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275节

皇帝的新政里面明明规定为官者不许从商,但明州的官员却和商人有着剪不断的关系,不拿他开刀做警告,拿谁开刀?

此事便有唐恪继续负责,去处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一个月又过去了,眼看到了九月初,秋天来了。

东京城依旧繁华热闹,新的建筑正在拔地而起。

这个月,从京兆府、幽州、杭州、广州、江陵府、成都府……陆陆续续来了许多人。

什么人?

有商人,有农民,甚至还有无业游民。

不过他们现在统一都算是商人了,因为他们已经在各自的城市,获得了商虞司招募民间商队的要求。

这些商队,将统一归到大宋道路局下面分管,

他们来京城,也是有目的的。

朝廷要对他们进行集体培训!

朝廷要在全国修路,这些商队是大宋第一批修路的商队,他们将为大宋打造全新的交通基础。

第二百二十七章渗入军方?

要想富,先修路。

这是赵桓制定的基础国策。

交通系统在国家战略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可以说,在每一次经济腾飞的节点之前,必然都有道路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当年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后,为了增加凝聚力,在全国修了七条大道,那都是功在千秋的事。

但赵桓这一次修路,是全新的一种方法。

以前是将熟土夯硬,现在是要用水泥。

早在水泥刚被研发出来的时候,政事堂已经组建商队去开采水泥所需要的原材料。

并且赵桓与宰相们,也已经定下来了水泥制造局的分点,

现在主要的城市,都在建造水泥制造分局。

至于水泥的产量,要根据每一个城市所修的道路的需求量来申报。

而具体的规划,政事堂已经规划出来,工部配合商部的商虞司已经开始在各个分点开始尝试生产水泥。

至少这个阶段来看,非常顺利。

而这些商队被招到东京城,现在是要集体进行培训,学习如何使用水泥,如何修建新的路。

这种水泥虽然很原始,但比夯土要强太多。

而且在水泥里掺杂了碎石,这样的公路够赵桓用了。

不仅各地的新组建的商队都来京师,四大副都的经略使和知府都来了。

接下来是长达一个月的学习和议政时间,皇帝专门腾出时间来见这四大经略使。

经略使的任务是与皇帝和宰相一起商定本地的接下来的军政、民政、经济的发展。

其中燕云的主要发展有如下:

第一、扩充军队。

第二、农田的整修。

第三、水泥制造局的正常运转,要保证修路的时候,水泥的产量是充足的。

第四、城市扩充和移民。

李纲提出将幽州建立为北方第一大军事重镇的建议,作为大宋北方最坚固的防线。

所以军费的投资将是最高的。

他的这个提议也是赵桓的想法,以军事发展幽州,带动幽州的各项产业,等灭掉金国后再做转型。

燕云几乎所有的军费开支预算,全部都通过了,甚至来年的军费预算,也过得非常顺利。

至于京兆府(长安),一上来,便得到与幽州一样的待遇,同样是大批的预算砸向西北。

不仅仅是军队,对京兆府的商业,赵桓也着重强调了。

因为在赵桓的帝国顶层战略中,是要等到灭掉西夏后,重开丝绸之路的,而京兆府则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节点,也是控制西域地区的节点。

最多不超过三年,赵桓就要亲征党项,那时地球上将再也没有夏这个国家,陇右都护府将会变得更加广阔,大宋养马的马场重新回来,有了骑兵,长途奔袭的歼灭战就有了保障。

再要攻打金国,就有底气了!

但由于京兆府在唐代开采过度,唐代末年毁坏严重,京兆府的农业已经日渐疲软下来。

将那里建造成西域与东京中转站是最理想的。

对于杭州的定位,就更明确了。

华夏东部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渡口,最大的丝绸生产地,海军军营之一,大宋将以此为跳板,来对抗日本和高丽。

至于广州,因为位于华夏南部,与南洋诸岛相隔不远。

首节 上一节 275/10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大厨无双

下一篇:权倾南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