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568节

“此诗立刻誊抄一份,分投各个报刊。”元乐尚吩咐,旋即询问李荩忱,“陛下可愿挂上自己的名字。”

“这个就没有······”李荩忱本来想说没有必要,不过转念一想,笑着说道,“那就挂上吧,另外在这首诗的下面用朕的名义向天下征集歌颂太平新气象的诗词,到时候编纂一部诗集,以正天下之诗风。”

元乐尚的美目之中洋溢起异彩:“陛下好计策!”

诗歌,在后人看来或许只是文人骚客摇头晃脑吟诵出来的东西,但是在南北朝到隋唐年代,诗词是重要的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甚至表达看法和相互交流的载体。诗词引经据典,表达含义自然更为含蓄,有些不能直接说出来的话自然都可以借助诗词表达出来。

隋唐时期,尤其是盛唐之后,唐诗彻底摆脱了宫体诗的束缚,更是成为社会上文化交流和沟通的主流,唐诗在华夏历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任何人都不能脱离诗词而去分析唐代人的思想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现在大汉的诗词在徐陵和李荩忱等等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已经逐渐摆脱了南北朝末年宫体诗的影响,但是毕竟南北朝诗词承接自魏晋,发展到现在也已经上百年,很多思想,尤其是对于宫体诗的追捧和拥戴都已经根深蒂固,或者换句话说很多人从小接触的就是宫体诗,因此自然更倾向于支持宫体诗,再加上这些年李荩忱的主要精力当然不是放在这上面,所以朝野之间,到底是以陛下、徐陵等人为首的新体诗更加优秀还是曾经的宫体诗更加优秀,自然多有争辩,甚至在书院之中已经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尤其是随着徐陵去世,反倒是新体诗逐渐占了劣势。

现在北伐事了,李荩忱肯定要开始从思想上加强对大汉子民的引导,诗词就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通过向民间征集诗词,实际上也相当于调动天下官吏还有文人墨客的热情,让他们都投入到新体诗的写作之中,用更切合实际的诗词歌赋来体现大汉现在远非之前历朝历代能够相比的繁荣。

从公义上来说,李荩忱当然希望大汉的社会风气能够逐渐向开放、务实等等前进,而从私念上来说,李荩忱当然也不希望一帮文人骚客在茶余饭后,不好好地去干活,反而翻来覆去写什么宫墙之内哀怨深深的诗词。

朕的后宫之中,好像没有这么多怨念吧?

就算是有怨念的话,也是一帮妃嫔因为争夺经费而产生的怨念。

因此一帮人整天想着什么宫墙深深、从此萧郎是路人之类的事,这社会还怎么稳步向前走?而皇室的威严又如何捍卫的了?之前李荩忱也曾经看过几首民间流传的宫体诗,一开始的时候只是一笑了之,后来就觉得怪怪的。

你们确定不是在编排朕的八卦么?

必须要制止住这股风气了。

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来越近了

李荩忱看着墨迹未干的那首诗出神。

“陛下在想什么?”元乐尚笑问。

李荩忱叹息道:“朕在想,朕的后宫之中都是你情我愿,这些人到底是从哪里凑出来的这么多想象?真的是不可理喻。”

元乐尚忍不住瞥了他一眼,轻轻咳嗽一声。

讲道理,陛下你说这样的话不觉得自己的良心会隐隐作痛么?

好像后宫之中众多姊妹,除了皇后是你明媒正娶的,也算是郎情妾意——毕竟你们两个那点事,街头巷尾那些胆子颇大的八卦小报早就已经传遍了,也算是大汉模范夫妻的代表了,当然要不是这对陛下和皇后的口碑没有什么坏处,礼部也不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剩下的,哪一个不是你连坑带骗、连抢带拐弄到手的?

当然陈宣华这个自己往上凑的应该除外。

“有问题么?”李荩忱好奇的问道。

“没有。”元乐尚回答的很快,“臣妾刚刚不小心呛到了。”

“这样啊。”李荩忱恍然,旋即换上坏笑,“那朕跟你顺顺气。”

“陛下!”元乐尚急忙抓住李荩忱要作怪的手,“白天又在船上,等······等晚上再说好吗?”

李荩忱刚想要说什么,船猛地晃动了一下,停了下来。

元乐尚一时没有回过神来,直接撞入李荩忱怀里。

李荩忱一把揽住她的腰肢,看向窗外:“怎么回事?”

靠在窗边的尉迟贞急忙回答:“马上就要入大河了,大河水流湍急,前方船只差点碰撞在一起,所以我们也抓紧停船了。”

李荩忱呼了一口气。

还以为有人要行刺呢。

朕就说这光天化日下应该没有人有这个胆子。

门被敲响,阎毗在门外说道:“陛下,马上入大河,稍有停顿,让陛下受惊了。”

李荩忱应了一声,走到窗边。

前方已经可以看到水流激荡的大河,白沟是从北向南进入大河的,白沟的水流冲击东西流向的大河河水,因此风高浪急,前方船只吃一堑长一智,一点一点的向前开进,以免的直接被河水冲乱队列。

至少从水利这个角度来说,想要开通从大河到北方的运河,还任重而道远啊,在此处就得修建闸门以调节水量,甚至还应该拓宽、改变河道以避免船只在河口发生碰撞。

不修则已,一修自然就要能够多年发挥其作用。

不然的话年年修缮、年年维护还事故多发,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对这样的工程失去信心。诸如鸿沟之类的古代运河逐渐消弭在历史的烟尘之中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有足够完善的配套水利设施,朝廷只能为了疏浚运河以及调节水量而疲于奔命,最终当哪年朝廷财政不济的时候,运河自然也就被荒废了。

除此之外,对于大河,李荩忱也得着手做一些预备处理的方案。

历史上大河曾经几次决口,为中下游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此处自然要点名心疼一座城压着一座城的开封。

在这个时代,大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才刚刚露出端倪——黄土高原的诞生实际上和唐代为了开发关中而大量砍伐树木以及气候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唐代之前,黄河的泥沙含量并没有那么多——因此大河之中的含沙量并不多,还不至于导致河床越来越高而最终决堤。

虽然李荩忱现在可以有意识的控制这一切,但是谁能保证在此之后呢?因此李荩忱有生之年也必须要为未来再多做些什么,至少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华夏遭受一些没有必要的苦难。

船重新开启。

大河的水沿着船体向两侧分开。

李荩忱想要说什么,却发现自己说不出来。

看到大河,就说明距离洛阳越来越近了。

李荩忱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轻松和思念。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近乡情更怯吧。

虽然李荩忱已经没有了家园和故土,但是只要乐昌在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

首节 上一节 1568/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