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976节
为什么会这样!
他怎么想都想不清楚。
恍惚间,他听到脚步声,抬起头看去。
是一个男子朝这边走来,他穿着一身青色长衣,一股威严气息从他身上流淌出来。
“你就是张慕远?”
赵桓开口问道。
张慕远微微一怔,这人一身贵气不可言喻。
他在长安城从未见过,心中大致也猜出来人是谁了。
他连忙跪在地上:“草民张慕远。”
“他们都跟朕说过你这些年的事。”
张慕远将头埋在草堆里,沉默不敢说话。
幕后说是一回事,真正见到皇帝,那些话就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
“你为大宋做了不少事。”
听到皇帝这句话,张慕远鼻子突然一酸。
“大宋的确需要你这样的人。”
“陛下”
“但是,需要七年前的张慕远,而不是现在的张慕远。”
“七年前的张慕远,不会为了赚钱,而杀人。”
“草民知罪。”
“不,你不知罪,你若是知罪,就不会走到这一步。”赵桓也是感慨万千,老实说,他也需要商人啊。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怎么离得开那些商人?
但是,这些人触犯了他的底线,触犯了大宋的底线。
“金钱和权力,都容易使人膨胀。”赵桓道,“一个人膨胀了,就容易迷失自我了。”
这句话,也不知道是在说给张慕远听,还是赵桓自己在提醒自己。
第六百四十五章陕西路的商业格局
还有更多人要死。
这并不是赵桓能决定的,这是客观规律。
每一个制度的改变,每一场社会的革命,都是各方势力的角逐。
每一方势力都代表了不同的观点。
每一个人都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看法。
那些掌握了话语权的人,坚持用自己的看法去影响这个世界。
所以,想要保持大宋的方向一百年不动摇,在一百年之内,让全国百姓接受某一种观点,就必须死很多人。
这是一件无可奈何却不得不做的事情。
这和赵桓个人的情感和喜好无关,合格的上位者,在做决策的时候,早就将个人喜好搁在一边了。
就像这十三个商人,从另一面来说,他们对大宋有没有贡献?
当然有!
他们每一个人缴的税比一般的普通人要高得多,说不定赵桓的十几门大炮就是张慕远缴税的钱造的。
他们也的确养活了不少家庭。
他们甚至比那些整天无所事事,只会在街头评头论足、妄谈道德的纸笔侠要贡献大得多。
但是,这些依然不是他们不该死的原因。
杀人偿命,本就是天经地义。
也只有他们死,才会让更多的人知道,商业是有底线的。
商人可以上书提治国建议,但绝对不能有主政之权。
更不能有影响地方辖制的权力!
赵桓道:“张慕远,告诉朕,是谁让你支持辽王的?”
“哈哈哈,陛下,您问了这个问题,是不是心中害怕了?”
张慕远知道自己离死不远了,反而突然释怀。
赵桓平静地看着他。
“陛下,您虽然已经立了秦国公为太子,但是,当今大宋,支持辽王的却更多,因为辽王更容易接受我们。”
他的话一下子就说到赵桓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