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759节

沈婺华提笔写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众人顿时有些诧异,而沈婺华解释一句:“本宫借用陛下之诗,希望诸位能放宽眼界与胸怀,当知群山之外、天地广远,当知江河奔涌、日夜不息。”

大家纷纷叫好。

原本只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写景诗,但是经过沈婺华这么一说,似乎还真的蕴含着这样的精神在其中。

克服群山的艰难险阻,就能够看到平野。而在这个潮流滚动向前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和江河一样,最终流入这滚滚潮流之中,汇聚所有人的思想和力量,形成更加强大且无可抵挡的浪潮!

李荩忱顿时佯装不悦:“你们这些人啊,知道谁是顶头上司,结果就专门奉承顶头上司!”

大家一时讷讷,刚刚陛下所写的,直截了当的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大家都不由自主的开始结合自己的现状,陷入沉思。

结果等到大家回过神来,想要奉承几句的时候,陛下已经把笔交给沈婺华了,自然没有给大家这个机会······

沈婺华轻笑一声,主动握了握李荩忱的手:“大家夸赞的是臣妾的想法,又何尝不是在夸赞陛下的诗。当年陛下一介布衣,就已经有这样的胸怀和眼光,君临天下,亦是必然的!”

李荩忱亦是一笑:“好啦,朕开个玩笑,时候也不早了,走吧!”

都快被吓得跪倒在地的先生们,急忙躬身,同时在心中忍不住吐槽:大哥,您好歹也是一国之君,开个玩笑能不能不要开这么大的?

我们真的有点儿担心自己的脑袋。

李荩忱的心思显然并不在这上面。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是李荩忱初到建康府,在石头山诗会上写下的诗,以清丽豪迈之姿态一举击破诗会上的哀怨靡靡之音,赢得了徐陵、沈君高等人的赏识以及乐昌公主的垂青。

往事种种,并非过眼云烟。

李荩忱愈发的想要前往建康府了。

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做。

吕梁山。

————————————————

船行淮水。

尉迟贞抱着奏章推门而入,虽然有女官和宫女帮衬,但是重要的奏章,小秘书一直坚持自己来负责。

这或许只是一个态度,但是尉迟贞并不想让陛下失望,所以态度一定要有的。

后宫姊妹们各自都有事情要做,自己这个小秘书,看上去已经是最清闲的活计了。

第二三四零章 陛下的心结

陈宣华正和几名女官低声商议着药房的下一步发展计划,见到尉迟贞进来,微微一笑:“今天奏章不多啊?”

“十几本需要陛下亲自过目的,还好。”尉迟贞随口答道,旋即环顾一圈,“陛下呢?”

“和沈姊姊在楼上。”

尉迟贞忍不住咋舌:“你们昨天晚上就没有消停,现在还没结束?陛下什么时候这么······这么不务正业了?”

尉迟贞本来想说陛下战斗力什么时候这么强大了,夜以继日的,这还了得?

不过想想周围还有好多人呢,其中大多数都是内府在外办事的女官,并不在后宫编制之内,还有不少本来就是群臣的内室或者女儿之类的,这话说出来多少不妥。

陈宣华也是聪明人,当然一下子就明白尉迟贞的意思,不由得翻了翻白眼。

陛下总说你的思想最不正,真不冤枉你。

不过这丫头日常开车的根本原因,还是陛下没事总是拉着人家“学习”,导致这丫头都快成一个口无遮拦的理论派老司机了。

对,都怪陛下!

陈宣华当即收起来吐槽之心,淡淡说道:“马上就到清江口了。”

尉迟贞刚刚放下奏章,正想要去找陛下——老旁观者了,才不避讳陛下和沈姊姊在干嘛呢。

听到陈宣华这么一说,她的脚步顿时顿住,默然无语。

清江口是清水入淮之处,距离钟离不远的要冲之地。

沿着清水北上,就是吕梁山。

吴明彻曾经率军在此和北齐、北周鏖战。

陛下也是在这一片山中走出。

那些惊险刺激又催人泪下的故事,后宫姊妹们早就已经知晓。

大家心里都清楚,陛下一直放不下的,就是清江口、就是吕梁山。但是陛下一直不想去的,也是此地。

上一次北伐,本来走中路的李荩忱是肯定要经过这里北上的,结果陛下最后还是“临阵逃脱”,留下长公主李怜儿前往吕梁山收敛骸骨,而自己沿着颍水一路北上,回避了清水。

李怜儿当时祭奠了村民们之后,尽可能的在洞窟中收敛尸骨,运送回建康府外安葬。

多年过去,这些尸骨早就已经无法分辨谁是谁,因此也只能集中下葬,也算是让李成他们在流落北方数十年之后,总算是能够重返江南,重新回到七千白袍曾经意气风发、誓师北伐的地方。

现在吕梁山剩下的,就只有一个衣冠冢,埋了一些在残破村寨之中搜集到的旧物,作为纪念。

虽然人都已经入土为安,但是此地,依旧是陛下抹不去的心结。

大家都清楚这一点。

陈宣华挥了挥手,女官们当然知道陈宣华是要和尉迟贞说几句贴心话,登时都很识趣的离开。

首节 上一节 1759/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