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第1625节
李荩忱径直接过来战报,细细看了一遍。
说句实话,李荩忱自己都没有想到萧摩诃的动作竟然会这么快。
对于羌人村寨的牢固,李荩忱心里也是有数的。这些村寨多数依山而建、据险而守,都堪称易守难攻,不然的话羌人也不会安心盘踞于此这么多年。
而萧摩诃以精兵正面猛攻羌人营寨,在屡攻不下之后,主动后退,引诱羌人出击,再以骑兵两侧夹击,直接消灭羌人出击的兵马,同时遴选出的巴人士卒也已经翻山越岭,从羌人营寨的背后杀入,配合正面强攻的军队,一举破敌。
这是对付一个营寨,对付其余的营寨亦是采用相同的办法。
羌人之间各自为战,本来联络就不多,形同散沙,自然很容易就被各个击破。
不过现在明确表示向大汉屈服的只是外围的一些羌人营寨,本来他们对于羌人这个族群就没有太多的认同感,甚至其中都已经有很多都是和汉人通婚的了,此时大汉所向披靡,他们会愿意投靠大汉也在情理之中。
李荩忱在这以简洁、快速传递过来的战报上并无从得知羌人的具体反应,也不知道他们开出的条件,毕竟这些都需要随军的官进行统计整理之后再上奏章,估计最多还得五六天的时间。
不过李荩忱相信,在大汉既有的周边民族安置政策的“引诱”下,这些羌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也在情理之中。尤其是此次随军的还有很多巴人将士,他们的现身说法足以让羌人原本的想法动摇。
尤其是对于羌人来说,现在所盘踞的洮水沿岸,就是他们的故土么?实际上羌人全盛的时候,其居住地要远比现在向东,只是说相比于吐谷浑的地盘略微富饶一些的洮水和湟水沿岸,显然不足以让羌人产生足够的依赖感。
毕竟西北还有更多更广袤的土地,如果能够在其上定居,谁愿意每天在群山之间受冻挨饿、为了生计而提心吊胆?
这些羌人或许在众多羌人部落之中只是少数,并且身份地位也都不算很高,但是李荩忱相信,大汉能够善待他们,自然而然就能够让其余的羌人也开始有所动摇,并且逐步向大汉靠拢。
这个时候统率着羌人各部的实际上还是姚氏,只不过现在的姚氏早就已经比不上当初建立后秦时候一呼百应的姚氏了,真正听从于姚氏调遣的也就是原本羌人核心的那几个部落,此时随着汉军兵锋向前,姚氏带着仍然听从号令的几个羌人部落开始向湟水深处退却,剩下的羌人肯定都要开始观望风向。
朝廷要是对羌人好,那跟着朝廷混也没有什么关系,毕竟大家所想要的,不也就是一个温饱么?而朝廷要是对羌人多有打压和剥削,那还是抓紧收拾东西向湟水深处撤退吧,至少还能在那里据险而守。
李荩忱对自己的民族政策还是有信心的。
毕竟巴人、南中和岭南各部落,用了都说好。
甚至就连实际上已经变成大汉工商业发展的廉价劳动力的林邑人,对此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就算是他们的劳动力再廉价,至少现在的日子比当初刀耕火种的日子来得好。
肚子能吃饱,下死力气干活又能怎么样?
李荩忱的目光转向安定。
萧摩诃打通了侧翼,接下来就要看裴子烈的了。
裴子烈进兵的速度很快。
吐谷浑兵马已经渡过大河,假如自己动作再慢一点儿的话,吐谷浑就直接杀到六盘山了,当然也有可能直接调转马头,威胁到金城防线的侧翼。这几天金城的告急书如雪花一样的飞来,驻守金城的长孙晟都已经做好了和金城共存亡的准备。
没办法,城中守军就那么多,应对羌人压力就很大了,之前还抽调了一部分骑兵,也就是薛汪所部听从安定那边的调遣,另外还调拨了一部分军资给武威,实际上金城就是个外强中干的空架子。
要不是长孙晟早早地在金城外沿着洮水和大河布置了足够多的防御措施,导致羌人一时半会儿不敢强攻,恐怕现在金城早就已经被包围了。但是这些防御措施显然是没有办法照顾到背后的,吐谷浑兵马只要沿着大河杀过来,金城哪里挡得住?
还好现在萧摩诃已经突破了羌人正面的防线,迫使羌人兵马不敢向武威挺进或者威胁金城,不过这并不能改变金城侧后方防御薄弱的事实,现在长孙晟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手修筑防线,因此自然就更是着急。就怕敌人赶在萧摩诃抵达金城之前杀过来,这样自家苦苦布下的防线反倒有可能变成了阻挡萧摩诃的利器。
因此裴子烈必须要尽快赶往战场,拦截吐谷浑主力。
好在作为前锋的韦圆成在和敌人前锋短暂交手之后稳住了战线,给敌人一种对方兵马众多的感觉,因此吐谷浑兵马也不敢贸然前进,只是牢牢盯着韦圆成所部,同时根据探马来报,吐谷浑后续主力也还是选择自家前锋渡河的几处渡口渡过大河,并且沿着大河展开,向安定推进。
显然慕容世伏在意识到自己的战略目标提前暴露之后,并不介意直接和汉军在戈壁荒原上展开一场决战。
相比于直接杀到六盘山下进行攻坚,在荒原上决战实际上对兵力占优势的吐谷浑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
毕竟之前的武威攻坚战,吐谷浑可是深切领会到了汉军火器的威力,到时候敌人依托山势好一通火器砸下来,这仗还让人打么?
主力虽然还没有到,但是李询已经率领前军两万步骑抵达韦圆成大寨。双方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明朗,对方的主力也没有到,但是陆续汇聚到慕容伏允旗帜下的兵马少说也得有两三万之众,看其旗号之整齐就知道这些也绝对算是吐谷浑的精锐了。
“兵力相当,又都据险而守,想要直接破敌前锋,难矣!”李询爬上了一处陡峭的山坡,举起千里眼能够清楚的看到远处敌人的布防情况。
慕容伏允也不傻,此时既然要对峙,那当然不能直接把营寨树在平地上,而是和韦圆成一样,找了几处挺立的山壁,以其遮护侧翼。
第二一九七章 守土有责
随着吐谷浑兵马越来越多,之前作为屏护的山壁,此时几乎已经被囊括到整个大营之中,更是显得对方营寨气势雄浑、兵马众多。
也难怪李询会有这样的感慨。
这样的阵势,说明慕容伏允在一开始意识到自己可能很难在主动进攻中占据优势,与其这样,倒不如依托兵力优势构筑起来一道绝对严密的防线呢,至少可以在自家主力没有抵达之前保持战线的稳定。现在的对峙总比直接兵败如山倒来得强。
但是对于汉军来说,敌人稳住营寨不动,战斗自然而然的就从一开始的防守反击变成了主动进攻。
拥有足够多的火器,对于汉军来说,主动进攻也不算什么难事,关键就在于汉军的兵马数量属实是有些少,用少于守军的兵力对守军发起主动进攻,哪怕是手中有火器,包括李询在内众多汉军将领也都得心里掂量掂量。
毕竟火器只是让汉军这种能够令行禁止的军队如虎添翼罢了,但是以现在火器的发展水平还远远没有到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局的地步,当敌人的数量足够多的时候,敌人就可以充分利用兵马数量的在敌人狂潮一样的进攻之下勉强支撑罢了。
现在主动进攻就意味着要把数量少于敌人的兵马分布在整个进攻锋线上,一旦暴露出破绽,很有可能被敌人抓住之后主动出击,到时候汉军就有可能处于战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尴尬地步。
韦圆成看向李询,薛汪明摆着作为一个地方校尉,在战术层次上或许还能够出出主意,但是如此大规模的两军对垒,显然薛汪也没有了主见,之前的各项事宜只能韦圆成自己下决定,甚至和薛汪商量还不如直接和薛举商量来的方便,至少这个年轻人还颇有几分自己的看法,经常让韦圆成眼前一亮。
这西北荒蛮之地也能出来这等将才,当真少见。
现在李询来了,韦圆成自然也就找到了主心骨。
李询刚才的话虽然听着也让人觉得有些气馁,但是韦圆成相信他肯定会有办法。
李询也看向韦圆成和薛汪,微笑着说道“前路艰难,然尔等可敢战否”
韦圆成不由得大笑,这个答案他似乎早就已经有所预料“将军但敢指挥,我等便敢战,大汉儿郎,绝不言退”
旁边的薛汪也是郑重一拱手,显然表达同样的意思。
“那就战”李询亦是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