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第992节
赵绚瞪大眼睛,只是保留宇文赟的性命,其余一切都任由大汉发落,这也太狮子大张口了吧?
要知道现在北周可并不是只剩下一兵一卒了,蓝田大营再不济也还有三四万兵马,长安城中也有万余兵马,加起来坚守长安城并且和宇文宪取得联系、以形成对李荩忱的两面夹击还是有可能的。
这长安城外可不仅仅只有李荩忱一方,就算是不考虑李穆和韦孝宽等人,也要考虑一下宇文宪的存在吧?
这位齐王殿下可也在赶来的路上。
“陛下明察,现在长安城外虎踞龙盘,陛下固然有翻云吐雾之能,但是恐怕有相似之才的不至陛下一人吧?”此时代表韦孝宽而来的张威也忍不住开口说道。
他这句话就已经说的非常明显了,似乎在问李荩忱,是不是把宇文宪给忘掉了。
这两个人在盘算什么,李荩忱当然清楚,他微笑着说道:
“现在贵使代表的可不是宇文家的皇帝,而是韦孝宽、李穆几人,希望贵使清楚。你们可以把这长安城在朕这里卖个好价钱,朕也守信用。但是朕可不能保证那位齐王殿下也能如此。你们最好还是想清楚,莫等到这一切都说不拢、大家分道扬镳的时候,再追悔莫及。到时候可不要怪朕没有给你们机会。”
赵绚和张威神情都是一变,如遭雷击。
李荩忱的话可以说一下子拿住了韦孝宽和李穆等人的软肋。
韦孝宽也好,梁士彦和李穆也罢,身上都有汉人的血脉,对于北周皇室,尤其是因为杨坚的迫害还不得不远走邺城的宇文宪看来,这些喊人本来就是值得怀疑和警惕的,否则之前宇文邕也不会逆着潮流推行鲜卑化,以防止汉人完全占据朝廷。
这也是为什么韦孝宽他们几乎没有犹豫的主动联络李荩忱而不是宇文宪,毕竟无论是从血脉归属上还是从值得信赖上,又或者是从仇恨上,很明显李荩忱都要比宇文宪更值得他们追随。
因此对于李荩忱来说,韦孝宽等人的投靠并不是因为它们选择了自己,而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李荩忱也并不打算把这一点当成韦孝宽等人的让步乃至于恩赐。
所以李荩忱的态度也非常坚决,不要认为自己愿意谈是因为自己向韦孝宽等人让步,就算是双方真的开战,乃至于直接把宇文宪给卷进来,李荩忱也不怕,只是赵绚和张威以及他们背后的李穆、韦孝宽等人可不要后悔。
现在李荩忱的麾下有十多万兵马,而再加上裴子烈的兵马,已经达到了二十万,更不要说大汉的两淮到南阳防线上也是重兵云集,就算是真的和宇文宪因为长安而爆发全面战争,李荩忱也并不害怕。
他一直在努力回避这个可能,但是并不代表他就不敢这么做。
从建康府走到长安城,李荩忱不敢的事情可真的不算多。
赵绚的背后已经被汗水浸透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李荩忱竟然直接就摆出来这么强势的态度。
现在的赵绚多么想一甩衣袖就走人,可是他根本不敢。
城下之盟啊,就算是真的谈,又能够谈成什么样
斗志昂扬、准备在李荩忱面前先展露展露自己才能的赵绚,这个时候也有些心里发虚。
中军大帐之中也随之安静下来。
第一三七三章 皆大欢喜
李荩忱明显有些不悦,汉军文武们也都不敢贸然开口,只能先打量着赵绚和张威两人,看看这两个家伙到底想要干什么。
而赵绚也手微微发抖,自己正面面对的可是一国之君,是从江南一路杀到塞北的主儿,再加上周围的这些哪一个不是声名赫赫的猛将?所以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李荩忱不说话,此时中军大帐之中还算有资格打破这种沉默的也就只剩下萧世廉了。杨素、唐中和蒋元逊等精明一点儿的,已经把目光转了过来,就等着萧世廉说话。
萧世廉倒也不想装沉默:“不如我们先来谈一下关于长安城内外兵马整编的事。”
气氛这才舒缓下来。
毕竟整编这件事是之前就已经确定下来了的,这个时候也不过就是把细节再敲定一下。
赵绚和张威也松了一口气,他们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坐在上位的那位皇帝陛下的气场,这是长安深宫之中的那位荒淫无道的君主根本不可能有的。
这种让人喘不上气来的沉重压迫,实在是太难受了。
按照大汉通事馆之前就已经和李穆、韦孝宽等人商量好的,李穆加护国将军,韦孝宽加辅国将军,梁士彦加柱国将军,实际上都类似于李衍的镇国将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虚衔,但是每个人也都加一方刺史,主要集中在长安北侧沿线州府。
而这些地方现在还没有完全纳入大汉的掌控之盛和梁睿等人盘踞,不过以现在大汉的军威,扫荡这些地方也是轻而易举的,只是看李荩忱什么时候愿意了,因此这些刺史的头衔也不算虚衔。
毕竟李荩忱对于先来后到也得划分清界限,李衍走在最前面、也最积极,韦孝宽等人还在派人谈判的时候,李衍就带着扶风和冯翊两座城投降了,所以李荩忱自然不介意给他一个实打实的豳州刺史。但是如果韦孝宽等人也是类似的,那就凸显不出来李衍的功劳了,因此给韦孝宽等人加虚衔和没有实土的刺史也算体现区别。
不过李穆等人对此倒是并不在意,毕竟李荩忱真正给予实权的都是他们的子嗣,而他们这一把老骨头了,哪里还想着真的能为了一个新生的帝国四处奔走?
有个虚衔留在京城之中吃着俸禄养老就挺好。
人活一世,也要满足。
当然李穆等人并不知道,李荩忱可没有打算让他们这么轻松,还在规划中的几处军事学院可都缺德高望重的山长呢。一个吴明彻可不能被扯开了用,而李穆、韦孝宽这些人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也是后话,现在不过是李荩忱的规划罢了。
而他们这些人麾下的兵马,成分实际上也已经非常冗杂,大汉只会从中挑选精锐进行整编,归入军中,而其余大多数都是属于被强拉壮丁抓过来的,汉军现在规模已经足够大,并不着急需要这些丁壮们来充数。
长安城中的禁卫军也会就地解散和整编,归入普通军队。
到时候军中的司马和主簿们会负责给他们洗脑的。
现在军中的主簿们已经开始领会到李荩忱把他们安排在这个位置上的意义,军中每天都有学习写字、学习古代忠烈的课堂。
而归根结底这些都是要让每一个士卒都认识到,是李荩忱带给他们这样能够了解自己的过去、看清自己的未来的机会,也是李荩忱给了他们能够学习知识并且脱离贫困的机会,同样也是李荩忱正在带领着他们走向太平盛世。
不管这些将士们原本都有着怎么样的想法和打算,现在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开始倾向于效忠陛下、效忠大汉,这样李荩忱的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
他想要的并不是一支只是吃兵粮的军队,一支有奶就是娘的军队,而是追随自己、效忠于大汉的军队。
换句话说,李荩忱正在努力重新塑造三百年来已经逐渐在这一片土地上丢失掉的忠诚和信仰,把曾经属于汉家将士的勇气、忠诚和无畏重新展现在自己儿郎的身上。
曾经的汉军将士可以为了维护大汉的荣耀而远征大漠,可以十三个人困守孤城死不退让,可是三十六名骑兵就有胆量纵横西域而现在经过三百年的乱世,这些民族的认同感、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感似乎都消散无影,否则李荩忱也不会下这样的功夫。
他不需要属于哪个人的军队,而是需要属于这个王朝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