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558节

但没想到,才高兴了几天,局面就大反转。

现在要想再搞永乐粮铺,比登天还难了。

朱青敏锐察觉到,永乐粮铺背后肯定有官员在撑腰,不然这事不可能这么快就翻转。

这下就把他给急坏了。

现在看来,只能花高价去买红薯的种子了,但一时间怎么可能种出那么多红薯来!

不仅仅朱青愁,东京城的粮商们现在都开始发愁了。

粮商们发愁,皇帝就高兴了。

听何礼明汇报了东京城最新的消息,赵桓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

红薯只是第一个杀招,牛家村隔壁的谢家村的土豆也熟了,这个冬天,东京城的粮商们要彻底疯掉!

在古代,一个村是很大的,种的庄稼是很多的。

永盛粮铺现在包了好几个运输队,没日没夜地装货,从封丘将一大车一大车的红薯和土豆运往东京城。

为此,叶崇在新城的核心地带买下一片储物室。

他原本是打算买很偏僻的地方的,那样会更加便宜。

但用赵官人的话来说,未来这里是要改造成宏伟的剧院的,现在先凑合着放点红薯和土豆。

转眼,已经是深秋。

赵桓刚刚听完徐处仁的汇报,朝廷的官田已经收获了不少红薯,正在大片大片往江陵府和京东路运。

最重要的是,东京通往江陵府的水泥路,终于竣工了!

这意味着,运输商品的时间,缩短了一半!

站在商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运输费用降低了,以前一个月最多只能在江陵府卖一万个红薯,因为囤货跟不上销量。

但现在,一个月至少可以卖出去两万个红薯了。

这意味着,固定时间内流动的资金更多。

这也意味着,朝廷收的税更多了!

在这个深秋,东京城没有丝毫清冷之意。

人们穿着李氏布行便宜的衣服,吃着永乐粮铺热乎乎的烤红薯,坐在瓦子勾栏听书和看民间杂耍。

今年的冬天,似乎要比以往来得早一些了,但也舒服一些。

民间有民间的乐法,赵桓也有赵桓的乐法。

他的红辣椒已经成熟。

没有问题的话,火锅铺,一个月之后就可以开张了!

冬天,需要辣!

冬天,需要火!

正在赵桓打算亲自跑到厨房去指挥下厨的时候,赵仲琮跑来了。

分封的事,目前进展得非常顺利。

因为皇帝下的任务紧,赵仲琮不敢有丝毫怠慢。

太祖一脉全员已经启程前往占城,而魏王一脉,则选择到真腊。

交州经略使张浚也已经在调派兵马,随时准备迎接宗室们。

赵桓接过赵仲琮手中的奏疏,随意扫了一眼上面的名字。

他倒也没有太在意,毕竟宗室人数太多,而且被迁移到那么多远的地方,估计路上会病倒一批人。

“赵宗正,朕问你个事。”

“陛下有何事,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越王赵子崧为何选占城,占城的地盘比真腊要小很多?”

赵桓对占城的九龙河平原垂涎三尺,他知道想知道赵子崧为何会弃真腊而选占城。

据他所知,赵子崧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没什么真本事。

赵仲琮没想到皇帝居然问这种刁钻的问题,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赵仲琮很没底气道:“陛下,臣不知。”

赵桓也没怪罪他,他也只是好奇一问。

他并不知道,选择占城,是赵子崧的儿子建议的,而赵子崧的儿子,则是听了一个八岁孩童的话,这个孩童的名字叫赵昚!

第三百九十一章看朕给你做一份美食!(第一更!求订阅!)

就在永乐粮铺红薯逆袭的半个月后,东京城又开了二十家烤红薯铺。

不是永乐粮铺的,而是叫民兴粮铺,是隶属于民兴商社的,而这个民兴商社是朝廷的商社,专门从事粮食买卖。

民兴粮铺一开业,大宋邸报和东京快报就大肆刊登,据说价格与永乐粮铺的一般无二,但口味被描写得更好。

首节 上一节 558/10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大厨无双

下一篇:权倾南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