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颂

北颂 第1093节

  赵祯略微一愣,有些狐疑的道:“加开恩科?”

  寇季笑着点头。

  赵祯沉吟道:“此前我大宋又是治理贪腐,又是开疆拓土的,确实需要加开恩科弥补朝廷官员不足的缺陷。可自从我大宋兵马被裁撤,军中的一些文书、推官相继被派往各地以后,我大宋各地已经不缺官员了,加开恩科的话,是不是有些不妥?”

  赵祯如今成熟了很多,早已过了由着性子乱来的年纪。

  如今朝堂上的大小事务决断,他都会仔细思量一番,再做定夺。

  寇季笑道:“臣近些日发现,我大宋藏书楼里的许多书籍,有所缺陷,所以需要重新修订一番,需要一些人从旁协助。”

  赵祯略微一愣,盯着寇季道:“跟那些大食人送来的书籍有关?”

  寇季点点头。

  赵祯沉吟道:“陈琳已经将四哥的话告诉给了朕,朕知道那些大食人送来的书籍里另有乾坤,可是具体有什么乾坤,朕还是不清楚。

  四哥可否跟朕解释一下,那些书籍中记载的东西,到底跟我大宋的学问有何不同,为何四哥如此重视它们。”

  寇季点点头,略微思量了一下,“官家可知我们脚下的地是圆的?”

  赵祯愣了一下,失笑道:“四哥休要诓骗朕,天圆地方,乃是上古传下的至理,岂会有错?”

  寇季笑道:“那官家如何解释,海船从海面上而来,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帆,而非船身?”

  赵祯一脸愕然,看向了陈琳。

  陈琳皱着眉头,低声道:“回官家,海船从海面上而来的时候,最先露出的确实是帆,最后才会露出船身。”

  很显然。

  身为大宋第一人,四海之内的霸主国皇帝赵祯,没去过海边。

  赵祯听到了陈琳的话,迟疑道:“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寇季笑着道:“我们脚下的地,若真是方的,那么船从海面上露头的时候,露出的就应该是全身,而非船帆。”

  赵祯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寇季的话对他冲击很大。

  此外,寇季的话对整个大宋影响也很大。

  寇季在干什么?

  抨击至理,撬动供奉在贡院里的圣贤。

  抨击至理的人,几乎没有人有好下场。

  撬动供奉在贡院里的圣贤的人,都会死的很惨。

  赵祯若是抨击至理,也会落一身骂名。

  赵祯坐在座椅上,沉默了许久以后,盯着寇季道:“四哥,那些大食人带来的,都是载有这些学问的书籍?”

  寇季缓缓点头。

  赵祯沉声道:“那朕绝不会让他们进入我大宋。”

  寇季一脸愕然。

  “官家……”

  赵祯摆手,打断了寇季的话,沉声道:“四哥,那些学问纵然要入我大宋,也不该经过你的手。朕不想看到你身败名裂,也不想看到你被全天下的人逼死。”

  寇季张了张嘴,不知道说什么。

  赵祯继续道:“这地是圆的也好,方的也罢,都不会影响朕对大宋的统治,所以那些学问朕可以不要。”

  赵祯放弃了让那些学问进入大宋,并不是他不好奇那些学问的内容。

  他其实很好奇那些学问的内容。

  但是他在好奇的同时,也想到了哪些知识传入大宋以后,会带来那些后果。

  寇季作为引导者和推广者,毫无疑问会成为天下所有读书人的靶子。

  他们会用所有恶毒的语言,所以恶毒的手段,对付寇季。

  赵祯放弃那些学问,是为了保护寇季。

  寇季感受到了赵祯的心思,对赵祯深深一礼,道:“臣多谢官家厚爱……但臣还是不赞成官家的想法。我们君臣已经完成了兵制的革新,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只要天底下的人熟悉了我们定下的新兵制,那么新兵制就会彻底的取代旧的兵制。

  所以兵制问题上,我们君臣已经没什么好担忧的了。

  我们君臣接下来要改的就是文制。

  文制革新,不同兵制革新。

  我大宋兵制根基并不深。

  所以兵制革新,我们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可文制不同。

  我大宋的文制,是建立在儒家学问基础之上的。

  儒家千年文化,不是我们三言两语就能撼动的。

  若仅仅是改制,却不改基础,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故态萌发。

  读书人总能从儒家学问中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他们只要有心,就一定能从儒家学问里,发现一些能钻我们订立的新的文制空子的东西。

  所以,不动儒家学问,那么我们纵然改了文制,也维持不了多久。

  想要让我大宋的文制彻底改变,就必须动一动儒家的学问。”

  赵祯闭上眼,长叹了一口气,“儒家学问没什么不好的,朕学的就是儒家学问……朕还不是治理出了一个偌大的江山?”

  寇季盯着赵祯道:“官家真是这么想的?”

  赵祯盯着寇季道:“朕怎么想不重要,朕只是不想看到那些学问进入我大宋,要了你的命。”

  寇季沉声道:“臣有自保的能力。”

  赵祯摇摇头,叹息道:“天下读书人一起出声的时候,朕的位置都不一定坐得稳,你拿什么自保?”

  不等寇季开口,赵祯看着寇季,语重心长的道:“四哥,朕要你活着。”

  寇季郑重的道:“官家的心思,臣能理解。可我们不能只顾眼前,不顾以后。现在大宋在官家的治理下变得强大,可以后呢?”

  赵祯坐在座椅上,脸上充满了挣扎的神色。

  许久以后,赵祯盯着寇季道:“朕需要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寇季拱手道:“臣不会亲自去传授那些学问。”

  赵祯皱眉道:“不够!”

  寇季又道:“必要的时候,臣会找一个地方蛰居起来。”

  赵祯微微握起了拳头,道:“四哥就真的舍不了那些学问吗?”

  寇季直言道:“大宋需要它们。”

  赵祯无奈的放开了拳头,叹气道:“朕会加开恩科,也会让人将那些学问送到四哥手上。”

  寇季躬身道:“多谢官家。”

  赵祯坐在座椅上,不想多说一句话。

  寇季见此,躬身退出了资事堂。

  赵祯在座椅上做了许久,盯着寇季离去的方向,对陈琳道:“他要为朕的江山去拼命,朕心里不好受。

  传令下去,让武德司的人进入各大书院。

  给朕盯着点天下的读书人。

  有什么风声,随时向朕汇报。”

  陈琳恭恭敬敬的一礼,答应了一声。

  赵祯浓浓的叹息了一声。

  ……

  寇季离开了皇宫没多久,赵祯加开恩科的旨意,就已经出了宫,随后传遍了天下。

  寇季原本想着,等到哈图克将智慧馆的书籍送到了大宋以后,他就立马动用寇府的力量悄悄的扩散出去。

  但进了一趟宫。

  寇季就明白了自己的想法有些单纯。

  新的学问出现,旧的学问必然会收到冲击。

  那些学旧学问的人,一定会不遗余力的阻止新学问的传播。

  为此闹出大的动荡,他们也在所不惜。

  新学问的传播,受到的阻力,有可能比革新还要大。

  这一点,从儒家学问各个派系的争斗中就能看出来。

  许多名宿大儒,朝中重臣,都倒在了学问派系的争斗中。

  儒家学问中的各个派系,尚且不能共存,更何况是其他学问。

  寇季作为新学问的领路人,必然会遭到所有人的敌视。

  寇季即便是悄悄传播,也会被人发觉。

  所以他必须想一个妥善的法子,将新的学问传播出去,并且不引火烧身。

  寇季回到府上想了几日以后。

  吩咐府上的仆人去了一趟文昌学馆,召来了在文昌学馆内担任先生的柳永。

  柳永再次出现在寇季面前的时候,寇季瞧着柳永有些发愣。

  昔日那个浑身傲气的柳永,早已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沉稳的柳永。

首节 上一节 1093/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权倾南北

下一篇:南宋第一卧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