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第1148节
因此这种单一化、集中化的产业发展实际上背后朝廷推动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主要还是百姓自发性的产生这种趋势,并且最后形成社会上的浪潮,任何人都没有办法阻拦,甚至就连朝廷内外大大小小的官员,乃至于北方北周的一些心思并不单纯的官员,都开始把家产存入钱庄之中。
毕竟给钱庄作担保的是大汉的朝廷,只要大汉朝廷不倒,就算钱庄倒下了,朝廷也会想办法解决的,尤其是大汉朝廷的信用,一向是不错的。
而且钱放在家里,永远都只是那么多钱,但是如果放在钱庄里面,还能够生出来更多的钱,就算是冒一点的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军方虽然只是让利给商贸这边,对于文官们来说,也并非不能接受。军方既然已经把扶南和真腊这两个威胁给搬到了台面上,文官就不能逼迫的太紧了,很明显继续向西拓展应该是解决安南之地长期以来难以长久的成为华夏一部分问题的最好办法。
尤其是军方明显是有所准备的,这个黎俊在短暂的紧张之后,应答如流,按理说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林邑人在这样庄严的朝堂上应该表现出来的,只能说在这之前白袍早就已经教会了怎么说话,恐怕他的这些表现,只有一开始的战战兢兢是最自然流畅的。
至于皇帝陛下,虽然对于白袍找了一个林邑人上来很是惊讶,但是顺水推舟的本事还是很强的,很快就把事情给推进到了文官们根本没有办法反驳的地步。
第一五七八章 港口的选择
也就是说,这就是军方、白袍以及陛下早就已经打算好的计划,现在只不过是在演戏罢了。
以唐亦舜为首的官员们不得不承认,陛下和陈禹他们的演技还是非常不错的,只可惜事情进展的实在是太顺利了,顺利到文官们甚至都没有回过神来,事情就已经完全敲定下来了。
只要有一点政治嗅觉的人,自然就能够意识到事情肯定不对劲,这完全就是一个圈套。但是事已至此,就算明知道是圈套,也只能咬着牙认了,更何况军方也并不是没有一点儿为文官们考虑,至少是给了他们好处的,满足了他们对安南的短期内的需求。
当然了,如果军方什么都不为文官考虑的话,不用文官说话,李荩忱肯定也会不满意。
军方也不能表现出来的太强大,这会引起李荩忱的警觉,李荩忱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在短时间内、尤其是在北方战事还没有结束之前,能够短暂的对文官占据上风的军方,因为这样才能在北方战事再度爆发的时候凭借着军方在朝堂上微弱优势快速做出反应,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李荩忱会坐视军方坐大。
盛唐为何而亡,军阀割据也。
李荩忱至少自己不会重蹈覆辙,至于后人,儿孙自有儿孙福。
文官们齐齐表示同意,李荩忱呼了一口气,至少现在有自己在,朝堂上不会出现撕破脸皮的事情。
李荩忱对文武官员之间的矛盾还是有些担忧的,因为现在的大汉刚刚完成从世家世袭制度向普通的官僚选拔制度的转变,这也是整个大汉的朝堂最脆弱的时候,通过科举制和书院选拔支撑起来的新制度还不完善,甚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现在大汉朝堂上的高级官员主要还都是当初九品中正制选拔出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出现一些差错。历史上的唐朝就曾经出现武将弄权的事情,而紧接着在宋代,对于武人的防范又导致文官手握重权,最终导致宋代文弱为历朝之冠,实际上一直到明清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全完善和固化,文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才逐渐变得没有那么直接和激烈。
文武之间的平衡必须需要小心维持,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敏感时期。
隋炀帝当初可就是因为太过自信,结果玩火自焚。
李荩忱战胜了隋文帝杨坚,可不想让自己成为历史上的隋炀帝,那就实在是太过滑稽了。
至于安南这边港口选择的事情,李荩忱当然早就已经得到了裴子烈和陈禹等人的通风,甚至工部的吴凭、商部的唐正良这些人,事先多多少少的也都收到了一点儿风声。
工部需要知道这件事,是因为选择港口的事甚至还需要咨询工部的意见,而且工部一向和军方穿一条裤子,自然有知情权。
军方提出这样的构象,当然也不是平地起高楼,按照工部之前作出的勘探——作为大汉未来在南洋上最重要的踏板,在拿下象林之后,工部随军工匠就已经在海军船只的护送下分别向南和向北对海岸线进行完整的勘探——在象林以南的一个巨大河流入海口的地方,有天然的港口和平原,这几乎是建造一座大型城市所必备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这里更加向南,更加深入南方的海洋。
对于大汉来说,卢容也好、象林也罢,甚至包括更北面的九真等地,有一个缺点就是距离朱崖太近了一些,用海军大船从朱崖横渡,也用不了几天。
现在大汉已经开始对朱崖进行开发建设,以此作为南洋来往船只的避风港,以及前往番禺和直接前往象郡、郁林郡一带的中转站,本来朱崖相较于番禺,距离就已经有点儿近,不过朱崖胜在地方大、物产又丰富,所以当做避风港和中转站并无什么大问题。
相比之下,象林和卢容所在的地方都有各自的缺陷。
或是地方狭窄,比如象林外海有悬出海面的山峰阻拦,导致这里虽然是一个避风港,但是能够停泊的船只数量实际上并不是非常多不说,对于船上舵手的操作也有一定的要求,在这之前就有不少船只因为撞上了海上的明暗礁石乃至于两船相撞的沉没。
又或是地方大,但是海上条件不好,比如卢容外海海水浅,大型船只很难进出,这一次海军进攻卢容码头,就是在外海用小船来往运人的,所以才出现了孤军悬在码头上这种危险的事情,要不是杜伏威他们很坚定,恐怕上岸的陆军早就被象兵给撵下海了。
所以这两个有缺陷、又距离朱崖比较近的地方并不完全适合作为通商的商埠,只不过在这之前,象林已经是华夏曾经抵达过的最南端,而林邑又根本没有完整的基层制度,所使用的城池也都是之前遗留下来的,南方虽然还有更加优良的港口,林邑也用不了。
以林邑的国力和财力、物力,想要维持住现在的国土和统治就已经很不错了,向南建造一座新的城池,就算是范梵志有这个野心,林邑也没有这个力量。
但是大汉不同,平地起高楼的本事,林邑没有,大汉有。
只要财政物力到了,大汉的确可以做到平地起高楼,尤其是这又是促进商贸发展的重要环节。
按照军方的构想,外围海域比较狭窄,但是隐蔽性更好的象林,当然更适合作为军队的军港,而新发现的这一处深水良港自然更适合作为大汉在南方的商埠,当然了北方的卢容、交趾等地也可以起到环环相扣、相互支援的作用。
李荩忱对此并不反对,根据工部报告的描述,他已经知道新发现的这个港口应该就是后世西贡,也就是胡志明市所在的位置了,历史上的这里就是整个安南地区最为繁华的地方,一来是借助河口的地理优势,二来也是借助这里面向南洋的优越地理位置,最终成为连接东南内部地区和南洋外界乃至于整个亚洲的关键点。
河口三角洲并不是修建港口的最佳之地,但是河口再往上游,河面宽阔,水流平缓,是绝佳的内河港口选择。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阅址
权倾南北
第一五七九章 更广阔的世界
后世长江出海口沿岸,内河港口诸如苏州港,虽为内河港口,却有超过绝大多数海港的吞吐量,便是得益于内河临近入海口河段的水文优势,而上海这个东方明珠也是依靠黄浦江内河港口逐渐发展起来的,修建外海大洋上的港口那都是后话。
因此如果真的选择这里修建新的商埠,船只逆流而上并不需要太远的距离,但是凭借这个商埠,大汉却可以进一步沿着被称作“湄公河”的大河向安南内地伸出触手,甚至先一步在经济上和扶南建立联系,并且通过大汉的强大经济实力,直接冲垮扶南脆弱的内部经济,进而引发扶南的动乱,为大汉进兵帮助。
这一切的判定和选择,和工部的考察脱不开关系,工部自然有知情权。至于商部,此次直接受益的就是商部,自然事先要先和商部通气,免得到时候唐正良浑浑噩噩的没有回过神来,最终导致这个实际上已经经过陛下同意的利益分割方案流产。
正是因为实际上已经能够看到最终的结果,起到关键作用的人都是负责演戏,李荩忱才有信心把这么重要的事情放到朝堂上来说。
并不是李荩忱对这些臣子们没有信心,主要还是因为现在因为时代的限制,这些人的目光注定了不可能放的那么长远,也就意识不到大汉向南控制整个南方乃至于南洋的重要性在哪里,毕竟在现在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他们还无法看到海上、岛上和密林之中那些让后世的欧洲殖民者两眼发红的财富。
更何况作为一个穿越客,李荩忱说什么也得为后世做点儿铺垫,后世华夏的必杀技就是“自古以来”,能够怼的任何人无话可说,而现在自己不妨让“自古以来”的范围更加广阔一些,这样后世的华夏如果经历了苦难再一次复兴的时候,就有更多的底气和理由对这些跳梁小丑们下手了。
没办法,别说海上的那些,就连你们,也都是“自古以来”的范围之内。
对此,李荩忱也只能说古人还是视线狭窄了一些,若是让秦皇汉武之流知道了后世这里那些猴子的嚣张,有可能在千年之前就给他们直接来个斩草除根。
世界很广阔的,现在的大汉,可不能只看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啊。
随着大汉一步步向外走,李荩忱相信这些人的目光肯定也会变得越来越长远,不过这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之前,李荩忱作为弄潮者,肯定要用点儿心思和手段的。
不过这样的心思和手段也不能常用啊,要是一直都用的话,恐怕朝堂内外就要被陛下逼迫着全都变成阴谋论者了。
看着这些神情各异的臣子们,李荩忱攥紧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