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898节
“因为他们认为,在家里种地和去草地牧羊,比去读书,更有用。”
赵桓心中了然,人的行为都是根据自认为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来发展。
读书确实好,但读书是长期投资,回报在将来。
许多人家里吃饭困难,是不会考虑长期投资的。
而且陇右因为地处边境,高原地带,要发展工业其实很难。
那里的就业环境非常原始,条件最好的青唐城土地肥美,适合农业。
人们自然会思考,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种田需要读书吗?
显然不需要,他们种田只要有好的体力就可以了。
放羊呢?
也不需要,小孩子都能放羊。
做官?
吐蕃人不会认为朝廷会让吐蕃人做官。
朝廷的确推出了六年义务教育的法规,三年小学、三年中学,是必须上的,有违反者,当判刑入狱。
但这只是法规,大宋那么大,近两亿人口,不守法的多了去了。
难道皇帝还要从最底层开始抓?
这显然不现实。
又或者派人强迫去执行?
“石卿有何妙策?”
“回陛下,第一、强迫执行;第二、吐蕃对茶叶需求非常大,目前民间商社远不能满足吐蕃对茶的需求,朝廷可在青唐、湟州设立茶司,茶司差办,可从吐蕃人读过中学的人中选择录取。”
“现在可有中学卒业的?”
“陛下,目前那里都有读过中学的,不过人数极少,大多数还是汉人,但只要有人便可。”
“好!如此便去办。”
“是!”
“对了,歌剧院、书坊、马球场等游玩设施,要全部配套齐全。”
“遵命!”
“还有佛教,在吐蕃大力扶持佛教,选择一个愿意听从我们的,朕册封他为喇嘛。”
石洵有些疑惑:“陛下,臣愚钝,何为喇嘛?”
喇嘛是清朝册封的,在吐蕃语中是大师的意思,这个年代的人自然是不知道有这么个称号。
但吐蕃人会明白的。
“喇嘛在吐蕃语中是大师的意思,就如同大相国寺的智清长老。”
“陛下学识渊博,臣万分不及,臣这就去办。”
石洵走后,赵桓又将虞允文叫来。
“近日吴玠对吐蕃用兵,待朝廷平定吐蕃之乱,对吐蕃的茶叶全部降价,朕要让吐蕃大多数人都喝得起茶,让交子在吐蕃中通行。”
“是!”
虞允文也不多问,显然皇帝是要对那里施行经济战,茶叶倾销。
这些词语,虞允文也是在皇帝的经济论里学来的。
第五百九十九章最好的时代
对一个地方的辖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军事、文化、经济和金融。
只要这四点渗透得足够彻底,那个地方想再逃都逃不了了。
在俺巴孩的脑袋被挂在大使街的牌坊上两天后,陇拶和吐蕃各部首领就被押送到了京师。
今日的大宋邸报的头版标题是这样写的:吐蕃贼酋尽数伏首,陇右迎来和平时期。
而东京快报则奔放了一些些,直接道:陇右贼酋伏首,新的商机已到,报复可能只在一夜之首发
今日所有的报纸都卖脱销了,那些卖报的小孩笑得嘴巴都合不拢。
东京这个城市,就像一个饥饿的小伙子。
每天都有无数人进来,在这里寻找发财的机会。
在东京邸报上有一个笔名叫唐哲的人这样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普通人可以抓住机会,一夜暴富,富豪们也可能因为一步走错,满盘皆输。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正如这句话所说,无数人怀着希望来到这里。
他们渴望抓住一切机会。
而朝廷每一次新的政策,每一次对外战争,都孕育出无数商机,抓住了,财富滚滚而来,名利、美女、金钱,接踵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