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第1559节
等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赐予他们官身,让他们由暗转明。”
赵祯思量了一下,看向寇季道:“各地税务司的人手倒是好挑选,可主持总税务的人,朕一时半会儿挑不出合适的。
朝堂上的官员,九成九都是豪门大户。
即便是出身于小门小户,入了朝,任了高位以后,也逐渐变成了豪门大户。
我们设立税务司,主要针对的就是那些豪门大户。
此事若是交给朝堂上的人去做的话,难保他们不会泄露风声,让我们准备好的一切毁于一旦。
所以朕需要找一个出身低微的,却又敢做事、能做事的。”
寇季略作思量,道:“臣为官家推举两人。可供给官家挑选。”
赵祯闻言,立马追问道:“何人?”
寇季直言道:“陕西府知府范仲淹,古蒙府知府张方平。”
赵祯听到此二人的名字,先是一愣,随后哭笑不得的指着寇季道:“四哥你居然诓骗朕,你看似推举了两人,可实际上只有一个人而已。”
寇季笑而不语。
赵祯感慨道:“陕西府知府范仲淹、古蒙府知府张方平,二人出身确实贫寒。”
范仲淹幼时,生父亡故,其母孤苦无依,不得不带着范仲淹改嫁。
范仲淹是由养父养大的。
长大成人以后,其母告诉了范仲淹他的身世。
范仲淹得知了身世以后,伤心不已,含泪辞别了母亲,赶到了应天求学,师从戚同文。
寒窗苦读数年。
张方平虽然父母双全,但是家境却十分贫寒,贫寒买不起书,大多时候都是借阅别人的书籍。
一般通读一遍,便能记住里面的内容。
他就是这么零零散散的捡书读,考取了茂才异等,从而出仕。
他们二人虽然是一府之尊,但是背后却没有牵扯到太多的豪门大户。
他们二人各有抱负,都想为国为民做一些大事,并且名垂青史。
所以他们二人中间任何一个人去主持税务司,应该都不会透露风声给豪门大户。
只不过,张方平刚刚出任古蒙府知府勉强一载,勉强熟悉了古蒙府的一切政务和百姓。
如今古蒙府百废待兴,张方平根本走不开。
所以寇季能选的,就只有范仲淹一人。
范仲淹在陕西府的任期已满。
他在任职陕西府期间,借着赵祯和寇季一系列的资源倾斜,让陕西府的百姓脱离了贫穷状态。
陕西府内经常流通的铁钱,如今已经被废止。
如今陕西府内流通的就是朝廷铸造的新的天圣钱和交子。
陕西府的一切,已经跟其他相对比较富庶的府,没太大区别。
当然了,范仲淹不可能彻底扫清陕西府内的所有贫穷百姓。
他只是扫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迁移到了大理和辽地。
但无论如何。
范仲淹治理陕西府,都是有功的。
吏部连着三年,给了范仲淹上评。
依照朝廷的升官标准,连着三年上评,那就是能臣、功臣,朝廷理应升迁。
眼下六部中没有空缺。
政事堂内倒是有空缺,但是范仲淹的资历和功劳还是差了点。
所以入了不政事堂。
而出任税务司主官的话,却刚刚好。
这也是为何赵祯在听完了寇季的话以后,说寇季明明推举了两个人,但能选的只有一个人的缘故。
第0926章 先生,您该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了!
“朕现在能用的,也只有范仲淹一人而已……”
赵祯长叹了一声。
寇季笑着道:“官家想用张方平的话,也不会有人阻拦。”
在大宋路改府制以后,大宋府一级的主官,几乎就相当于以前路一级的封疆大吏。
这一类官员的任命,已经不是吏部可以决定的了。
这一类官员无论是升官还是贬官,都是由政事堂商议,由赵祯裁决的。
也就是说,这一类官员的任免,都是赵祯说了算。
政事堂和吏部顶多是给一个参考。
赵祯非要擢升张方平入京的话,谁也拦不住。
赵祯瞥了寇季一眼,摇头笑道:“张方平资历还差了一些,年龄也差了一些。税务司主司,可是一个重要的差事,需要一个老成持重的人坐镇。
就范仲淹吧。”
寇季点了点头,问道:“那官家打算将范仲淹调遣回京以后,安置在什么地方。税务司现在还不能放在明面上,所以一切都必须暗中进行。
可似范仲淹这一类的官员,回京以后总的安排一个重要的职位才行,不然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赵祯思量着道:“暂时放在一字交子铺。曹佾离京以后,一字交子铺的总管一直处在空缺当中,朕虽然物色了一个人选,但是其资历太浅,压不住人。
让范仲淹出任一字交子铺总管,刚好可以压住人,为他提供便利。
如此一来,范仲淹自己做起事情也会十分便利。”
寇季笑着点头问道:“那官家可考虑好接替范仲淹的人选?”
赵祯一愣,盯着寇季问道:“四哥还有推举?”
寇季笑着摇头。
赵祯感叹道:“朕还以为四哥还有人选推举。”
寇季笑着道:“臣只是觉得,范仲淹在陕西府做出的政绩不容易。所以挑选继任者的话,最好能挑选一个中庸一点的。如此一来,也不会大改范仲淹在陕西府施行的政令。陕西府也能依照现在政令,持续发展下去。
若是挑选的人选过于出众,有许多自己的想法的话,到了陕西府以后,难免要依照自己的想法修改陕西府施行的政令。
陕西府现在发展的时间还很短,不做任何尝试,就冒然修改陕西府施行的政令的话,很有可能会破坏如今陕西府发展的趋势。”
赵祯点头道:“朕在选人的时候,会仔细考虑此事。朕也会召见朕选出来的人,到时候叮嘱他一二。”
寇季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言。
赵祯又陪着寇季闲聊了一些宫里的趣事,就起身告辞了。
寇季将赵祯送到了竹院门口,回到了府里。
此后几日。
汴京城内风平浪静。
江南、河西两地募兵的事宜却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有吕公著率先打开了局面,其他人照方抓药,募兵的事宜就容易了许多。
虽然有一些人使用了吕公著的法子以后也没有募到兵马。
但大部分人还是按照计划,完成了吕夷简交代给他们的任务。
一封封募兵完成的奏疏送到了汴京城里以后。
吕夷简笑的十分畅快。
政事堂内。
吕夷简大笑着,将手里的一封募兵完成的文书递到了王曾手里,笑着道:“第十三封了……募兵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一百万,算上官家此前招募的,总共一百六十万了。
距离官家分派下的两百万的数目,还差四十万。
我预计,再有不到一个月,官家所需的两百万兵马就能全部招募齐全。
到时候我就能向官家交差了。”
王曾从吕夷简手里拿过了募兵文书,一边观看,一边感慨道:“为了帮官家凑齐两百万兵额,你没少得罪人吧?”
吕夷简脸上的笑容瞬间变得有些僵硬,他语气有些生硬的道:“我堂堂同中书门下平章,大宋宰执,还怕得罪人?”
王曾放下了手里的募兵文书,指了指身旁不远处的一堆奏疏,道:“这都是江南和河东等地的官员弹劾你们的奏疏。
再过一些日子,等江南和河东的豪门大户,跟他们背后的一些姻亲联系起来以后,恐怕会更多。
他们中间可是有不少有分量的人。
奏疏我们根本没办法拦。
官家看过他们的奏疏以后,少不了要训斥你一二。”
吕夷简不屑的道:“训斥就训斥,我要是怕被官家训斥的话,我就不做官了。我所作的一切都是官家授意的,他们在官家面前弹劾我,根本没有多大用处。”
王曾苦笑了一声道:“话虽如此,可你们吕家在此次的风波中,受伤可不小。据说江南和河东等地的大商户,已经暗中串联在了一起,拒绝跟你们吕家的商队做生意。
你们吕家如今的生意收入,少了足足四成。
以后恐怕会更多。
你族里的人,就没埋怨吗?”
吕夷简冷哼了一声道:“做大事,总是要有敷出的。为官家募兵一百四十万,我吕家只是折损了四成岁收,根本不算什么。
官家会记得我的功劳,也会看到我吕家的损失。”