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102节

与此同时,科举政、学校开办的权力从礼部分离出来,归到翰林院。

这一系列的变化,在民间并未引起关注,但却预示着一场大宋教育体制改制风暴的到来。

翰林院本就是皇帝的顾问团,现在科举政和学校开办划归到翰林院管辖,相当于是皇帝直接抓到了手里,可以说是进一步从东府剥离了一部分权力。

另外,一个新的部门也单独被拧出来,暂时挂靠在了翰林院下,这个部门叫伶政司,里面都是当朝出名的伶人,这些人背负政治任务,开始在新政所在之地出演戏剧。

这些戏剧以金贼入侵,宋军在英明神武的皇帝率领下英勇抵抗,成功收复燕云为主,又以肃王侵占良田,鱼肉百姓,当今天子震怒赐死肃王为主。

还有名为《浣家女》的戏剧,讲述的是河北隆德府管辖下的一个小村里,一名为罗桑的美丽少女经常在河边洗衣服,被同村恶霸张家少爷看中,强行纳为小妾,罗桑心爱之人周泽知道后,去张家评理被乱棍打死,罗桑遂投河自尽。

这样悲惨的故事突然在乡村之中流行起来,伶政司下面迅速招募人员,开始编排故事,将这些故事深入到乡村里。

与此同时,在每一级的行政中加派了一名御宣官,无论是府、州、军、监还是县,甚至到村,这名御宣官由督察院统筹,专门负责对各个州县的军民进行忠君爱国的教育宣传。

在所有人都还在温水里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京东路和京西路,发生了大案,上到知府,下到县丞,在半个月内,有三十几人,先后被查出有贪污受贿,杀人违法的劣迹,尽数被皇城司带入京城。

旧官员刚被抓走,新官员已经在路上,后脚便就任,就任的同时,便开始彻查本州府的过往,一时间各个地方的大家族人人震动,他们面临着新官的压制和来自下面的普通百姓的抵抗。

这种局面很快开始出现爆发,在六月二十日这一天,河东之地,发生了一起看起来很小的命案,曲阜为孔家种田的一个叫李小二的农民被打死了。

被谁打死的呢?据调查被当地一个叫王金隆的恶霸打死的,这件事若是搁在以前,一个小浪花都不会有一个,偏偏现在不仅仅是河东的几个州府都在议论这是,连东京城也开始议论起来。

皆因为邸报上一行大字:试问两府相公,欺压百姓之恶霸几时休?

无论是大宋开国,还是前朝各代,都未曾出现过一个平民被打死之事出现在州府和京师的舆论中,可偏偏在本朝就出现了。

并且不知为何,这件事立刻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出现了两个派别,一方认为一定是那个平民偷了东西,另一方认为,施暴者是远近有名的恶霸,这种恶霸与当地官僚勾结,为虎作伥,朝廷当彻底铲除!

第九十六章孔府事件

明明皇帝打了胜仗,连燕云十六州都收回来了,按理说接下来大宋应该沿着历代皇帝的方式安安稳稳走下去,可偏偏这个时候不太平了。

先说东京城外的脑袋掉了一千多颗,肃王被赐死,又有京东京西以及两河知府、知州等大小几十个官员被同时拿到了京城,一时间,长江以北的官场震动。

偏偏又出现了一个大宋邸报,仙源县(今山东曲阜)恶霸打死人的事件被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推上了大宋邸报,现在是一头猪都能闻到这是一场政治阴谋了。

李小二被打死的第四天,仙源县又发生了一件事,据说是一个喝醉了酒的孔家人,撒酒疯,当街骑马狂奔,在路上差点撞到一个厢兵,结果是马儿受到了惊吓,那个人从马上摔下来,倒是因为幸运没有出啥事,不过听说他恼怒拔出佩剑,便要捅死那个厢兵。

周围人也不敢阻拦,但意外的情况是他没有捅死那个厢兵,结果被那个厢兵一刀给砍了。

很快便有衙门的人赶来,要将那厢兵带走,但是那厢兵拒绝配合,声称是对方要杀他,他是自保,且周围有很多人都看到了。

但这次死的可不是一般人,而是孔家的人,孔家那是什么家族?那是圣人血脉,当今天子都要忌惮三分的。

你说你自保?就算他要弄死你,你也得乖乖让他弄死,不知道自己什么身份吗!

就在官衙抓人的时候,来了一些穿着黑金长袍的人。

何礼明手轻轻一挥道:“你们都走吧,这里交给我们。”

那官差一看,冷声道:“你们是何人,胆敢妨碍官差办案!”

“吾等乃天子亲军,滚!”

“是皇城司卫!大人恕罪,小人有眼不识泰山!”那群官差迅速离场。

何礼明脸上带着微笑看着那个厢兵:“跟我们走一趟。”

皇城司带走厢兵,又在现场记录了周围人的口供。

下午,仙源县的县丞听说此事后,吓得不敢出门,一方是衍圣公家的子弟被当家杀死,一方被皇城司卫带走,一个小小的县丞已经管不了此事。

而这件事,也在第二天上午,便上了东京的邸报,从河北路到东京的一路上,各大州府的邸报居然同时都刊登了上去,一时间人心震动。

孔圣人的后人被一个丘八当街杀死,这还得了,此丘八不杀,如何正国本,我大宋读书人的颜面以后何存,死后又该如何去面见圣人!

这件事迅速在北方发酵,从仙源县一路到东京,各地仕子皆到官府前要求上书朝廷,诛杀那丘八,以正国本!

此时的孔府,这一代的衍圣公孔端友正一脸肃然,而一边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真大发雷霆:“好一个丘八!敢动我孔家人!我要杀他全家!”

那被杀的孔家子弟正是他孔端操的亲孙孔翔,自仁宗皇帝尊奉孔家家主“衍圣公”爵位以后,孔家便成为全天下儒生的圣地,在宋朝这种儒学大兴的朝代,别说一般人了,便是宰相也不敢对孔家有不敬,哪怕是皇帝也要礼让三分。

现在孔家嫡系子弟被一个丘八当街杀了,这还得了!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句话在宋代可是至理名言,读书人的地位到底有多高?怕是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身在福中哪里知道福?

这天下唯有皇帝清楚,因为他看了往年的财务支出,作为皇帝最清楚国家每年要用多少钱来养人了。

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每月俸钱三百贯,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地方州县官员,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二十贯,小县县令每月十二贯,禄粟月五至三石。这才仅仅是正俸!其它像:糖酒、酱油醋盐、烧火的木柴、随身衣物、跟班的伙食费、公衣费……统统都由政府包办!另外还有招待费:如节度使兼使相公用钱就高达两万贯之多,最关键的是上不封顶,“用尽续给,不限年月”。

别急,还没有完!说完正俸,还有职田呢!两京、大藩府可分职田四十顷,次藩镇可分职田三十五顷,边远的小县,还有七顷职田。这些职田增多由佃户租种,而公务猿们则是坐享其收获就可以了。

再来看看一个普通的禁军士兵一年有多少钱:四十五贯!

别急,文官有恩荫制,什么是恩荫?就是你这个当官的死后,子孙还可以享受你的待遇。

言下之意便是,文官坐在衙门里,一边贪污皇帝下方下来的赈灾的钱,一边还可以数着高俸禄,高福利,连子孙都能继续享受。

试问这种情况下,谁还愿意从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这他娘的是唐朝!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首节 上一节 102/10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大厨无双

下一篇:权倾南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