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546节
叶崇不接,难道那些红薯,能和朱青抗衡。
他可是得到了消息,朱青背后现在站的是当朝太宰徐处仁,有朝廷的支撑。
这个消息一传出去,整个东京的粮商都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喝不进水了。
有人甚至在悲呼,朝廷这是要他们的命。
而赵官人在这个时机要进入粮食行当,怎么想都是在以卵击石。
叶崇也不好多说,毕竟所有的钱,都是赵官人掏的,他把自己的担忧说出来,而最终做决定的还是赵官人。
一边的李秋娥也不无担忧道:“赵官人,我以为,当先盘下一个铺口就可以了,毕竟,我们刚开始。”
赵桓当然知道他俩的担心,也理解他俩的担忧,便道:“不必,先盘下五家,我们种的东西并不能申请专利,到时候生意好了,肯定会有很多人来种植,我们应该能卖多少就卖多少,先把永乐粮铺的声誉打出去!”
李秋娥和叶崇对视一眼,也不太相信红薯和土豆开卖后,生意会特别好,至少不会像赵官人以为的那样。
但赵官人却对红薯和土豆非常自信,他把牛家村的田都报下来了,而且还雇佣了不少人。
万一卖不动,就基本上陪完了。
赵桓下马,走到田里去看了一转,表示很满意。
这些田他也想好了,专门种红薯和土豆,反正那种作物生命力顽强。
冬天的时候就搭大棚,宋代民间是有搭大棚的技术的。
在帛上涂一层油变得不透气,被外界阳光照射后,不容易散射,这项技术,从秦朝开始发端,到宋朝已经比较成熟了。
赵桓做这件事,并不是为了赚钱。
他是皇帝,靠种田赚钱能有什么用?
改制分为三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一种是自下而上的,还有一种是双向的。
朝廷现在被赵桓逼得自上而下改制,但毕竟朝廷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组织,要将事情落到实际处是非常难的,效率是非常低的。
朝廷能做的是把控宏观层面,制定规则,进行监督和审查,权衡大局。
但真正要生产出东西来,在基层迅速做出改变,并且有成效,是需要依靠民间的力量的。
成立永盛商社就是出于这个目的。
现在永乐粮铺,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粮价还需要再降低,就由永乐粮铺来搅局好了!
红薯这东西,易管理,好种植,量大,好吃,能很好保存,而且能作为主食。
视察了一转,赵桓突然道:“叶崇,开十家吧,再增加五家!”
“赵官人,这……”
“相信我,到时候一定很多人抢着买,准备数钱!”
“赵官人,这会不会……好吧,我这就去找商铺。”
“不急不急,我们先去前面的凉亭吃点瓜果,我还有事情要跟你们二人说。”
赵桓便带着叶崇和李秋娥到了前面的凉亭,石桌上早已摆好了瓜果,还有茶。
叶崇和李秋娥开始慢慢习惯这位赵官人到哪里都带着一大队人马,然后什么都被安排好。
“我打算在西北再买下一块地,然后养牛羊。”
“赵官人为何要养牛羊?”
“当然是卖给东京城的人吃!”
他此话一出,叶崇和李秋娥着实大吃一惊。
吃羊肉倒好说,倒是吃牛肉是违法的!
朝廷是禁止吃牛肉的!
赵桓神秘地说道:“我有一个朋友在朝中做官,他私下跟我透露,五年之内,牛肉政策必然做调整!”
叶崇惊诧道:“莫非朝廷会允许吃牛肉?”
赵桓点了点头,一副商人的嘴脸:“我们现在买地,开始养牛羊,五年之后,我们的牛羊数量已经非常可观,到时候就是我们赚大钱的时候了。”
叶崇和李秋娥脸上的震惊简直用言语无法形容。
原来赚钱是这么赚的,是跟着朝廷的政策来走的。
若是赵官人的消息是真的,那谁要是抓住了这个机会,谁就能赚大钱了。
因为牛肉,很好吃!
至于牛肉很好吃,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这是一个共识,虽然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吃过,但却都知道。
一旦牛肉能在街上公开买卖,会有很多人排队买!
但叶崇转念一想,道:“西北太远了,到时候我们要把牛羊运输过来,所花费必然也不少。”
“朝廷最近几年在大肆修水泥路,甚至开始在改造蒸汽机车,我听说,已经开始在建设铁轨蒸汽机车了!再加上漕运也越来越通畅,运输的问题,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