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596节

你想带着六部一起上,六部还不想跟你一起上呢。尤其是现在随着部门增多,这相互之间的算计和矛盾只会越来越多,自然更不可能勠力同心。

中书省被这么平静的裁撤之后,很快自然就轮到了门下省。门下省实际上设立之初定位就并不明确,说句难听的,就是李荩忱给诸如裴猗等能力并不怎么出众,但是毕竟在大汉开国的时候有大功的老臣们养老的地方,没有什么实权,听起来又好听,老臣们自然也很满意。而实际上门下省也就是在充当陛下幕僚的作用,有需要的时候就提提建议,没有需要的时候就喝喝茶养生,岂不美哉?

等到老臣们逐渐退下去之后,这个本来就是为了养闲人的部门自然也就没有继续维持的必要了。门下省中最重要的部门就是通事馆了,通事馆将会和礼部合并,但是实际上还是一个独立于礼部并且发挥自己作用的部门。

现在通事馆人手也不多,主要是因为北周覆灭之后,大汉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国家需要多少人手去努力维持外交,毕竟周边这些国家,现在要么已经完全融入大汉,成为大汉的一份子,要么就在磨刀霍霍,准备和大汉打仗,因此自然也就没有维持外交的必要性了,尤其是这些蛮夷部族,可不一定和宇宪那么好说话,什么“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抱歉,人家不是读圣贤书长大的,还真不知道你说的这些道理,说要你的脑袋祭天,那绝对不是闹着玩的。

而等到之后大汉更加强盛,和外界的了解和接触更多之后,通事馆有可能需要扩张,那个时候再从礼部独立出去也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门下省的另外一部分职能,也就是给陛下出谋划策和查缺补漏的任务,就交给了新设立的大学士,比如陈禹。之后朝中老臣现在数老臣都已经要数到实际上正值壮年的沈君高了在快要退居二线的时候,就可以担任这个职务,继续发挥余热。

至此,大汉的三省六部制,实际上变成了单纯的六部制,三省的工作已经被秘书监、尚书省和六部分割干净。

而并入礼部的通事馆,因为有很大的自主权,所以通事卿许善心自然要加礼部侍郎的。更何况许善心这一次的确又有大功,所以加礼部左侍郎名正言顺。

此次主持祭祀,身为礼部尚书的江总并没有打算露面。

虽然这背后都是他一手设计的,但是考虑到自己的口碑不怎么样,所以还是不要跑出去招惹非议了。

第二一五八章 祭坛上的五个牌位

论辨明风向、察言观色,江总这家伙的确是个好手。

既然自己的出场有可能惹来很多老臣的不快,那干脆就只站在幕后。反正让许善心这个立了大功的人出面主持,你们总不能再有什么异议了吧。

李荩忱对着许善心微微颔首,示意可以开始了。

许善心深吸一口气,今日能够站在这里,对于他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荣幸。

李荩忱面前的桌案上,摆放着五个牌位,分作两层,上面一层有三个,中间的上面写着“昊天”,代表的正是上天。苍天悠悠,把控着人间的生死悲欢,也把控着无数的宿命使然。

而昊天牌位的两侧,一边是黄帝之位,一边是炎帝之位。

炎黄,这已经是从秦汉一直到今日都得到公认的华夏起源。将黄帝和炎帝的牌位摆在这里,自然是要告慰这两位华夏的开创者们,今日华夏儿女终于历经三百年的血火苦战之后,将蹂躏他们、也蹂躏这一方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土地的胡人,全部驱赶或者消灭,让华夏的旗号重新遍布神州各个角落。

当然这个驱赶和消灭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让所有胡人都消失在华夏的领土上,这也是不现实的。

在李荩忱看来,当胡人已经完全被同化的时候,实际上和把这些胡人民族全部都消灭并没有什么区别了。比如鲜卑人,当他们也开始以华夏子孙自居,当他们已经忘记掉自己的语言和字之后,当他们不记得祖辈们曾经在草原上信奉的那些神佛之后,他们和华夏还有什么区别呢?

同化,本来就是华夏民族的种族特技之一假如这个算是“之一”的话,那李荩忱窃以为唯一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恐怕也就只有“种菜”了。

实际上从华夏崛起于黄河流域开始,整个民族强大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和其余的部落、之后再和其余的国家融合的过程,黄帝和炎帝之间也是爆发了战争之后才合二为一的。

现在华夏逐渐彻底把巴人、南蛮还有鲜卑等等族群融入到自己的血脉之中,实际上也是这么一个民族融合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之中原本充满了悲惨和血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了这些族群的加入,华夏的化也更加的多元化、华夏所能够直接管辖的土地也更加的辽阔,而华夏这个民族,也注定了愈发的强大。顽强而又包容,这或许是这个民族能够数千年经久不息的原因之一。

当初的黄帝和炎帝能够抛弃成见、共同发展,方才有了今日的炎黄子孙,因此李荩忱相信这两位华夏始祖的在天之灵还是很愿意看到华夏在李荩忱的带领下走出这样一步的。

毕竟民族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扩充自己的地盘、增加自己的人口,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客观规律。

这大好的江山,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拿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牢牢坐稳的。

而在这一排的下面一排,有两个牌位,左为尊,左边的是李成的牌位,李成已经被追谥为元皇帝。

虽然他并不是李荩忱的亲生父亲,但是的确对李荩忱有养育之恩,又有两次救命之恩,自然当之无愧。至于李荩忱可能的亲生父亲杨愔,身为北齐一国之相,其身份毕竟敏感,而且归根到底,他是为了北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而北齐在大汉的宣传之中可也不是什么好货色,到时候一旦又拿出来说杨愔是陛下的父亲、是大汉的先祖,那可就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大汉的先祖会尽心竭力的为鲜卑人服务了。

甚至有可能街巷坊间还会出现各种传闻,直接质疑李荩忱的真实身份,怀疑他会不会是鲜卑人之类的,皆有可能。

为了避免这么多麻烦的产生,直接隐藏这个事实似乎反倒是最好的选择了。

而且弘农杨氏现在已经通过联姻和皇室以及朝堂上的权贵等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所以本来就不渴求一个得到证实的皇室身份。因为那往往意味着肯定也会有人指摘说弘农杨氏附庸富贵,对于弘农杨氏本身难道就是好事么?

不见得。

实际上作为一个后来人李荩忱很清楚,历史上杨坚作为弘农杨氏不知道流落在民间多少代的寒门旁支假如这是事实的话硬生生的要把弘农杨氏变成皇亲国戚,以表明自己出身根正苗红,并且尽可能的拉拢以杨素为代表的弘农杨氏贵族。

可是最后结果呢?

杨坚并不能阻止后人依旧在这件事上嘲笑他的牵强附会,而隋朝的灭亡和杨素之子、名义上的皇亲国戚杨玄感的叛乱也有脱不开的关系,所以杨坚所做的不过是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笑柄罢了。

既然没有必要,那李荩忱自然也就不会去做。

毕竟在李荩忱心中,真正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实际上还是李成。

上一次大汉渡过淮水的时候,李荩忱为了主持颍水这边的战事,并没有来得及前往吕梁收敛李成的尸骨,只能在遗憾之中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妹妹。

李怜儿已经在那个山洞之中搜寻到了众人的骨殖,只可惜早就已经不能辨认,而且当初搜剿山林的北周士卒因为同样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而深恨之,因此不少骨殖都已经遭到了非常明显的破坏。李怜儿也只能把这些骨殖全部收敛起来,运到洛阳。

村寨之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那些年北方战乱南下的流民,因此本来就应该葬在北方更加合适。而对于李成等人来说,追随陈庆之完成的洛阳之战,既是华夏军事史上的神来之笔,也是他们一生的荣耀和骄傲,所以把这些老兵葬在洛阳城外,他们也不会有遗憾的。

他们的在天之灵,重新看到这一片曾经浴血厮杀并且刻下辉煌之名的土地,不知道会不会感慨万千。

至于元皇帝李成的牌位旁边,则是“大汉英烈”之牌位。

顾名思义,这就是为了祭奠从大汉立国之后时至今日,所有前赴后继战死的将士们。

李荩忱要竖立这个牌位,一开始是有很多人表示反对的。

原因无他,以往历朝历代的祭祀,都是祭祀天地之后再祭祀本王朝的列祖列宗,岂有皇帝祭祀平民之道理?

第二一五九章 横渠四句

大汉实际上从来没有忘记这些英烈们为大汉所做出的牺牲。

在建康府外的钟山、在长安城外的终南山等等地方,大汉都设有英烈祠,所有有名有姓的将士,名字都会被篆刻在墙上,即使是已经找不到姓名籍贯的将士,也会在墙上有自己的一块地方,一片空白加上他们牺牲的地点,也能代表后人对他们的哀悼和纪念。

但是皇帝亲自主持的祭祀天地和先祖的活动中,假如也祭祀这些人的话,岂不是等于把他们也摆在了和天地以及和大汉的先祖们相同重要的位置上了么?

哪怕这个牌位放在右边,很多老臣也多有反对。

首节 上一节 1596/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