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5节

赵桓还是低估了这群人对战争的畏惧,李邦彦一副贪生怕死的狗样,可真是让赵桓打开眼界。

“李卿有何事要奏?”

“陛下,金人已经渡过黄河,正往开封前来,臣以为,当派使臣前去议和。”

一边李纲一听,立刻也上前,抢了李邦彦的话,道:“陛下,万万不可,金贼欺软怕硬,我朝越是畏惧金贼,金贼越是得寸进尺!”

“陛下,金人久居北方寒苦之地,南下不过是为了求取粮食过冬,我朝断没有必要与金人开战,只需要赠与他们钱粮,他们必然会退兵!”

“陛下”

李纲想再言,被童贯打断:“陛下,大宋乃天朝上国,富甲天下,何须与境外蛮夷计较,臣亦以为当议和!”

王甫道:“臣附议!”

赵桓一见这架势,顿时心中乐了:果然,这几个家伙不亏是北宋末年巨奸。

就说这童贯,掌管禁军二十年,将整个大宋的禁军都废掉了。

但邀功却是一把好手。

宣和四年,攻辽失败,乞求金贼攻打燕京,后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归,却大肆邀功。

便是在今年,金贼南下,攻打太原,身为枢密使,全国最高军政长官,竟然弃全军南逃,致使宋军西军大乱而惨败。

那王甫就更不必说,方腊起义,粉饰太平,隐瞒不报,致使南方祸端大起。

赵桓看着这些人精一样、各怀鬼胎的大臣。

为所欲为是什么?

就是一切都是老子说得算!

赵桓高喊道:“皇城司谢大海何在!”

却见一个戎装的大汉走了进来,目光冰冷,全身散发着肃杀的气息,让整个朝堂都一冷。

李邦彦连忙怒喝道:“大胆武夫,此乃朝堂,圣天子与群臣议事之所,你敢带刀进来,来人!将此人拉出去斩了!”

不得不说宋朝的士大夫们权力很大,李邦彦竟敢当着皇帝面如此呵斥,当然,事后他必然会跪在地上说臣有罪臣孟浪,为了天子安危,臣万死不辞之类的话。

李邦彦的话也是其他士大夫心中的想法,谢大海即便是皇帝亲军又如何?皇帝亲军也不能带刀如殿,此乃大忌,更何况武夫本来就低文官好几等。

赵桓怒道:“李邦彦,你好大的胆子,是你是皇帝,还是朕是皇帝!”

李邦彦早就做好了准备,他连忙颤抖地下跪:“陛下息怒,微臣担忧圣体有损,冒死不敬!”

冒死?宋朝自钦宗以前,并未杀过士大夫,这是宋的祖制,即便李邦彦如此,他定然知道赵桓不会杀他。

不但不会,还会在皇帝心中留下好印象。

好印象?这样的好印象你还是给阎王去看吧。

赵桓露出了笑容,也露出了大白牙:“李卿,你的确是在冒死,既然你这么想死,朕就成全你咯。”

第三章谢大海,你帮太师一把!

赵桓坐在皇位上,轻声道:“念。”

旁边的太监立刻宣旨:“朕膺昊天之眷命:金贼南下,李邦彦身为太宰,畏金贼如虎,有辱大宋气节,革太宰位,拖去午门,斩立决!钦此!”

此诏一出,群臣震惊。

大宋开国以来,从未杀过文官大臣,最严重的也只是流放,更别说在朝堂上公开宣示杀人,而且杀的是当朝太宰。

而且只是提议和就要杀头,这未免太过儿戏了吧?

大臣们这样想,但是赵桓却不这样认为,在他这个后世人看来,李邦彦的议和就是赔款,就是割地,就是卖国!

卖国之人不斩立决,难道还供着当大爷?

陛下,饶命啊,陛下,我朝没有午门啊,午门是什么鬼?

“陛下万万不可!”说话的却是王甫,并非王甫与李邦彦关系有多好要救他,相反,这王甫与李邦彦是敌对关系,王甫刚才也站出来说了议和,若要杀李邦彦,岂不是他王甫也有罪?

同样说要议和的童贯也是深吸一口气,佯装淡定。

王甫道:“圣天子在上,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臣等不欲自陛下开始破例。”

赵桓铿锵有力道:“卿多虑,便从朕开始破例!”

“臣等忠君为国,肝脑涂地,李太宰所言议和亦是为大宋黎明百姓着想,为圣天子江山社稷太平,圣天子刚刚继位大统,便要杀戮忠臣,此乃桀纣之道,不可取!”

赵桓直直盯着王甫,他敏锐察觉到了王甫说这些话背后深一层次的意思。

王甫绝对不是忠良之辈,他也非敢谏言的人。

赵桓刚登基,这满朝大臣都是宋徽宗的旧臣,尤其是王甫、李邦彦、蔡京、童贯这几个货色,在后世被称为“北宋六贼”,这些人都是拥戴宋徽宗的,即便宋微宗现在退位了。

所以他们胆敢在朝堂上这般撒野,也是有靠山的。

按照后世的史书来看,宋钦宗赵桓的确杀掉了李邦彦,但那也是在形势所迫,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也流放了蔡京,将童贯斩首。

但是在现在的赵桓看来,那些做的都不够,远远不够。

他要李邦彦现在就死!他要将蔡京立刻挫骨扬灰,他一天都等不急!

赵桓站起来,怒道:“王卿,好一个忠君爱国,好一个为了天下黎明!何也!死哪里去了!”

首节 上一节 5/10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大厨无双

下一篇:权倾南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