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颂

北颂 第1357节

  臣派人攻打了大定府、飞狐口,又攻占了幽州城。

  辽皇耶律隆绪看出了是臣在带兵,也知道臣的身子骨不行,所以便用疲敌战术,想要拖垮臣。

  但是他的目的太明显了,很容易被臣看穿。

  臣既然看穿了他的计谋,又怎么可能上当。”

  赵祯思量了一下道:“辽皇耶律隆绪确实没有隐瞒自己的心思。他大概是觉得幽州城只有你一个人能扛得起军务吧。”

  曹玮沉吟了一下,道:“一开始他应该是这般想的。但他最近通过佯攻,应该能探查出幽州城内还有其他人能扛得起军务。”

  赵祯一愣,疑问道:“那他为何没有选择强攻幽州城?要知道战事拖得时间越长,对他越不利。”

  曹玮笑着道:“辽皇耶律隆绪可从来都没有拖着。大定府和飞狐口两地的战事一直打的都很惨烈。不仅如此,辽皇耶律隆绪还运用了诱敌深入的战术。

  他想学那耶律休哥,将我大宋布置在大定府和飞狐口的兵马吸引到辽国腹地,然后断其粮草,再将其歼灭。

  然后从飞狐口和大定府打开一道口子。

  借此赢下这一场战事。”

  赵祯略微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他为何不三面齐进呢?”

  曹玮坦言道:“臣猜测,他应该是没把握,没把握从臣手里夺回幽州城,所以才迟迟不愿意强攻。此地的兵马皆是宋辽两国的精锐,一旦一方战败,就立马会陷入到最被动的状态,也会失去整个战事的胜利。

  他若是败了,很有可能会失去性命,还会失去半壁江山。

  所以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不会动。

  他现在应该想着可以从其他地方打开局面,能用最少的兵力,打出最大的战果。”

  “飞狐口和大定府?!”

  赵祯疑问。

  曹玮笑着摇头,“飞狐口和大定府的战事打的是凶,双方死伤也惨重。辽皇耶律隆绪更是效仿耶律休哥,布下了大局。

  但辽皇耶律隆绪真正仰仗的,应该不是飞狐口和大定府。”

  赵祯一愣,仔细思量了一番后,愕然的道:“他又派遣了兵马去偷袭我大宋的北境?”

  曹玮点头笑道:“我大宋如今的兵马都被吸引到了西境和东境,北境十分空虚,南境也空虚,但南境临海。辽国可没那么多战船跨海而来。

  反倒是北境,辽国有足够的兵马屯驻,且北境不是草原就是荒漠,更利于辽国的骑兵冲锋。

  所以辽皇耶律隆绪必然会派遣兵马去北境偷袭一手。”

  赵祯冷笑道:“同样的手段用两次,他就不怕我大宋防着他吗?”

  曹玮笑着道:“我大宋革新了兵制以后,禁军的战斗力是强了,但部署也变明朗了。我大宋将大部分的禁军调集到了西境和东境战场,瞒不过别人。

  北境就剩下了镇北军一支兵马,自然也瞒不过辽皇耶律隆绪。

  如今我大宋能打的将帅,不是在西境,就是在东境,北境只有一个杨文广。

  辽皇耶律隆绪不用担心突然出现另一个寇季搅局,也不用担心官家会一怒之下领兵北上。

  所以他自然要算计一下北境。

  好的算计不怕用第二遍,只要有用就行。

  当年太宗皇帝北征,辽国南院大王耶律休哥用了三次诱敌深入的计策,此次管用。

  可见计策在战场上不怕用老,就怕没用对地方。”

  赵祯瞥了曹玮一眼,就当没听见曹玮暗中影射赵光义不知兵的话,他沉吟着道:“可是至今朕也没有收到北境有辽国兵马入侵的奏报。

  若真如你所说,辽皇耶律隆绪会算计我大宋北境,那么他派遣的兵力自然不会少。

  仅凭杨文广一人,仅凭一支镇北军,能挡得住?”

  曹玮听到了赵祯的话,坦言道:“官家应该相信寇季,寇季做事,向来喜欢将事情安排的妥妥当当。在战争爆发以前,寇季不能肯定辽皇耶律隆绪是否会偷袭我大宋北境。

  但他仍然做了部署。

  我大宋西境和东境的战事如此紧张,两边的兵马加起来,数量超过了百万,但仍然显得不够用。

  在如此情况下,寇季依然没有调动北方的镇北军。

  就足以说明,寇季一直防着辽皇耶律隆绪派遣兵马偷袭我大宋北境。

  此外,镇南镇东两支禁军,虽然仍旧没有满额,但他们操练了有些年头了,若是从海上坐着战船,加入到我大宋对辽国的战事当中的话,对战事也有一定的帮助。

  可寇季依然没有调遣镇南镇东两支兵马。

  他留下了镇南镇东两支兵马,必然也是防着有其他邦国趁机占我大宋便宜。

  估计也有防着辽国突然拿出一支水军,突袭我大宋的心思。

  所以,寇季谋事,一直谋划的很全面。

  他敢将镇北军一支禁军安放在我大宋北境,他就相信镇北军能防住辽皇耶律隆绪派去偷袭的兵马。

  此外,官家也应该相信杨文广。

  兵法谋略一道,杨文广称不上是绝佳。

  但是论忠勇,杨文广在我大宋,绝对算是首屈一指的人物。

  他能不能守住我大宋北境臣不敢断言。

  但是辽皇耶律隆绪的兵马若是想要南侵,最先要做的就是踩过他的尸骸。

  他不死,辽兵休想踏入我大宋一步。”

  赵祯听完了曹玮一席话,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曹玮略微感叹了一声,道:“说起来,杨文广也有成为绝佳将帅的潜质,只是没生对时候。杨家最精通兵法谋略的应该是他的祖父杨老将军,还有他的叔父杨延玉。

  可惜他的祖父和他的叔父死得早,他没能得到他祖父和叔父亲自传授兵法。

  他爹在兵法谋略方面,也算不错。

  只可惜并没有领悟透彻其中的奥妙。

  所以根本教不了杨文广什么精髓。

  再加上他爹死的早。

  他要撑起一个家,大部分时间都忙在了人情世故上,没那么多时间精研兵书。

  时间一长,自然是耽误了。

  如今他才正儿八经的捡起了兵书不久,想要领悟出其中的精髓,恐怕还得二三十年才成。

  他是一个战场上的悍将,每逢敌至,必然冲锋在前,能不能活到二三十年后,都不好说。”

  赵祯听到了曹玮开始讲述起了大宋武将们的优劣,便放弃了沉思,仔细的听了起来。

  听完了曹玮讲述杨文广以后,赵祯忍不住问道:“曹爱卿是何时领悟到兵法中的精髓的?”

  曹玮苦笑了一声,“臣也是四十多岁以后才领悟到了一点点的精髓。到了文昌学馆,静下心以后,才领悟透彻。”

  赵祯疑问道:“难道就没人能在三十岁之前,领悟出兵法中的精髓?”

  曹玮摇头道:“有!”

  赵祯立马问道:“谁?!”

  曹玮一个个细数道:“白起、王贲、韩信、霍去病……”

  曹玮细数的人,除了白起,剩下的都是少年成名的大将军。

  白起成名的时候,年龄确实不小了。

  曹玮将其列入其中,存粹是因为白起的出身的缘故。

  白起是草根出身,因为商鞅变法的缘故,才走上了历史舞台。

  他的出身决定了,他想请名师教导他学习兵法,根本不可能。

  因为先秦时期,知识的价值是很高昂的。

  可以学习知识,学习兵法谋略的,几乎都是大族子弟。

  草根的贫民百姓,识字都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白起若是大族子弟的话,以他的天资,根本不需要通过军功制去搏一个出身。

  所以白起必然是边打仗边学习的兵法,学习兵法的时间应该不长,但却能在秦国异军突起,坐到君侯的位置上,就说明他在极短的时间内,领悟到了兵法中的精髓。

  曹玮自然要将他列入其中。

  赵祯听到了曹玮细数的英豪,略微揉了揉眉心,沉声道:“朕说的是本朝!”

  曹玮低声一笑,他其实知道赵祯想问本朝,他只是卖了一个关子。

  听到了刻意提出本朝,曹玮笑着道:“本朝的话,寇季没过二十五岁的时候,若是能放下一切事务,精研兵法的话,也许能在三十岁的时候,领悟到兵法中的精髓。”

  赵祯瞥了曹玮一眼,幽幽的道:“四哥已经过了三十了……”

  曹玮叹了一口气,道:“那就剩下狄青了……”

  赵祯瞪了曹玮一眼,没好气的道:“你故意不说狄青,是觉得狄青是你的门生,故意避嫌吗?”

  曹玮笑着道:“臣绝无此意。”

  赵祯又瞪了曹玮一眼。

  曹玮低笑道:“臣是怕官家将狄青当成了曹家的人。”

  赵祯恼怒的瞪了曹玮一眼,“朕施政以来,一直重视人才。只要能为我大宋出力,朕不在乎他是什么出身,更不在乎他有一个怎样的妻室。”

  曹玮淡然一笑,没有回应赵祯的话,而是自顾自的讲道:“狄青是一个天生的带兵的胚子,即使他不娶臣的侄女,不认寇季当兄长,也能出人头地。

  往后臣死了,能帮我大宋镇守边陲的便是他。”

  说到此处,曹玮看向了赵祯,继续道:“他是一个十分看中孝道和忠君之道的人。官家若是想让他死,不需要做出其他的。

  只需要派人暗示他一声,他就会自刎。”

  曹玮教导狄青许久,知道狄青的性子。

  狄青在战场上,就是一个不畏惧任何敌人的将军。

  可私底下,忠孝二字,将狄青捆绑的死死的。

  他为全孝道,能帮他兄长顶替滔天大罪,可以说是赌上性命。

首节 上一节 1357/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权倾南北

下一篇:南宋第一卧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