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第1436节
想到当年在石头山上初见的时候,想到在书房之中的那些谈话,想到那个坚定不移支持自己的身影,李荩忱的心中也只能感慨万千。
对于这个民族来说,徐陵绝对算得上一个功臣,即使是在另一个时空之中,徐陵以一己之力编撰玉台新咏,就已经为保全华夏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在这个时代,成都书院的组建以及大汉整个文教事业的发展,背后都有徐陵的身影。
文化能够传承,民族精神才能够历久弥新,每一代人才能够知道自己这个民族从哪里来,又应该到哪里去,有了对本民族的归属感,才能够更多的为这个民族做些什么。明白这样精神的人多了,这个民族才能够努力向前发展。
因此对徐陵,身后事绝对不能含糊。
李荩忱自己都身穿白衣出现,无疑也是在阐明自己的态度。
不过李荩忱相信,就算是自己不亮明态度,群臣也会这么做的,李荩忱明白徐陵为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做了什么,他们也明白的,不然这个时候大殿上也不至于气氛如此压抑。
轻轻咳嗽一声,李荩忱的目光环视。
群臣微微低头。
李荩忱正色说道:“孝穆公为人坦荡磊落,学问高深,又恭谨谦虚,朕年少时常请教问题于孝穆公,以师待之,今日惊闻噩耗,心中亦是悲痛。孝穆公等先辈筚路蓝缕,保全江表华夏山河半壁,任劳任怨,未曾后悔放弃,而今山河虽然破碎,胡氛虽然尚未散尽,但我大汉奋兵北上,即将天下一统,孝穆公却撒手人寰,不能见此宏图大业,实属遗憾。”
众人心中更是感慨万千。
徐陵这一代人应该是过的最艰难的一代人,守着东南江山,甚至都不能称之为山河半壁,也守着最后的华夏衣冠。当北方的鲜卑人开始反过来进行去汉化的时候,东南的南陈真的可以说是华夏最后的正统所在了。
他们浴血厮杀,终于等到了转机,李荩忱横空出世,带着华夏走上了逆袭的道路。现在大汉终于重新崛起,华夏也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华夏,可怜徐陵这老一辈的翘楚和顶梁柱,终究还是没有看到华夏一统的时候。
李荩忱顿了顿,声音由沉重转而昂扬:“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他们就是大江的前浪,而我们就是后浪,现在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属于我们的时代,才刚刚开始!一统天下,成三百年未有之基业,就在今朝!我等后辈,当秉承先人之志,使我华夏,永为天下之主!”
群臣顿时昂起头。
是啊,老一辈的陆续去世是情理之中的,而他们这些新一代的人,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不会也不想依靠老一辈人的支持才能前进。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他们已经可以去做旁观者了,未来的宏图霸业,就让我们来共同书写!
李荩忱同样攥紧了拳头。
徐陵的去世让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站在这里有些孤单、有些无依无靠,但是正是因为背后已经没有了无言的支持者,李荩忱才有更多的勇气和胆量向前走。
以后更多的老臣去世,这江山,李荩忱总不能不要了。
第一九五一章 春水初生(新春快乐,加更一章)
老臣们虽然已经退出一线,但是他们对整个大汉朝廷内外的影响,多多少少都是存在的。不过他们就像是大汉朝廷的拐棍一样,如果不能丢了他们走路的话,那有哪一天他们都不在了,大汉朝廷很有可能不会走路了。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新一代的年轻官员们缺少经验,所以他们还是离不开老臣们的指点。
需要多加强地方官员和中央官员之间的调换,以加强对他们的历练啊。李荩忱心中已经下了决定。
大汉之后也不能只是单纯的选拔人才了,人才的进一步培养也是自己需要关注的,其实对人才进行进一步培养倒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能够在科举考试当中脱颖而出的,肯定也都是众人里的佼佼者。具有足够针对性的培训,就是有效的。
这件事得和吏部好好商量商量,另外可以让各个书院多加配合,这些已经有官职在身的官员能够进入书院学习甚至转过来给年轻学生们上课,本来就有利于促进朝廷和书院之间的交流配合。
书院往大处说是给社会、往小处说就是给朝廷培养人才的,所以书院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交流和培训了解现在朝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只会摇头晃脑的书生,李荩忱不会不尊重,但是绝对不会要。
他需要的是有实干能力的人才。
至于北周,现在已经不再是大汉向前的拦路虎,而是路上的一块小石头罢了,李荩忱要做的,就是彻底踢开它!
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拦路虎和小石头,李荩忱要做的,就是一步步走过去,一只只的斩杀、一个个的踢开。
曾经,大汉的目标就是北周,而今天,李荩忱也不再掩饰自己的野心,这周围的无数国度,甚至更遥远的土地,都要插上大汉的旗帜,都要臣服在自己的脚下。
站在武将之首的裴子烈,看着李荩忱的身姿,想到了很久很久之前吴明彻在战火之余曾经幻想过的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是怎样的鼎盛局面,即使是东西两汉时期恐怕也就只有短短一代人曾经算达到过。
那个时候的裴子烈也好,吴明彻也罢,说这样的话也不过就是想象一下罢了。
现在,裴子烈没有想到这话似乎真的要变成现实了。
此时,他只希望吴明彻或许可以活的久一些,至少能够看到眼前的这番局面。
李荩忱已经开口询问户部今年预期的税收,以及农部今年春耕的准备事宜,又问了问礼部的恩科准备的怎么样,还有工部、农部等等。
徐陵去世了,朝廷也不可能真的停止运转。
罢朝三日,的确是纪念一位劳苦功高的臣子最好的办法,不过现在正是开春之后朝廷各项事宜繁忙的时候,很多事情都着急需要李荩忱做决定然后进行调整或者实施。
因此在这个时候,李荩忱绝对不会允许朝廷因为任何原因停止运转,而以大家对徐陵老爷子的了解,如果真的让他知道朝廷罢朝三日以纪念他,恐怕有可能会被气的活过来。
大家都知道,朝廷现在是在为即将开始的战斗做准备,只要春耕顺利,朝廷肯定要北伐,完成对北周的最后一击。
李荩忱的目光已经转过来。
裴子烈抬起头,准备应对李荩忱的询问。
大汉的军队,枕戈待旦,静候陛下旨意!
大汉新元五年的春天来的不算晚。
今年的春耕有条不紊的进行。
这是大汉第一次组织中原地区的春耕,相比于多年来已经稳定的江南、荆州等地,今年的确废了不少力气。
中原地区的很多百姓都已经逃难去了,还有不少躲在山里或者沼泽里,真正还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并不在多数。
正是因为清楚这个情况,所以大汉朝廷在去年冬天就已经做足了准备,不断派人甚至派出军队进入原野、甚至深入山中搜寻百姓,不管是生拉硬拽还是劝说,大部分逃难的百姓都已经陆续回家。
或许有很多人一开始并不相信新的朝廷竟然有这么好心,不拉壮丁,反而让他们乖乖回家种地,不过在大汉军队面前,他们也没的选择,只能顺从于朝廷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