于从前。

兴京长安府和北京北平府的重建工程也已经初步展开,大顺国初时强盛的国力、严密的统治和清廉的政治,即便战争连绵不断、巨大的土木工程也相继兴起,却还是在各地绅民之中留下了一个光中之治的深刻印象。

虽然官员大部分都知道此时顺朝的实权早已操于监国之手,但普通百姓还是只为光中天子李过修起了牌位。

首节 上一节 740/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