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924节

何永志偷瞄了一眼虞允文,既然自己的老大都觉得当放归民间了,自己当然要按照老大的意思来说了。

他原本准备了另一套说辞,意思就是若要重兴广府,必须由官府全力主导。

但看虞允文都表态了,自己当然不能按照之前准备的说了。

何永志语气缓慢,他今年也不过才二十六岁,是实打实的年轻派。

站在朝堂上,丝毫不显慌乱,语气派他广南新府的原因。

“只有完成这样的目标,才能减轻广南新府的民生压力。”

“若是要在一年之内完成这样的目标,则势必要借助民间的力量。”

“所以,臣以为,虞相公所言极是,朝廷之争论,不当束之高阁而空谈,当以民间实际情况做出发。”

赵桓点了点头:“好!何卿说得好!”

李纲显然不服,他说道:“陛下三思!”

赵桓微微蹙眉,他没想到李纲的反对如此强烈。

赵桓道:“朕以为,何卿所言极是,当政者,且不可束之高阁而空谈,当以民间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无非是民间商社与皇家商社的数量,若是李卿认为辽东当增加皇家商社,以更好建设,便奏疏一封,因地制宜便是了。”

“但朕并不希望所有的事情都由皇家商社去完成,民间自有其运行规律,此乃天道也。”

“无论是增加皇家商社,还是扶持民间商社,朕要的是交子的流通,衣食住行的全面建立,卿等无需在从这方面去做争论。”

众大臣高呼:“陛下圣明。”

刚才出列的各大臣都回到自己的坐席上。

一时间,大殿内竟然安静下来。

赵桓扫视一眼群臣,道:“唐相公,你有何要说的?”

他口中的唐相公不是别人,正是去了西北的唐恪。

虽然职位是河套路经略使,但唐恪的头衔却是中书门下平章事,这可是一品大员,官级比虞允文的要高很多。

且在场的旧派,哪一个不是唐恪的人?

当皇帝提到他的时候,许多人的目光都转到他身上来了。

唐恪又胖了。

他爬起来,走路的时候,脸上的肉好像都在跳动。

看起来不像是一个高官,身上没有威严,更像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土财主。

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轻视他。

他走到中间,开口道:“陛下,臣有话说。”

他的声音听起来很轻柔,很明显的读书人的那种调调。

“唐相公但说无妨。”

“一、开矿收归皇家商社。”

“二、开放私人学校,严查义务教育。”

“三、严查恩荫。”

唐恪言简意赅抛出了这三条。

每一条,牵动都非常大。

开矿收归皇家商社,很显然是要收归铁矿、煤等战略资源,由朝廷统一做管控,不再开放给私人商社了。

有人私下猜测,这是要针对幽州府的那位啊。

皇贵妃的娘家,这些年依靠挖山赚了不少钱。

若现在收归回来,韩礼先基本要躲在厕所里哭晕了。

而这第二条,实则已经牵扯到了翰林院的管辖范围。

大宋对人才的渴望,就像在沙漠里的旅客对水的渴望一样,目前翰林院对学校的建设速度,唐恪显然是不满意的。

而第三点,其实是老问题重新提出来。

早在靖康五年,朝廷就开始废除恩荫制。

官员的后代,想要做官也必须通过正规的科举考试。

但这些年的执行力度,显然也令唐恪不满意。

第六百一十五章激动的赵桓

若唐恪早些提出开矿收归朝廷管制,朝堂上必然有人出来反对。

开矿下方到民间商社,最大的受益者是幽州的韩家。

几乎燕云与河东的铁矿、煤矿,一大半都在韩家手中。

朝廷每年向韩家购买的铁矿和煤矿,不计其数。

韩礼先赚得盆满钵满。

首节 上一节 924/10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大厨无双

下一篇:权倾南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