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颂

北颂 第1439节

  昔日。

  朝野上下为了那些领空额的官员,斗的你死我活。

  为了解决大宋官员过胜的问题,更是大费周章。

  大宋上上下下,所有人都觉得大宋官员太多了。

  可今日,大宋官员居然因为不够用,而陷入到了囧境。

  一时间赵祯也不知道该说啥。

  真宗晚年的时候。

  大宋的官员确实膨胀到了一个庞大的数字。

  任虚职的人,比任实职的人多了近一倍。

  往往一个职位,会有三个人担任。

  一个真正主事,是实职。

  两个虚职,只拿俸禄不干活。

  冗官冗员确实成了大宋一害。

  然后,各种杀才有鉴于此,频频对大宋官员下杀手,到现在,杀的无官可用。

  最初对官员们下杀手的就是皇家。

  就是赵祯的父皇赵恒。

  一个丹毒案。

  让赵恒宰了一半的皇室,宰了一大批的官员。

  然后寇准杀、吕夷简杀、李迪杀、王曾杀、寇季杀。

  寇准出任总摄国政期间,杀的官员超过了数千。

  吕夷简巡视天下期间,杀的贪官污吏超过了万数。

  李迪和王曾清查常平仓的时候杀了许多。

  李迪削减官员们虚职的时候,也杀了一些。

  八王造反的时候,杀了一大批。

  皇亲国戚和武勋们作乱的时候,又杀了一大批。

  寇季直接间接的也弄死了不少。

  然后,大宋的官员就不够用了。

  一个大宋的大害,就这么在几个杀才的狠手下,消声灭迹。

  当然了,导致大宋现在无关可派的原因,除了几个杀才下狠手以外,也跟大宋的疆土急速的扩张有关。

  大宋拿下河西,调遣了一部分官员过去。

  大宋拿下了西夏,调遣了一大批官员过去。

  大宋拿下了大理的时候,已经没官员可抽调,所以只能派遣罪官过去。

  拿下燕云十六州的时候,已经没有罪官可派遣了,只能抽调民间的一部分读书人,以及升迁一些吏为官。

  正是因为大宋疆土扩大了,大宋需要的官员多了,而大宋有没有太多官员储备,所以才导致了无官可派。

  赵祯沉默了许久以后,盯着吕夷简三人问道:“我们总不能占下了辽土以后,又不要了吧?”

  “那不可能……”

  “我们绝对不能再给辽国任何崛起的机会。”

  “必须要!”

  吕夷简三个人毫不犹豫的开口。

  赵祯点头道:“所以,我们现在急需解决官员的问题。”

  吕夷简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不出话。

  迟疑了好一会儿。

  吕夷简沉吟道:“现在加开恩科还来得及吗?”

  不等赵祯开口,王曾就缓缓的摇着头道:“不行,加开恩科多录入百人的话还行,上万人怎么录?”

  吕夷简再次提议道:“要不大开举荐之门,由各官员举荐有才的读书人?”

  王曾觉得吕夷简的建议可行,正准备点头。

  就听张知白道:“就怕他们不愿意去辽土上为官。之前为了给大理选官,为了给交趾掺沙子,我们几乎将寒门的一些有才的读书人,都抽调干净了。

  如今就剩下一些豪门大户的子弟和自视甚高的读书人。

  他们这些人可是奔着我们三人现在坐的位置读书的。

  让他们去管束那些不同教化的辽人,他们未必愿意。”

  吕夷简和王曾二人听到此话,齐齐皱起了眉头。

  张知白的话不无道理。

  在大宋,贫寒人家出身的官员,在出仕的时候,朝廷只要给个官就做。

  他们不挑,只要朝廷给派遣了职位,即便是去穷乡僻壤,或者是一毛不拔之地,他们也会赶去赴任。

  可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以及豪门大户的子弟就不同。

  太穷、太偏远的地方,他们根本不会去。

  他们情愿不做官,也不愿意去太穷、太偏远的冒险、受苦。

  朝廷在每次科举以后,在给进士们授予了官职以后,还会有一次选官的机会。

  选官就是反选。

  一般跟一甲二甲的进士没关系。

  一甲二甲的进士,都是朝廷重点培养的,所以在授官的时候,相对而言都会给他们挑一比较富庶的地方,又或者比较容易混功劳的地方。

  一些被帝王看重的,甚至会授予开封府附近的县官的职位。

  三甲进士就不同,三甲进士一半都会被授予衙门里的副职,或者不重要的职位。

  三甲进士若是有上进心,或者是想搏一把,就可以参与到选官当中。

  选官所选的官职,就是一些穷乡僻壤,不毛之地的主官。

  因为没有人愿意去,所以吏部会将其列出来,给三甲进士一个搏一把的机会。

  然而,大部分的进士情愿在小官上厮混,也不愿意去穷乡僻壤和不毛之地担任主官。

  朝廷也曾硬派过进士去任职。

  可那些进士情愿辞了官,背着个进士名头厮混,也不愿意去穷乡僻壤和不毛之地。

  所以那些穷乡僻壤和不毛之地,几乎都成了犯官们的发配之地。

  所以张知白的担心不无道理。

  如今还留在大宋的一些十分有才又有背景的读书人,连大理和交趾也不愿意去,甚至在此前为燕云十六州选官的时候,也不不愿意去,他们怎么可能去长城外为官呢?

  赵祯听完了张知白的话,见吕夷简和王曾眉头紧皱着,不悦的道:“四哥说过,毛病都是给惯出来的。

  一个个只想享富,却不愿意为朝廷去受苦。

  那朕凭什么用他们?

  这朝廷用谁,用到什么地方,不是他们说了算,是朕说了算。”

  吕夷简三人闻言,对视了一眼,齐齐躬身道:“官家圣明。”

  赵祯继续道:“朕回头会下旨,往后的礼部试和殿试,都由朕主持。朕以后派官,吏部以后派官,都以边陲优先。

  再边陲立功的,可以加官三级。

  升迁到了都城,也有优待。

  在中原腹地为官的,无大功者,别想加官。

  想要升迁,那就先得经过吏部、知府衙门、州衙门,三级严审。

  他们不是觉得在中原腹地当官好混嘛?

  那朕就让他们看看,在中原腹地当官,到底好不好混。”

  此话一出。

  吕夷简三人一脸愕然的看着赵祯。

  赵祯冷冷的盯着吕夷简三人,“你们三个有意见?”

  吕夷简迟疑了一下,道:“此举会不会有欠妥当。一些有才之士,可能会因为官家此举,放弃科考,甚至放弃做官。”

  赵祯冷声道:“不愿意为国所用,不愿意为国出力,不愿意为国受苦,有才又如何?

  待到天下大定以后,朕会在州衙门设立州学、府衙门设立府学、汴京城内设立国学。

  到时候,人才多得是,朕不愁没人用。

  他们既然不愿意为朕所用,那朕就一辈子不用他们。

  至于另投别国,朕倒是想看看,外面还有那个邦国敢收留他们。”

  吕夷简三人听到了赵祯此话,对视了一眼,一脸的苦涩。

  以往,逃离了大宋的有才之士,可以投靠西夏,可以投靠辽国,也可以投靠青塘,甚至还有去大理或者交趾的。

  可现在,有才之士能去的地方,几乎都被大宋给灭了。

  天下间,除了大宋,他们再也没办法向其他任何一个邦国效力。

  因为目光所及之处,不是被大宋给灭了,就是在被大宋给灭的过程中。

  他们要么为大宋效力,要么就庸庸碌碌的当一个平头百姓,当一辈子。

  真要是有邦国敢大批量的收留大宋的有才之士,跟赵祯作对。

首节 上一节 1439/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权倾南北

下一篇:南宋第一卧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