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780节

可李来亨绝无支持第巴取代达赖的打算,大顺在雪区除了另外借军事威压力量扶持起数个宗教领袖以外。即在第巴系统内部,也广建诸侯,使得雪区各地的地方贵族都可以进入拉萨第巴执政,实际上将第巴变成了类似顺朝政事堂群相制的体制,杜绝了一人掌握大权的独断可能性。

此外李来亨又以米剌印为西藏都督府都督,留顺军精兵三千人暂驻雪区,以维系大顺的军事存在。

不过米剌印系回教教徒,不受雪区僧俗各界贵族的支持,后来大顺发兵讨伐准噶尔时,准噶尔部首领僧格台吉便秘密授意他那个在雪区学佛的弟弟葛尔丹,联络雪区僧俗各界起兵驱逐顺军。将米剌印刺杀后,又坑杀了顺军将士两千多人。

这以后,直到制将军李懋亨、张国武率军入藏俘杀葛尔丹为止,青藏地区都落入了准噶尔部的手中,一度成为顺朝的心腹大患。

李来亨也吸取了西藏都督府设置失败的教训,改为采取了剥离雪区的方式以弱藏,除将青海全境并入甘肃省外,又将康区全部并入四川省中。

大顺灭亡和硕特汗国的战争,也震动了天山南北。原本被固始汗留在天山南北的和硕特旧部,闻此噩耗,无不为之震惊非常。

准噶尔部的首领僧格台吉也抓住这个机会,以共同对抗顺军扩张为由,强化了卫拉特联盟之间的关系,而准噶尔部和留在天山一带的和硕特残部,为了争夺卫拉特联盟的最高领导权,其斗争也达到了白热化程度。

最终准噶尔部与和硕特残部兵刃相见,大战一场后,和硕特残部被完全击败,准噶尔部顺利实现了对西蒙古诸部的统一整合,实力大为上升。

然而一部分被僧格台吉击败的和硕特余部,经由叶尔羌汗国占领的哈密地区,逃奔嘉峪关投奔顺朝。

其时征虏大将军郭君镇已经因病回京,时任西北经略使的周祚鼎即决定收纳这些和硕特部败兵,于是命制将军马科、赵自牢领兵出嘉峪关迎接和硕特部败兵。

结果顺军刚出嘉峪关,进入哈密地界不久,即遭到叶尔羌汗国兵马的袭击。此前和硕特败兵穿过塔里木盆地东奔时,已经和叶尔羌汗国发生了许多冲突。

现在叶尔羌汗国准备兴兵击灭这些和硕特部残兵,竟然连同顺朝军队一起攻击。

马科、赵自牢随即奋兵反击,昼夜苦战,由于不熟悉西域的地理环境,顺军损失很大,沿途因饥饿干渴而死的人,竟然有上千人之多,付出很大代价才顺利带着和硕特余众撤入关内。

哈密之败,再次引爆顺朝朝堂之上的舆论争议。

许多大臣都认为西域得失,于中原无关,不应该白白耗费这样多的力量去同准噶尔部、和硕特部争夺西域,还上书称哈密之败是因为天心厌战,是上天在警示大顺不能再继续穷兵黩武下去了。

但也有不少关心陕西安危的元勋功臣,他们都认为哈密的得失关系着西北的安定,西北的安定则关系着这些元勋功臣们家乡桑梓的安全。

勋臣们的政治能量可比那些科道言官强大太懂了,李来亨得到众多陕西籍的勋臣背书支持,底气十足,立即便诏令以刘芳亮为征虏大将军,代替因为伤兵回京的郭君镇出镇甘肃,开始部署收复哈密的作战。

叶尔羌汗国此时已经陷入严重的教派斗争,早在阿布都克里木汗时期,天方回教的“和卓”一派即开始进入叶尔羌汗国。

阿布都克里木汗之子马黑麻汗继位以后,黑山派和卓受到汗王的大力支持,这一教派在叶尔羌汗国内迅速发展。稍后,白山派也进入该国,要求分享黑山派的权力。两派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甚至发生血腥厮杀。

后来黑山派拥立伊思玛业勒为叶尔羌汗。伊思玛业勒汗镇压白山派,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经克什米尔逃往西藏,达赖随即将阿帕克和卓献于顺朝。

征虏大将军刘芳亮得此奇货可居以后,便命令制将军赵自牢、康大眼率军护卫阿帕克和卓进军叶尔羌汗国,而准噶尔方面,也趁着叶尔羌汗国集中兵力对抗顺军西征的机会,大举攻伐,夺取了全部的伊犁河谷一带。

由于顺军以护卫阿帕克和卓建政为口号,叶尔羌汗国内部不少信奉白山派的教徒纷纷起兵响应,汗王大军兵败如山倒,数月以后即遭到赵自牢俘虏,献俘宫阙于东京。

叶尔羌灭亡以后,西域出现了大面积的权力真空情况,准噶尔部趁机四面扩张,同暂时驻留在哈密附近的顺军接连发生冲突。

本就有意彻底击灭准噶尔部,完全收取西域的李来亨,随即便授意刘芳亮伐准全权,展开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新战事。

第883章 叶尔羌

和硕特汗国的覆灭和叶尔羌汗国的覆灭,虽然都是大顺军出了主要力量,但结果却是让卫拉特四部之一的小小准噶尔部,收取渔翁之利,获得了大部分利益。

固始汗被击灭,盘踞西藏的和硕特汗国被顺朝远征军彻底灭国后,准噶尔部趁机击破了同样在天山一带游牧的和硕特残部,得以彻底统一卫拉特诸部。

原本准噶尔部的僧格台吉,借这次对外战争的胜利,消弭了内部矛盾。他在打败和硕特部、成为卫拉特四部盟主以后,改称浑台吉,同僧格浑台吉本来有许多矛盾的两个弟弟,则被放出各领一部,前往伊犁一带游牧。

叶尔羌汗国在哈密被顺军打败以后,原本就开始游牧至伊犁河谷流域的准噶尔部,立即召集卫拉特各部联军,大举攻伐叶尔羌汗国,给了这个在顺军攻打下已经垂死的回教政权以最后的致命一击。

叶尔羌汗国亡国后,哈密及塔里木盆地东部的一部分绿洲城市被顺军控制。但更加富庶的伊犁河谷及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等城市,则落入了卫拉特诸部联军的手中。

僧格浑台吉放任大军劫掠了这些以绿洲农业和丝绸之路商业为主的城市居民,满足了卫拉特各部的需求,借此又强化了准噶尔部的盟主地位。

僧格浑台吉手握分配这些城市布匹、铁器、火药、粮食等资源的大权,便能够在卫拉特诸部中拉一派打一派,很快便在各部落中扶持起了大量拥护其盟主地位的铁杆盟友。

准噶尔部对整个西蒙古卫拉特各部的支配力量,得以大大增强了。

在这样的形势下,僧格浑台吉又引兵西向,过伊塞克湖,翻过葱岭,进入费尔干纳盆地大肆劫掠,满载而归。

回国途中,准噶尔人又遭到哈萨克部落的袭击,他们凭借驼城反击,大获全胜,等到返回天山草原时,僧格浑台吉控制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五万余骑之盛,兵力之强还超过了和硕特汗国的全盛时期。

在这样的情况下,僧格浑台吉一面授意他那个正在拉萨学佛的弟弟葛尔丹于西藏制造叛乱,一面则准备引兵东进攻打哈密,张狂猖獗非常,即便李来亨没有主动对准噶尔部实施打击,顺朝和西蒙古各部联军的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僧格浑台吉的军事才干尚不及他那个弟弟葛尔丹强势,几次重大胜利,靠的不过是在顺军身后捡漏而已,准噶尔依旧只是一个部落,对于西蒙古诸部只是建立起了类似和硕特汗国那样的盟友和半附庸关系。

僧格浑台吉亦只是称浑台吉,而尚未称汗,他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和威望将准噶尔部为盟主的西蒙古联军,凝聚为一个准噶尔汗国政权。

这样的敌人,当然不可能是顺军的对手。

顺、准之间的首次冲突,即发生在哈密附近。

僧格浑台吉派遣与他关系不睦的哥哥车臣率军侵攻哈密,并许诺其攻陷哈密以后,便允许其自领一部在哈密和青海附近游牧。

在这样的许诺下,车臣召集了亲信部下二千余骑,又四处从其他部落中搜集了大量愿意跟随其前往哈密和青海一带游牧的蒙古人,聚集起了上万兵力,加上沿途一起东进的妇孺老弱,形成了一支多达万帐的大军。

为了应对准部东侵,刘芳亮便离开兴京长安府,亲自前往甘肃兰州坐镇指挥。

当时顺军以张国武领兵一千多人驻守沙州,康大眼领兵二千多人驻守哈密。由于嘉峪关以外,沙漠广布,道路难寻,城市依靠绿洲维系生存,相互之间仅有可供小规模商旅通行的商路,大军互相难以联系。

准部侵入哈密后,柴达木盆地西北的各绿洲小镇迅速沦陷。车臣率领万帐部落的迁徙大军,沿着金山北麓直接挺进向嘉峪关方向。

负责驻守嘉峪关外顺军最大据点瓜州城的守军将领,由于强行推行编户齐民的政策,同当地回回、蒙古土著不和。当获悉准部逼近瓜州的时候,顺军守将又强迫城外百姓放弃田宅撤入城中,对于不愿撤走者,则强行放火焚毁其房屋。

这样的做法导致了车臣绕行金山北麓,突然抵至瓜州城下的时候,城内的回回、蒙古土著便趁机发起反叛,杀害顺军守将及全城汉人将士、官佐以后,开城迎接准噶尔军入城。

瓜州是大顺在关西最大的驻防城市,守军有四千人之多,竟然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准部攻占。

而且瓜州处在沙州和哈密城的后方,是前线顺军联系嘉峪关的必经要点,瓜州沦陷以后,还驻留在哈密最前线的张国武、康大眼两部,便成为了孤悬于外的海外偏师,陷入孤立无援、弹尽粮绝的困境。

刘芳亮闻讯以后,首先向朝廷上书请罪,李来亨不许,反而继续授予刘芳亮便宜行事的专任大权。

首节 上一节 780/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